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楚国建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新海月1字数:4168更新时间:25/04/09 22:11:33
    永州府。

    “什么,伪朝大军距离府城只有三十里?”

    宋泽涛慌乱的问道。

    大虞朝两百七十多年的统治,威严早就深入人心,绝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

    在三年前,他还是一名屡试不第的秀才。

    碰巧赶上了白莲教起义,被裹挟进去当了一名账房。

    本以为浑浑噩噩的混几天日子,就会被平叛大军当贼寇剿杀。

    万万没有想到祖坟冒青烟,被他鄙视的白莲教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席卷多省之地。

    作为早起加入的老资历,宋泽涛仕途随着义军的发展壮大,一路平步青云。

    在这种背景下,他对白莲教的归属感,那是直接拉满。

    “是的,知府大人。

    这是两个时辰前的消息,或许现在敌军距离我们,只有不到二十里。

    敌军打的是李字旗号,疑似李牧那贼子所部。”

    青年将领的回答,让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义军南征北战,所向匹敌,一般的官军他们早就不放在眼里。

    李牧麾下的官军,无疑是一个例外。

    把他们从广西老家赶出来,能够斩杀白莲圣皇的狠人,没有人不忌惮。

    上面一直说,李牧所部在勤王战争中损失惨重,可这种事情真假很难确定。

    为了鼓舞军心,进行的虚假宣传,大家经历了不止一两次。

    两广丢失之前,他们收到的消息,可都是圣国大军大破敌军。

    倘若消息都是真实的,李牧所部在两年前,就该覆灭在了广西。

    “李牧那贼子,可不好对付。

    宋大人,我们一起上报王爷,让他赶紧派出援兵过来!”

    永州镇守闵五六当即表明了立场。

    孤军奋战,镇守永州,这是不可能的。

    从纸面数据上看,他手中拥有一万大军,固守城池不是问题。

    可白莲圣国和李牧所部交锋了多次,就没有一次获胜过,早就有了心理阴影。

    没有优势兵力,他可不想去尝试。

    “好!”

    宋泽涛一口答应道。

    搞不清状况,稳健点儿准没错。

    反正自家王爷都决定了出兵两广,正忙着调兵遣将,现在求援正好解决了上面关于主战场选择的争议。

    ……

    望着远方出现的城池,李牧嘴角微微一笑。

    永州是一个好地方,上一次永州会战,可是让他名利双收。

    现在故地重游,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叛军配合的话,李牧不介意让永州,变成敌军的埋骨之地。

    战术打法,都是现成的,根本不用费脑子。

    敌军主力敢过来救援,那就直接在野外决战。

    手握六镇精锐,足足七万战兵,相较于之前可是质的飞跃。

    “牧儿,永州城墙坚固,怕是不好打呀!”

    一旁的李原开口说道。

    对自家侄子的用兵能力,他没有丝毫怀疑。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也知道两广勤王大军元气大伤,纯粹就是糊弄朝廷的。

    这么干的原因,还没询问,他就完成了脑补。

    无非是怕朝廷那帮蠢货,见到胜利之后,下达不切实际的作战命令。

    类似的愚蠢操作,最近几十年经常发生。

    许多明明前期获胜的仗,在朝中那帮蠢货的指挥下,最后落得损兵折将的下场。

    北虏能够做大,朝中百官做出了一半的贡献。

    选择虚报战损,固然有欺君的嫌疑,但也是为了顾全大局。

    大家都是自己人,他就算是知道真相,也不可能捅出去。

    其他人份量不够,纵使向朝廷举报,也没有人会信。

    固有的认知,让大家都愿意相信,勤王大军在山东损失惨重。

    既然风险可控,还有舞阳侯和一众勋贵共同分摊责任,那么这就不算大事。

    不过再怎么实力雄厚,也要考虑现实问题。

    攻城不比野战,李牧以往的战绩中,也很少有靠强攻城池取得的。

    倒不是担心无法攻克永州,关键是拿下永州,要付出多少代价。

    倘若大军损失太大,势必会影响后续的作战。

    他这个湖广总督,还等着收复失地,大军可不能出现问题。

    “叔父放心,攻城之法叛军自己就告诉了我们。

    既然叛军可以掘地攻城,我们自然也可以效仿。

    官军在撤离永州前,还特意留下了后门。

    如果叛军没有发现的话,接下来的攻城战,没有那么困难。

    何况我们的目标,也不是拿下一座永州城,而是要收复整个湖广大地。

    一城一地的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

    叛军集结主力过来决战,也就罢了。

    倘若敌人不予理会,那就分兵杀入湖广,拿下这座天下粮仓!”

    言者无心,听者却是有意。

    官军撤离时,留下了暗门,自家侄子这位两广提督都知道了,居然没人向他这个总督汇报。

    这让李原意识到,自己对湖广官军的掌控力严重不足。

    不过这也没办法,湖广总督的职位太高,身边围了一大帮的官员。

    镇守永州的官军将领,想要见他都要排队,根本没有资格单独汇报。

    按照程序逐级上报,估摸着他这个总督收到消息时,叛军那边也收到了消息。

    “如果要收复湖广全境,白屠夫的团军也是一个助力。

    虽然被叛军压制在一隅之地,但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想来战斗力应该不弱。

    需要的话,我可以下令让他配合作战。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势必会影响江南战略,你怕是不好交代。”

    李原缓缓说道。

    加强对军队的掌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收复湖广,掌控湖广的湖广总督,才能名副其实。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肯定是要优先收复湖广。

    不过现在是三大总督联合作战,充当战争主力的部队,虽然来自李牧麾下,可上面还有一个舞阳侯压着。

    如果提出优先收复湖广,不仅会让李牧难做,还会影响勋贵集团内部的团结。

    “现在满朝文武,都盯着南京,舞阳侯那边压力非常大。

    尽快打到长江边上,顺江而下拿下南京,才是他想要的。

    其余州府多一个少一个,其实不影响大局。

    至于白屠夫,还是算了吧!

