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口径即真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枪八百里字数:3424更新时间:25/04/09 08:07:28
    车厢内,陈成兴摸了摸有些锋利的破口。

    RPG的炮弹打在装甲列车上,产生了一个一指多粗的洞口。

    而且在装甲的内壁上也有不少的残缺,这是射流穿透装甲时,残余动能对装甲内壁造成的崩落现象。

    崩落下来四处乱溅的碎片和贯穿射流,是造成杀伤的主要原因。

    当然,倒在地上的鬼子,并不都是直接被直接碎片干掉的,也有一些是受了伤后被补刀的。

    徐武看着车厢上的几个拇指大破口,又看了看闻英提在手里的一个发射器,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这怎么会?步兵炮都没有打穿,这么小的一个炮就能打穿了?而且就这几个小洞,就能横扫一个车厢的鬼子?”

    徐武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他根本就没法理解。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徐武,你要加强学习啊。”陈成兴说道。

    听到‘学习’二字,徐武的眼神立刻清澈了,也不再有疑问了。

    “团长,我去外面盯着,战士们可能打扫不干净,可别漏下什么宝贝!”

    徐武说完就走,出了车门后更是成了跑。

    学习?还不如去绣花呢!

    看着直接跑路的徐武,陈成兴也不以为意,新二团的这些家伙是什么货色,他清楚的很。

    让他们跟鬼子拼命,眉头都不皱一下。

    可要让他们拿起笔,坐在那里静静的学习,那笔比迫击炮还要重。

    不过陈成兴却是没打算放过徐武,他太需要一个参谋长帮他了。

    毕竟这个笔,总得有人拿不是?

    “这个反坦克武器很成功,接下来可以单列一个小组来生产。”

    “不过前期主要以培养工人为主,量不需要太大,保证能有百十发的库存就行。”

    陈成兴跟闻英交代道,现在兵工厂主业还是子弹和迫击炮弹。

    而之前没有成功爆炸的那两个弹头,陈成兴也去看过了。

    应该是角度的原因,导致引信没有触发。

    这不是现在新二团能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先这样生产。

    “我明白。”闻英点了点头。

    鬼子的坦克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在关外。

    虽说华北有不少轻型坦克,但即使是冀中军区,碰到坦克的几率也很小。

    驻守县城的部队,要是敢申请坦克下乡扫荡土八路,那除了几个大逼兜,什么也申请不到。

    “不过这个武器总得有个名字吧?”闻英问道。

    “咱们的步枪不是叫七一式半自动步枪吗?这个就叫七一式40毫米火箭筒吧,简称40火。”

    “以后二郎洞自研的武器,都叫七一式。”陈成兴补充道。

    “火箭筒?”闻英看着手上的发射器,不知道要说什么。

    火箭她知道,毕竟鬼子就有火箭炮。

    虽说鬼子没有用在新二团头上,但是闻英也是了解过火箭炮原理的。

    不过自己手里这个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火箭的事啊。

    根据她在延安看的文章,似乎叫无后坐力炮更合适吧?

    “就叫火箭筒,正好可以迷惑鬼子。”陈成兴说道。

    “好吧,随你喜欢。”闻英无奈道。

    反正只是一个名字,叫火箭筒不代表真的要喷火。

    两人又查看了一下其他几个缺口,发现大同小异,这才走出了车门。

    离开这节车厢后,闻英一抬头,就看到战士们打算强行破拆鬼子重炮的基座。

    装甲列车的火炮底座,都是直接焊接在车厢上的。

    “等等!”闻英赶忙跑过去制止。

    “基座你们不要乱拆拆,我先看看。”

    “对了,机车和发电车也不要动!”闻英喊道。

    这些东西,对兵工厂而言都是宝贝,可不能胡乱拆解。

    拆解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标记才行,运回去后还要重新组装呢。

    别的不说,机车上的大蒸汽机,就是兵工厂现在急缺的设备。

    有了它,不管是发电还是改装蒸汽锻锤,对兵工厂能起到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等闻英做好标记并画了一个简图后,工兵连的战士们这才开始动手破拆基座。

    见闻英完成了手头的事,陈成兴这才开口说道:“闻英,你看这些火车轴。”

    鬼子装甲火车,是用货运火车的底盘改的,而且标准轨的车轴,可比之前窄轨火车的车轴,要长不少也粗不少。

    “你还想做迫击炮?”闻英看了一眼车轴,就明白了陈成兴的想法。

    “不过这个轴有些细了,想要造150毫米的迫击炮,只有这6根机车轴才行。”

