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转折点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新海月1字数:4583更新时间:25/04/09 22:11:33
    朝廷在为筹钱忙碌时,湖广战场也发生了新变化。

    防守武昌府,不等于大军全部龟缩在城中,从武昌到岳州几百里地全部都是战场。

    真正放在武昌城中的官军,一共也就两个镇,外加数万民夫。

    更多的部队,部署在了周边战略要地上,阻挡敌军向湖广腹地进军。

    “提督大人、总督大人,前线传来战报,舒参将率部成功偷袭黄州。

    击溃叛军五千,斩杀叛军上千,烧毁了叛军在码头上囤积的粮草。”

    收到这个好消息,众人纷纷露出了笑容。

    斩杀数千叛军不算什么,最近这些日子官军多次出击,大部分时间都有所斩获。

    真正的意义,在于烧毁叛军粮草。

    虽然仅仅只是敌军众多粮仓中的一处,同样具备积极意义。

    六十万大军被拖在前线,每天都要消耗上万石粮草。

    这一仗,相当于干掉了敌军半个月的粮草。

    士兵要吃饭,牲口要吃料。

    出现了缺口,那就要想办法补上。

    前线的十几万石粮草,到了后方可不是这个数了。

    “干的不错,告诉舒忠义,别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逗留。

    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有机会就出击,条件不成熟就放弃。

    接下来的大战,没有具体目标,他可以自由发挥。

    同样的命令,也转告给其他几路将士。

    只要不吃亏,允许他们小规模出兵。”

    李牧当即下令道。

    靠着在山东缴获的战马,他麾下骑兵部队,成功扩张到了五千人。

    放在北疆不算什么,可是在东南诸省中,这却是最强的一支骑兵。

    有骑兵的高机动性,没道理不运用起来。

    叛军做梦也想不到,官军会越过汉水,从襄阳借道迂回穿插杀入黄州。

    靠着出其不意,成功捣毁了叛军囤积在码头的物资。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哪怕官军不出击,叛军为了粮草安全,也要分出更多的军队守卫后方。

    可惜朝廷的内河水师覆灭了,不然水路再给叛军来一下,敌军还会更慌。

    官军收复湖广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内河船厂的生产。

    不过不是生产商船,而是赶制战舰。

    在湖广停下步伐,没有继续南下,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军水师没能力夺取长江航道控制权。

    大战进行到现在,李牧定下的战略内核,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调动敌军,拆分敌军,歼灭敌军。

    叛军看似坐拥六十万大军,但他们的兵力利用率非常低,很多兵力都被牵制住了。

    到了局部战场上,很多时候双方交手的兵力,其实相差无几。

    没有任何意外,兵力接近的情况下,叛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又击溃了五千叛军,算上之前的几次交锋,我们累计击溃的叛军数量已经超过四万。

    斩获的首级,也有五六千之多。

    加上敌军攻城的损失,叛军的兵力折损,最少超过两万。

    按照这种打法,恐怕过不了几个月,叛军就要受不了啦!”

    李原心情大好的说道。

    小胜分开看不起眼,可是加在一起,战果就很可观了。

    叛军兵临武昌城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打没了两三万人。

    谈不上伤筋动骨,但绝对会影响士气。

    “只有少算的,溃兵不会全部回归敌营。

    一些叛军士兵被我们打怕了,趁乱脱离敌营离开的,也不在少数。

    叛军缺乏有效救护,全靠伤员自己硬扛,减员肯定不少。

    如果卫逆的算学不错,估摸着现在已经在挠头了。

    相比之前,叛军已经变得谨慎起来,我们的几次布局,敌人都没有上当。

    不然的话,现在的战绩,最少能够增加三倍。

    没能取得大突破,也是一件好事。

    真要是打的厉害,叛军被吓破了胆,估摸着就直接跑路了。

    一旦敌军放弃进攻,全力固守城池,仗就没这么好打啦!