    他的名声太臭,同我们不是一路人,没必要搅合到一起。”

    李牧缓缓说道。

    湖广和江南都是粮仓,只不过江南工商业发达,聚集了大量的非农人口。

    发展到最近几十年,江南地区生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这些人内部消化掉了。

    能够拿出来外销的粮食,数量已经非常有限。

    深处内陆的湖广不一样,不光沃野千里,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省。

    发展到最近这些年,已经是大虞朝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民间都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收复了湖广,大虞朝的粮价,才有望慢慢降下来。

    粮食供应稳定了,天下局势才有望稳定下来。

    意识到湖广重要性的官员不少,可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家只能在心里想想。

    包括李牧自己,也不敢说湖广战略优于南京。

    不能说,不等于不能做。

    嘴上喊着收复南京,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他就带着主力直奔湖广。

    从哪里出兵,能够最快收复南京,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

    朝中百官懂军事的不多,永宁帝同样是军事小白,要忽悠他们不难。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么我就不多说。

    如果有必胜的把握,不让白屠夫掺和也可以。

    他的名声,确实一言难尽!”

    李原略显失落的说道。

    收复湖广的战役,他这个湖广总督,居然沦为了看客。

    没有办法,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麾下这几千兵马,根本充当不了主力。

    湖广境内唯一坚持抵抗叛军的武装,又臭名昭著。

    人屠白毅峰的大名,他在京中都经常听到。

    在很多人眼中,白毅峰坚持到现在都没有投降,不是他对朝廷有多忠诚。

    纯粹是他想投降,人家叛军都不会收。

    在前面镇压叛乱的战斗中,就数白毅峰所部杀的最狠。

    叛军士兵即便是投了降,也会被他割下首级换军功。

    仅仅只是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白毅峰的团军,不光屠戮士卒连家属也不放过。

    一人加入叛军,全村连诛是常有的事。

    他镇守的地区,能遏制叛军扩散,不是他军事才能多厉害。

    纯粹是杀的够狠,很多时候为了坚壁清野,直接把附近的民众屠戮一空。

    弹劾白毅峰的奏折,经常堆的比人高。

    迫于局势需要,永宁帝压下了这些弹劾。

    毕竟,团军不要朝廷发饷,还积极参与镇压叛军,其他方面不能要求太高。

    ……

    南昌城。

    卫嘉瑞带着众人走上高台,开启了祭天仪式。

    随着白莲教义军的不断壮大,宗教政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尤其是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哪怕前面聊的再好,听到“白莲”两个字,都不用继续了。

    邪教组织的恶名,太过深入人心。

    读书人,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有机会夺取天下。

    正是意识到危害严重,才有南王傅皓轩脱离白莲圣国,建立大吴政权。

    有了成功的案例,卫嘉瑞也加快了世俗化进程。

    先是属于白莲教特有的传教官被取缔,接着各种邪恶的祭祀仪式,又被明令禁止。

    完成了去宗教化,白莲圣国的招牌,对卫嘉瑞来说只剩下负担。

    为了参与天下角逐,他听从麾下谋士建议,赶在出征之前建立世俗正权大楚。

    不过相较于傅皓轩,卫嘉瑞还是收敛一些,没有直接称帝,只是自号楚王。

    普通士兵,觉察不到王号变化的意义,但一众文官却是格外激动。

    同样是造反,西王这种称呼,一听大家就知道是不入流的草头王。

    稍微多读点儿书,就不会用这种封号。

    换成楚王,就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沿袭能够往上追溯两千多年,在一众王号中,都是排名靠前的。

    谁听了都知道,这是奔着争夺天下去的。

    能够一目了然的告诉外界,他们是雄霸一方的诸侯,不是草台班子。

    看着手中的加急求援信,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官员,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战场上兵贵神速,作为创业者,卫嘉瑞对前线军情可是非常重视的。

    甭管什么时候,收到前线紧急军情,都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哪怕是三更半夜,他也会立即起床处理公务。

    今天的情况特殊,祭天仪式一旦开启,中途就不允许打断。

    哪怕祭天结束之后,把求援信送上去,也是在给自家王爷添堵。

    迷信一点的还会认为,这是上天对卫嘉瑞脱离白莲圣国,自立楚国的示警。

    本身就是从宗教组织中脱胎出来的,大部分人都吃一套。

    搞不好立即就会蹦出一堆官员,对卫嘉瑞进行劝诫,让他重回白莲圣国的大家庭。

    上报是给自家王爷找麻烦,不上报后果更严重。

    拖上一些日子,改换王号的影响是淡了,但永州前线顶不住。

    隐瞒军情本身就是重罪,导致前线丢城失地,那更是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