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难以挽回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中更字数:3108更新时间:25/04/09 05:41:35
相里暴所督船队再次南下,这次合并另一支船队。
一次运输了将近七千人,张杨所部五千人尽数登船。
赵基的二兄赵垣委质于河内兵,张杨也够意思,直接表奏赵垣为武猛都尉,成了骑都尉。
即便是空架子都尉,赵垣也穿戴一身鎏金铠甲,站在运船甲板上吹风,眺望两岸风光,恨不得所有人都看到他身上的鎏金、华丽铠甲。
后方运船里,张杨一身轻便土黄锦袍,与长史薛洪对弈。
薛洪神情失落,从个人立场来说,他为朝廷前景感到忧虑。
朝廷这段时间向外派遣一波波的使者……这是要钱的,看不见的地方钱更多。
使者将朝廷的声音如浪潮一样推到关东各方,这个过程里实实在在消耗了黄金、丝绸、马匹与人命。
一条条人命,骑着马,拿着黄金,穿着鲜艳的衣袍,带着最不值钱的诏书前往关东。
在朝廷官位的引诱下,这些人前赴后继,才使得朝廷诏令回荡在关东各处。
这些鲜衣怒马的使者到了关东,沿途士人见状也会生出投奔朝廷之意。
失去赵基的支持,今后的朝廷使者从雒都出发,大概率就得步行,凭借顽强的意志支撑,衣衫褴褛的使者才能将诏令传达到一个个孤岛一样的县邑。
张杨反倒没什么感觉,能跟赵基和平分手……他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这里可是五千士兵,其中两千还是赵基塞进来的。
易地而处,他自己就很难不动心。
就像处理匈奴单于呼厨泉那样将他软禁、征拜朝中,再派人接管河内,想来河内方面也不会掀起太大的反抗声浪。
现在踏上撤军的路途,张杨已经很庆幸了,他可不想关心什么超出他能力之外的事情。
另一艘运船上,杨彪登船后转了一圈,疑惑来见杨琦:“兄长,孔文举不在船上。”
杨琦略惊异,随即恢复如常:“不必管他,他应该是藏在天子左右了。”
孔融是新来的,留守大营的河东兵安排他们登船时,可能疏忽了孔融的存在。
杨琦也不担心孔融,稍稍正常一些的人,都不会杀孔融。
杨琦回答之际观察两岸,两岸百姓正收割草束。
也只是收割,就地摊开晾晒,干透后才会打捆,就地用这些草捆扎成草垛,以避秋雨,防止潮湿腐朽。
静静望着两岸景色,杨琦莫名伤感。
赵基对他们保持了太多的警惕,这段时间哪怕尽力配合,但还是无法赢取赵基的信任。
越是这样和平、友好的分手,杨琦内心的惋惜之情越是浓厚。
明明可以争取的……
杨琦难道不清楚袁绍、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他比谁都清楚!
也就赵基这个年轻人好说话一点,赵基的脾气真的很好。
哪怕被丁冲谋刺,也只是杀丁冲几个人而已,没有扩大化,保存了朝廷可怜的元气。
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杨琦随船向南漂泊,他停不下脚下的船,也停不下这支南下的庞大船队。
其他公卿也都望着两岸,随船而走,思索各自的心事。
后方一艘陈旧运船里,司马朗反而心情舒畅。
中都大营的气氛对他来说过于阴沉、压抑,只要抵达雒都,司马朗有信心匡扶朝廷于动荡之际。
各方交战……不可能一直打下去,总要进行停战或谈判。
朝廷返回雒都,很快就能介入各方调停,或其他事务中,朝廷的影响力会快速恢复。
对于未来,司马朗充满了信心。
而在中都大营码头处,毌丘毅远眺船队最后的一系列小船离去,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跟着那伙公卿,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不知道裴茂会怎么选,就河东与朝廷来说,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在朝中任职。
任何人担任这个使命,就能两头获利。
以他对裴茂的了解,裴茂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隐隐间,毌丘毅觉得裴茂去朝中更好一些。
思索着他回头,就见儿子毌丘兴站在大营瞭望塔上,孤伶伶一个,身形很是萧索。
毌丘兴眼神抑郁,没有多少生气,漠视眼前发生的一切。
公卿态度的变化,瞒不过他。
越是察觉公卿态度的转变,毌丘兴就越是痛苦。
更痛苦的是,自己老爹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缩。
他不要脸也就罢了,自己的脸呢?