    朝中传来消息,陛下已经下旨河南、山东的官军,挥师南下收复失地。

    我们留守广东、福建的军队,也分别向浙江、江西发起了进攻,战火是越烧越旺了。

    把战势拖下去,有利于平叛大局。”

    李牧故作淡定的说道。

    这些话,都是刻意说给众人听的。

    为的就是通过他们的嘴,把好消息传递下去,以鼓舞城中军心士气。

    真要是能够干脆利落的干掉叛军,他早就带兵杀了出去,何必和敌军一直僵持。

    所谓的战略大局,那是朝廷的战略大局。

    对统帅个人来说,最立竿见影的收获,还是显赫战功。

    纵使他自己不需要,自己的亲族,嫡系的小弟们,也是需要的。

    远的不说,最少自家叔父的三个儿子,就不能让人家无功而返。

    直接封爵,肯定不现实。

    德不配位,必遭灾祸。

    可是让人家蹭点儿军功,战后在朝中捞个好位置,总是不能少的。

    下面的亲信更不用说,许多人都因为缺乏政治资源,卡在了中层将领和高层将领的门槛上。

    想要获得越过门槛,少不了战功加持。

    最近这些日子,李牧忙于大战,李原同样没有闲着。

    不过不是梳理军事,而是同族中联系,看族中还有哪些姑娘到了婚配年龄,尚未许人家。

    幸苦培养出来的亲信将领,肯定不能让别人拉了去。

    政治联姻的手法虽然老套,但胜在有效。

    已婚的将领姑且不论,其他青年将领的婚事,还是需要操心的。

    一旦跨过高层将领门槛,就具备被拉拢的价值。

    侯府嫡系够不上,还有宗族远支。

    许多远支早就没落下去,得益于宗族庇护,生活才能比普通人强上一些。

    侯府的名头,也就拿出去吹吹牛逼。

    能够和这些青年将领结亲,也是一件好事。

    李牧培养起来的草根将领,那就更不用说,家中日子过的下去,也不会出来当兵。

    人脉关系全在军中,让父辈进行张罗,顶多也就乡下秀才之女。

    遇上眼皮浅的,大概率是商贾之女。

    倒不是歧视商贾女,主要是在士农工商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商人出身天生就低人一等。

    哪怕是天下有名的大盐商,平日里风光无限,政治地位一样低的可怜。

    朝中那么多大员,就没有娶商人之女的。

    不是没有商人提前下注士子,而是双方一旦结亲,就注定爬不上高位。

    高中状元都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门槛。

    这是官场潜规则。

    武将群体一样适用,违反了潜规则,一个“贪财好色”的帽子直接扣在脑门上。

    可以说职业歧视,但这是老祖宗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

    杜绝权钱结合,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努力的事情。

    遗憾的是杜绝了明面上结合,暗地里的联系却一直无法斩断。

    ……

    赣州府。

    轰鸣的炮火声响起,城门突然洞开,把发起进攻的官军吓了一跳。

    “停止进攻,先看看敌军有什么阴谋?”

    张宁当即下令道。

    实在是太过诡异,战斗才刚刚开始,敌军就开城投降。

    如果发生在平叛战争末期,城中军民不想搭上小命,还可以理解。

    现在的卫逆,虽然受到一定挫折,但实力犹在。

    赣州这种战略要地,还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城内守军数量肯定不少。

    “将军,我们是真的心向朝廷啊!

    我们这一动,城内的反贼很快就会反应过来,速度必须要快。

    您就算担心有阴谋,先带人抢占城门总不会有错!”

