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战前决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新海月1字数:4623更新时间:25/04/09 22:11:33
    南昌城。

    “今年秋税有多少粮食入库?”

    卫嘉瑞关心的问道。

    作为一支横跨三省之地的义军,治下全是富庶之地,钱他是不缺的。

    不过战争时期,比钱更重要的是粮。

    各大势力都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禁止境内粮食外流。

    现在这种时候,就算是有钱,也很难从外面买到粮食。

    在这种背景下,秋收显得十分重要。

    入库的秋粮数量,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的战争强度。

    “王爷,在诸位臣公的共同努力下,清查了各地的农田土地。

    真实田亩数量,普遍比再册田亩高出了一倍。

    各府县的实际人口数,也超过了伪朝的在册人口。

    经过整合之后,今年的秋税,有望超过大虞统治时期。

    预计秋粮入库,约一千八百万石。

    主要是受战争影响,各地的生产尚未完全恢复。

    一旦恢复过来,这个数字还会大幅度增加。”

    户部尚书萧语山一脸自豪的说道。

    税粮数量高,除了地方富裕外,还和他们的征税制度有关。

    相较于大虞朝各种杂七杂八的税收,白莲圣国的税收制度,就要简单粗暴的多。

    全部摊派到田亩中,直接按照土地数量,一次性实物征收。

    最简单的征税模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细分的税种越多,征税成本就越高,执法难度也会越大。

    都是一群大老粗,许多高层官员都不一定能捋顺,更不用说普通百姓。

    大部分的贪腐,都发生在信息不透明的过程中。

    大虞朝如果能够从这些地方,收走这么的税粮,也不至于连军粮都拖欠。

    “一千八百万石税粮,扣除官员的俸禄之后,还有多少可以用做军粮?”

    卫嘉瑞随即询问道。

    乱世之中粮价高涨,想要官员安心卖命,发放禄米是必须的。

    不光官员俸禄要支出,下面的各级吏员,也要领取禄米。

    通常这些支出,在征收过程中,就被各地衙门提前给扣除了。

    上报的一千八百万石,那是账面上的数据。

    粮食运输途中的消耗,人员的薪酬发放,都是付出成本的。

    “如果节省一点儿,大概能够挤出一千万石。”

    萧语山想了想说道。

    行政开销大,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从征收实物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火耗不会小。

    “数量不够啊!

    想要平定两广,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百万大军南下,每一天消耗的钱粮,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千万石军粮看似不少,可是放在百万大军中,还真消耗不了多久。”

    卫嘉瑞皱着眉头说道。

    百万大军是一个虚数,但是加上运输物资的民夫,张嘴吃饭的人只多不少。

    何况战争时期,粮草在运输途中,还会发生各种意外损耗。

    一千万石运到前线士兵手中,能够剩下一半,都算是组织能力强。

    “王爷,省着点儿用,支撑到明年不成问题。

    相较于伪朝,我们怎么都算是富裕的。

    两广福建都不是产粮地,舞阳侯和李牧两个贼子再怎么厉害,也变不出粮食来。

    前面的几次大战,官军明明占据了优势,最后都虎头蛇尾,还不就是粮食给闹的。

    要夺取两广,不一定要全歼官军,耗死他们一样能够达到目的。

    只要我掀起大战,伪朝官员就会召集民夫守城。

    把战线拉长,让战火燃烧的范围更大,尽可能消耗伪朝的军粮。

    顶多坚持半年,他们就会陷入困境。

    毕竟,两广落入伪朝手中不久,地方上也没存粮!”

    丞相昌君逸当即献策道。

    战场上为了赢得胜利,采取一些小手段不丢脸。

    何况消耗战法,本身就是一个常规性阳谋,并没有拉低道德底线。

    “丞相言之有理,这是本王钻牛角尖了。

    传令各部,做好大战准备,七天之后兵发两广!”