    火车轴改制迫击炮,不能看最粗的地方,而是要看最细的地方才行。

    而火车机车上用的车轴,不但比普通车厢上的数量多,粗度还要粗不少。

    “150毫米?不不不,我想的是120毫米。”陈成兴摇了摇头。

    机车头上的这6根车轴,虽然粗细上能满足150毫米迫击炮,但是长度却远远不足。

    就是利用的再好,做出来的炮管长度也不会超过一米七,而炮管短的话,射程就会严重下滑。

    苏联虽然有160毫米迫击炮,但是其炮管长度却足有4米5,这才保证了8千米的射程。

    不过这些车轴,如果用来生产120毫米迫击炮,却正合适。

    陈成兴甚至连迫击炮的类型,都已经在研究所上选好了。

    64式120毫米迫击炮,炮管长1.55米,总重量174公斤,最大射程5500米。

    作为团属重型迫击炮正合适。

    而且12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就已经可以有效摧毁鬼子的野战防御工事了。

    至于那些土木炮楼,一炮下去能直接给它扬了。

    “120毫米?普通的车轴可以,但是机车轴不行。”闻英连连摇头。

    “150毫米的迫击炮我知道怎么做,120毫米迫击炮还得研发才行。”

    “而且150毫米迫击炮的威力,比120毫米迫击炮可大多了。”

    闻英还是没有打算放弃150毫米迫击炮。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前,巩县兵工厂、华阴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就都能生产150毫米迫击炮。

    晋绥军的太原兵工厂也曾经生产过150毫米迫击炮,只不过中原大战以后停止生产了而已。

    而且闻英通过报纸的得知,果党现在能生产150毫米迫击炮了,甚至就连编号都订好了,民29式150毫米迫击炮。

    在闻英的观念中,口径就代表了真理。

    陈成兴看着一脸认真的闻英,有点无奈了,他不知道现在要怎么拗过她的思想。

    不过转念一下,觉得也无所谓了,现在有这么多的车轴,新二团短时间内根本用不了。

    她要造就造吧,有总好过没有。

    “你想生产150毫米迫击炮无妨,不过120毫米迫击炮的研发生产也不能放下。”陈成兴说道。

    120毫米的迫击炮才是陈成兴最关注的。

    “行!”

    随着闻英的点头,研究所的研究进度正式开始。

    陈成兴也随手将5张研究卷全都扔了上去,速度直接加快5倍。

    “对了,这次缴获的重炮,炮架的问题你也得解决。”陈成兴补充道。

    装甲列车上的重炮,炮架都是焊死在车厢上的,即使能拆下来,也不能用在陆地上,必须要改造才行。

    听到陈成兴的话,闻英的头都大了。

    “这几门炮这么重,根本不可能用骡马拖拽,得用专门的牵引车才行。”闻英说道。

    不说补完炮架的重炮,单单是拆下来炮管,想要运回大云山都不是一件易事。

    按照闻英的估计,不管是75毫米的高射炮,还是105毫米的加农炮。

    重新加装炮架后的重量,最起码也得3.5吨。

    这么重的重量,就是要了马的命,它们也没法拉着机动。

    “你先配炮架,牵引的事我已经有眉目了。”陈成兴说道。

    之前在兵工厂待着的时候,陈成兴看着缴获的那些卡车摩托车,就有了想法。

    只不过被突如其来的师部电报给打断了而已。

    “好吧。”闻英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另一面,刚刚入夜,秦胜也带着四营悄悄摸到了牛庄附近。

    山头上,秦胜带着众人正仔细的观察的车站的情况。

    牛庄车站,是同蒲铁路穿过福安后的第一个车站,彼此距离约5公里。

    其地势险峻,是鬼子封锁中云山脉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鬼子扫荡部队的物资集散地。

    这次大破袭,新二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拿下牛庄车站。

    只要切断了这里,鬼子驻蒙军,就无法利用火车迅速的支援山西腹地。

    这可以给大部队破袭正太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牛庄车站大体是由3个村子共同组成,当地人俗称牛头村、牛村和牛尾村。

    鬼子的军营,就位于中间的牛村。

    根据情报,车站内驻扎的敌军并不多,只有不到一个中队的鬼子和两百来个伪军。

    而且车站周围也都是铁丝网、沙袋等简易工事。

    秦胜觉得,4营应该可以轻易的摧毁铁路设施和车站。

    不过鬼子在修建了牛庄车站后,在车站北面的悬崖上修筑了数个大型碉堡,并有一小股鬼子在这里驻扎。

    碉堡位于高处,利用机枪可以控制牛庄车站800米的范围。

    只有夺取了碉堡群,才能保证进攻车站顺利进行。

    见情况与情报无异,秦胜松了一口气,决定双管齐下,同时进攻车站和碉堡群。

    “各部队按照既定作战计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