    听了中年男子的话,张宁悬着的心落下来了不少。

    甭管是不是敌人的阴谋,送过来的城门,不要白不要。

    “传令下去,大军立即接管城门。

    发现没有问题后,再向城内发起进攻!”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顺利接管了城门。

    原本守城的叛军士卒,不仅没有抵抗,反而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通过一番交流之后,张宁很快搞清楚了状况。

    难关赣州城的守军士兵,这么爽快的投降,完全是前任镇守和知府给搞出来的。

    上一次赣州保卫战中,于大胆和段圣德为了守城,采取了一系列的过激措施,同城中军民结下了血海深仇。

    手段太过血腥,没法拿到台面上说,叛军高层选择了遮掩。

    战后两人因功升迁离开,赣州的军民却和叛军离心离德。

    吃过一次亏后,现在赣州军民都学聪明了。

    在仇恨和利益共同趋势下,官军刚攻城,就直接献上了城门。

    多了一群内线帮忙,接下来的攻城,顺利的让张宁都感觉不可思议。

    叛军将领刚组织反击,就有人带头跑路。

    一些将领想要阻拦,还被自己人放了冷箭。

    攻城战才进行到一半,就有人斩下了叛军守将的头颅,跑过来向他进行邀功。

    见大势已去后,剩下的守军士卒,也纷纷放下了武器。

    “诸位义士放心,你们做出的贡献,朝廷是不会忘记的。

    以往的事情,那都是受了逆贼的胁迫,才被迫做下的。

    大家能够弃暗投明,过去的那些事,一律既往不咎。

    本将会在提督大人那里,为你们请功!

    朝廷收复赣州,尔等都是首功之臣。

    本将擅自做主,从城中的战利品中拿出一份,作为大家的赏赐。

    每人发放三石米、十两白银、半匹布、十斤盐,不想要粮食、布匹、食盐的,也可以按市价进行折现。

    想要回乡的,战后本将给你们开路引。

    愿意留下的,等本将去提督大人那边,为你们申请编制。

    ……”

    张宁当即向众人许诺道。

    随着职位的升迁,他的政治敏锐度,也随之提高。

    叛军成建制的倒戈,带来的政治影响,绝不仅仅是收复一座赣州城。

    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千金买骨。

    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佯攻赣州府吸引敌人的视线,派兵偷袭敌军后方,破坏反贼在江西的统治。

    利用折腾出来的动静,给千里之外的卫逆施加压力,影响他的决策。

    现在能够收复赣州城,夺下叛军囤积在此地的物资,造成的效果只会更好。

    此时发放的奖赏,本质上还是为了千金买骨。

    有了这些本地人的配合,要稳定赣州局势,就简单的多了。

    拿下了赣州,相当于夺取了北伐的桥头堡,江西必定震动。

    最关键的是后续作战的物资,也基本上齐活了。

    除了一些弹药,需要从后方补给外,其他物资叛军都给准备好了。

    ……

    武昌城下,联军营地。

    看着手中的战报,卫嘉瑞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一次大战,把数万官军挡在门外的赣州城,居然这么快就丢了。

    虽然攻城的对象,从福建官军变成了两广官军,战斗力提升了不少,这个结果还是让他无法接受。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上一次赣州保卫战,城中不过数千守军,于大胆就能保住赣州城。

    这次城中足有三万大军,还有两万民夫,居然被敌军一日夺城。

    哪怕五万头猪,放在城内让敌人抓,他们一天也抓不完!

    ……”

    卫嘉瑞忍不住怒骂道。

    现在镇守赣州的是他亲信爱将,在过去的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他的信任。

    不过原来有多信任,现在就有多厌恶。

    哪怕守不住赣州,最少也要坚持几个月,哪有第一天就搞丢城池的。

    本就因为湖广战事,迟迟没有进展发愁的卫嘉瑞,现在彻底绷不住了。

    去他们的帝王威仪,谁爱演自己演去,他只知道自己非常生气。

    如果不是守将死在了赣州,他恨不得把人拉到外面去给活刮了。

    “王爷息怒!”

    “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赶紧封锁消息。

    武昌会战陷入僵持,正是最考验军心士气的时候。

    赣州沦陷的消息,万万不能传递出去。

    为了避免江西局势恶化,还请王爷立即挑选一名悍将,回去主持大局!”

    丞相昌君逸开口劝说道。

    不封锁消息不行,武昌会战打的本就不顺利。

    要是让士卒们知道,江西老巢也出了问题,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军心士气一旦出现问题,接下来的仗,就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