可想到自己那襁褓中的儿子,毌丘兴也只能强撑着,维持严肃神情。
只是分家的念头盘绕心头,难以消退。
论聪慧才情,同辈人中他只服过裴潜,哪怕裴秀、卫固、贾逵,在毌丘兴眼中也就那么一回事。
还有隐居稷山的赵基,变化之大让他认不出来了、也模糊了往日的记忆。
营地内,刘协作息不变,结束读书后,就在营中练习射术。
一壶箭射尽,刘协以手绢擦拭脸上汗水,略不服气:“多听人说晋阳一战时,赵爱卿射尽十二壶箭。人力之差距,竟能如此悬殊?”
时迁伸出双手接走手绢,微笑回答:“陛下,赵侯也非无缺,他就不擅长左右射击,就连骑射也略逊一筹。”
“也不必安慰朕。”
刘协拿另一壶箭挂好,突然扭腰转身张弓一箭射出,姿势很帅,动作也很飒踏。
只是五十步外的箭垛上空无一箭,箭矢破空而去,钉在七八十步外的草地上。
刘协努嘴,以标准步射站姿,捏箭引弓又是一箭。
这一箭他心平气和,箭矢稳稳上靶,但不是靶心。
刘协心态稳定,又是一箭射出,贴近靶心。
很快一壶箭射尽,刘协收弓,看着老虎贲去箭靶那里拔箭,他则伸手接住时迁递来的蜜水,饮一口才说:“以赵爱卿的天赋,无名师教导,右手引箭尚能射百五十步。如今他自身射术精熟,左右也有良师益友,射术想不精进都难。”
将空杯递还回去,刘协稍稍活动酸困双臂,改变射姿,开始以左手引弓。
练习左右射法,是一个高深弓手的必备基础。
也就军中训练的引强士,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率,只会训练右手引箭……如果从少年骨骼发育时这样训练,那成年后双肩高低不平,双臂也有差别。
此前赵基射术能精进,原因很简单,射术不精进就得饿死。
掌握足够射猎的箭术并形成依赖后,绝大多数人猎户都不会练习左右射法。
练习左手引弓,对底层人来说成本耗费不小,也没有意义。
所以……赵基未来如果不想身形残疾,就必须练习双手射法。
赵基的射术会越来越强,射术本来就是一个经验不断累积的技艺,未来成为当世射神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刘协对此有足够的认知,也不期望自己射术能如何精准,这只是他强健身体,交好随驾武士、寒门的必要技艺。
反正世道变化再大,也不会有他持弓杀敌的机会。
真有那么一天,即便掌握赵基那样的射术,大概也于事无补。
就这样,上午刘协射了十二壶箭,左右交替,累的不轻。
用的还是软弓轻箭,他真不敢想象战阵拼杀之际,赵基挽动强弓长箭,猝然之际箭发如雨,这得多大的气力与耐力。
午休之际,升迁黄门侍郎的毌丘兴持一封公文来见:“陛下,赵侯军书。”
“拿来。”
刘协正侧躺着,时迁与另一名中官为他揉双臂活血散瘀,双臂擦拭药膏。
毌丘兴没资格上前,时迁起身将厚厚的一卷帛书卷轴拿来,双手转递:“陛下。”
刘协起身接住,卷开细细阅读。
他虽然在大营里,但每隔两三日就会与赵基书信交流一回。
赵基不屑于耍招,特别是现在需要借助朝廷这个大平台去影响、调动各方群雄的关键时刻,赵基玩的都是明牌。
要干什么,意图是什么,都给刘协说明白了。
公卿百官也旁听弄明白了,朝廷派出去的一波波敢死队一样的使者也都能听明白。
这些使者到了各地,卖弄见识,也就相当于给各方开了全图视野。
如陈宫这样‘智迟’的人也能立刻洞悉全局,就连吕布也觉得自己抓住了时代的脉络。
赵基送来的这幅卷轴长信,里面还夹着张燕的请战奏表。
黑山位于幽州、并州、冀州交界处,也就是太行山北部地带。
南部地带的于毒诸部已经被袁绍、曹操碾碎,因此张燕、黑山军各部对上党地区缺乏影响力。
这次出战,他们将出山直接进攻中山、赵国、常山诸郡,从北面威胁袁绍的邺城,为上党攻伐战吸引、分摊袁绍的军队,间接削弱援军规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