    卫嘉瑞当即下令道。

    作为一方诸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虚心纳谏,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哪怕军事才能,并不算太强,但在人格魅力加持下,还是收拢一大帮支撑者。

    “遵命!”

    群臣齐声回答道。

    注定要打的战争,谁都没有心思阻拦。

    即便是他们不动,官军也会主动挑起战争。

    与其被动应战,不如主动出击,尽可能把控战争主导权。

    ……

    广州城,总督衙门。

    “锦衣卫传来消息,卫逆所部正在向边界地区移动,疑似要向我们发起进攻。

    此前我们确定了多线作战,同敌人进行主力决战的计划。

    现在需要做出选择了,究竟是坐等敌军上门,还是主动出击。”

    作为东道主,舞阳侯率先开口说道。

    两广福建和卫逆接壤的地盘不小,战线足有上千里。

    受限于地形,福建基本上是安全的。

    连绵不绝的山脉,足以打消敌军进兵的念头。

    福建在朝廷手中,还可以打海上贸易的主意,从里面进行征税。

    落入叛军手中那就妥妥的烂地,当地士绅跑的快一点,战争成本都很难收回来。

    这是叛军羡慕不来的。

    海外贸易的门槛,那是相当的高。

    连李牧这种勋贵子弟,想要插手海外贸易,都是有能力把刀架在海商脖子上的时候。

    即便是如此,参与海外贸易过程中,还是吃了不小的亏。

    白莲教叛军一通杀戮下来,士绅和海商都被干掉了,生意自然做不下去。

    没有海外贸易的福建,那就是妥妥的穷山恶水。

    拿到手中,也是一个负担。

    “其他战场,都可以自由选择,松江府那边不能缓。

    朝廷催的紧,我们几个必须尽快做出成绩。

    收复南京的政治旗号,必须尽快打起来!”

    景国良当即表明了立场。

    具体怎么打不重要,关键是政治口号,必须第一时间喊出来。

    没有出兵收复南京,那是政治立场问题。

    辽东镇开的坏头,搞得朝中百官看谁都像坏人。

    出了兵没有打下南京,那是能力问题。

    叛军势大,没有第一时间收复南京,完全说的过去。

    “谨慎一点,除了松江府之外的地方,还是先防守。

    叛军南下,可供选择的进军路线,其实并不多。

    要么从湖北一线出兵,要么从江西出兵,

    永州和梅岭,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

    必要的时候,可以发起永州之战,先挫败敌人的锐气。”

    李原跟着补充道。

    看得出来,这是老行伍了。

    永州。

    南接交广,北达荆湘,兼有湘江、潇水舟楫之利。

    梅岭,居五岭之道,地跨赣粤两省。

    南扼交广,西拒湖湘,处江西上游,拊岭南之项背。

    唯一的通道梅关,被誉为岭南第一关。

    掌握了永州,就相当于拿到了进入湖广的门票。

    掌控了梅岭,就相当于打开了江西门户。

    当然,对叛军来说,也是如此。

    拿到了这两个地方,就掌握了进入两广的钥匙。

    与其说是争夺两地,不如说双方在争夺战争主动权。

    “战略上没有问题,永州和梅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叛军只要不傻,就会优先拿下两地。

    现在永州已经落入叛军之手,我们必须尽快收回,以保障战略主动权。

    两地相隔不算远,与其说是两路战场,不如说是一路战场。

    干脆这次大战,我亲自率领十二万大军过去,争取把叛军予以重创。”

    李牧的话说完,室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参加会议的将领虽然不少,可是有资格发言的,却只有他们四人。

    一公三侯的组合,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强势的政治团体。

    何况他们手握大军,主宰着南方大地的命运,也影响着大虞朝的决策。

    见李牧这个老上司,跳出来抢战争主动权,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接下话题。

    从个人感情角度,大家是支持李牧的。

    没有别的原因,打出来的战绩,最能令人信服。

    可另外三位也不好惹,都是勋贵系自己人,支持谁都不合适。

    “本督没有意见,李提督的建议非常不错,争取尽快落实下去。”

    舞阳侯笑着说道。

    外界看来一山不容二虎,小小的广州城聚集了三位总督,肯定少不了发生摩擦。

    可惜这些人看到的讯息,都是他们想要大家看到的。

    三位手握重兵的总督和和睦睦,整天串通一气捞钱,这让皇帝怎么想?

