第一百三十四章:站稳脚跟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浴火新生字数:2778更新时间:25/04/09 22:23:09
    护卫连忙将全过程讲解给宣德帝。

    宣德帝眸中精芒一闪。

    短短三句话,居然隐隐形成一种新的学说。

    宣德帝也是熟读圣贤书的。

    不过他不是腐儒,能够将圣人真理,为百姓落到实处。

    并且,他作为文治武功的好皇帝,才能更深刻理解沈浩这句话。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好一句知行合一啊。”

    宣德帝自语,他越念越觉得这句话其中蕴含大道理。

    而且宣德帝从接触心学一瞬间,侧重点和沈浩是一个方向。

    所以他理解出来的知行合一就很实际。

    比如文臣落实于治国良策。

    比如武将落实于上阵杀敌。

    那沈浩的知行合一……

    难怪这小子要去工部,真是独特的扶龙术啊。

    就是不知道朱清听到沈浩这句话,该作何感想。

    他一辈子的苦学,还不如一名孩子的三句话。

    只是,宣德帝有些疑惑。

    他觉得很奇怪。

    沈浩这个年龄,不该有如此感悟。

    莫非真有人能如此天才,亦或者生而知之?

    旋即宣德帝自己就笑了。

    真能生而知之,那不成神仙了。

    与此同时。

    满心震撼的南风公子,也回到了翰林院。

    他心情很复杂。

    刚才老师醒来,让他去看看沈浩的狼狈。

    他要让沈浩知道,翰林院是不好惹的。

    “风儿,如何了?”虚弱的朱清询问道。

    南风公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熟读圣贤书,深知沈浩的那三句话里面蕴含了无穷尽道理。

    “快说,难不成沈浩对你们动粗了!”朱清急迫道:“若是他敢动粗,看老夫明日上朝,必将弹劾他!”

    南风公子觉得还是实话实说。

    当即,他将沈浩所做的一切,说给老师听。

    然后他便小心观察老师的反应。

    ……

    另一边。

    四大门阀世家的京师话事人,也知道了沈浩被翰林院的文人围攻了。

    他们很清楚,翰林院里的这群文人就和那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沈浩对上他们,多半是被纠缠到筋疲力尽,最后狼狈收场。

    不过……有热闹看,怎么能少得了他们。

    四大世家的京师话事人从得知消息,便朝着长公主府过去。

    反正闲着也闲着。

    谁让沈浩坑过他们。

    既然他们眼下不能报复沈浩,那他们去看沈浩丢人,过过瘾总可以吧。

    半刻钟后。

    四大门阀世家的京师话事人乘坐马车过来。刚好看到朱清也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看朱清那随时要猝死的样子,还来找沈浩麻烦,就知道朱清多恨沈浩。

    他们暗中窃喜,果然来对了,有好戏看了。

    韦正坐在马车里,双眼放光,喝着热茶,兴奋道:“来了来了,朱清要开始骂了。”

    其他三人也都顺着韦正的目光,瞄过去。

    只见南风公子小心搀扶朱清,劝说道:“老师您慢点。”

    “别管我。”

    朱清挣脱南风公子的搀扶,通红着眼盯住沈浩。

    只听朱清开口道:“沈浩,老夫来了。”

    他一开口,顿时让不少正在沉思的文人惊醒。

    孟孝仁赶紧过来道:“朱清大学士,你怎么不好好休息。”

    朱清语重心长道:“孟学士,出现新的学说雏形,老夫岂能不来。”

    沈浩眼看朱清过来,只听对方叫他,没听到他在那嘀咕什么,便冷冷问:“朱清,本爵爷自认与你没有交集。”

    “你那弟子,也是自食其果,你何苦纠缠不休。”

    沈浩本以为拿出著名的心学学说,在学术上赢过这些腐儒,就能让对方老实下来。

    但现在看来,他错了。

    对方若是纠缠不休,用什么理由都可以,真是脸都可以不要。

    朱清却解释道:“沈浩,老夫过来并非与你纠缠不休,只想问你一件事。”

    “问完,老夫带着所有人离开,再不与你纠缠。”

    沈浩一听还有这好事儿,便问:“何事?”

    朱清尽可能站直身子,目光直勾勾盯着沈浩,认真问:“老夫从你这句话里看到了新的学说。”

    “这些话,也让老夫看到你所理解的文人之不同。”

    “今日朝堂之上,你对老夫之不屑,老夫历历在目。”

    “所以老夫只想问你,既然你说老夫不作为,那你心里的文人该是什么样子。”

    沈浩见朱清如此认真问,也看出朱清不是来找麻烦的。

    再加上又有这么多文人看着他。

    沈浩觉得,心学学说都说了,不如多说一些。

    不过,阳明老先生高龄时领悟的心学不能说,不符合他目前年龄该有的心境。

    沈浩略微思索。

    忽然眼前一亮。

    倒是有一人的话,很适合,也符合他心学的侧重。

    于是他面对朱清,挺直身体,俯瞰对方,缓缓开口。

    “我认为的文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

    沈浩声音不高,但听在众人的耳中,却如炸雷奔腾。

    此刻沈浩并不算高大的身体,也变得是那般伟岸。

    朱清身躯没由来的一震。

    周围其它文人,突然理解什么是振聋发聩。

    万世太平么。

    所有人都没想到沈浩如此年轻,竟然有这般宏愿。

    四大门阀世家的京师话事人也是满脸不敢置信。

    他们要看的热闹没看到,反而见证了沈浩的崛起。

    没错。

    沈浩这四句话一出,他初入朝堂的步伐,将会彻底站稳。

    其中张志和眼帘垂下一些,又打开。

    看来他担心的多余了,就凭借沈浩这番心胸,只要不是造反这样的大罪,怕是很难有人能动他。

    就连李清瑶都双目放光的盯着沈浩。

    现在她眼里的沈浩是光芒万丈。

    不知道过了多久。

    原本安静的场面,才逐渐有了丁点声音。

    朱清深吸一口气,颤巍巍地对着沈浩微微施礼:“受教了。”

    沈浩回礼,却没说话。

    旋即,朱清带上翰林院所有文人回翰林院。

    沈浩松了口气。

    这些文人,总算不纠缠了。

    果然啊,他还是更喜欢做研究,不喜欢争斗。

    当即,沈浩就要去补觉。

    今天一上午的早朝,本来就累。

    现在又来这么一出大戏,沈浩真有些累了。

    可沈浩去休息了。

    他的话却在京师引起大浪。

    朝廷官员们在得知沈浩所说的四句话。

    也都明白沈浩仅仅这四句话,就足以在朝廷站稳第一步。

    同时他们也有一种一代新人换旧人的隔世感。

    虽然他们还没老,但年轻已经追上来了。

    特别是赵如风、严世蕃,六部公卿等重要成员,竟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欣慰。

    皇宫内。

    传来宣德帝爽朗大笑。

    原本还生气的宣德帝读完沈浩的四句话,心情格外的好。

    他微笑自语:“这臭小子,总让朕有意外惊喜。”

    说着,他又开口:“大海。”

    海公公赶紧过来:“陛下,您吩咐。”

    宣德帝道:“传旨沈浩,封沈浩为工部从六品员外郎,即刻上任。”

    海公公:“奴才领旨。”

    待到海公公去传旨。

    宣德帝嘴角挂上笑意:“臭小子,你既然想从工部做起,朕满足你。”

    “朕也想看看,你怎么从工部开万世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