    在不耽误事是情况下,偶尔制造点儿小矛盾,那是为了安皇帝和百官们的心。

    到了讨论战略决策的时候,明显不适用。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收复松江的战役,就由本公负责了。”

    景国良当即表态道。

    看似战线有上千里,真正交锋的战略要地,却只有这么几个地方。

    这场战争的主力是两广兵,自然是以两广方面为主。

    即便是他们地位更高,有能力争取统帅的位置,那也没有意义。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就直接上战场,可是兵家大忌。

    万一吃了败仗,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声望,那就一朝丧尽。

    对他们而言,宁愿不出征,出征就必须获胜。

    尤其是在大虞朝,武将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会被文官们放大解读。

    哪怕前面立下的功劳再大,他们都会假装没看见。

    沉没成本太高,高到无法接受失败。

    “那么剩下的战场,就交给我了。”

    李原平静的说道。

    坦率的说,这样的任务分配,同他的身份地位严重不符合。

    正常情况下,收复永州的战役,应该是他来主持。

    怎奈整顿后的湖广兵,才刚刚形成战斗力。

    想要发起永州战役,主要还是要依赖两广兵。

    战争要别人来打,他把主帅的位置霸占着,势必会影响后续的合作。

    即便是李牧可以不计较,下面的那帮将领,也不会买账。

    扩军之后的两广六镇,除了勋贵系将领外,还增加了许多草根将领。

    他们在军中属于自成体系,因为在政治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存在感相对较低。

    这些人都是李牧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因为出身的缘故,同勋贵系将领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睦。

    这是拉山头,必须付出的代价。

    勋贵系将领,到这边来镀金,挤占了人家的升迁机会。

    无法违逆大事,但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会窝火。

    平常时期,李牧在上面压着,自然不会闹出乱子。

    要是换个主帅,那就没法保证了。

    ……

    高效的结束了军事会议,让很多第一次参加会议的将领,非常不适应。

    开场就直入主题,连象征性的寒暄都没有,更不会出现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这和他们熟悉的文官军事会议,完全是两个概念。

    整场会议发过言的,也就四位大佬。

    名义上是军事扩大会议,实际上更像是四人会议,换了一个开会地点。

    参与决策的人少了,发生矛盾冲突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不过这样的玩法,还是让一些老派将领不爽。

    “公爷,您的身份最为尊贵,这场战争理应由您来指挥。

    再不济,也要负责重要的战场。

    从海上出兵收复松江府,顶多蹭了一点收复南京的热度,实际上这就是一块鸡肋。

    只要没有拿下南京,前面打的再好,都是无用功!”

    中年将领的抱怨,让景国良眉头一皱。

    大战还没有开始,争名夺利的玩法,就先给整出来了。

    没有争夺主战场指挥权,并非他不想,纯粹是做不到。

    获得不了两广兵的全力支持,光靠收拢回来的溃兵,那就是在给敌人送人头。

    “住嘴!”

    “军国大事,岂是你一名参将,就有资格参与的!

    其余人当引以为戒,切勿为了一时的嘴贱,说出了不该说的话。”

    景国俩当即怒斥道。

    哪壶不开提哪壶,摆明是让他难看。

    手中军事力量有限,真要是被忽悠着上战场,那可就麻烦大了。

    ……

    类似的一幕,同样在镇远侯的麾下发生。

    没有任何意外,提出建议之人,都挨了一顿骂。

    想要推翻四巨头的决议,除非永宁帝亲自过来干涉,才有机会改改。

    什么都没有,就鼓动着老大争权,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