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黄雀在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长工绝剑字数:7378更新时间:25/04/11 08:43:45
    洛陵,长亭之外。

    一方简陋偏厅,血光未干,重兵密布,重重铁甲寒光映日,肃杀之意,逼人欲喘。

    厅中,仅三人被囚。

    郭仪,许居正,霍纲。

    三位当朝之柱石,此刻却如囚徒般,被按跪于厅前。

    他们的朝服早已沾满尘土与血迹,鬓发凌乱,神情却依旧坚定,眼神如霜雪傲骨。

    不多时,门外步履声响。

    淮北王来了。

    一袭玄衣蟒袍,步履从容,身后跟着诸葛南。

    厅内静寂。

    他站在三人前,神色平和,语气温文:

    “郭大相,许中相,霍右相。”

    “三位,可还清楚,你们眼前,已经没有路可退了。”

    没人回应。

    他不恼,继续道:

    “我知三位皆是忠臣,也明白你们口中所念‘大义’二字有多沉。”

    “但今天的局面,不是靠嘴上忠心就能解决的。”

    “比剑既败,一州既失。”

    “这已成定局。”

    他顿了顿,目光逐一扫过三人,眼中寒芒一点点泛起:

    “但……谁为此负责,还未定。”

    “你们若肯合作,签下诏书。”

    “将失地之责,推归于陛下不在,朝局混乱所致;再将本王所为,称作‘代天子行事、竭力争地、仍然没能保全大尧疆域’。”

    “如此——”

    “本王,不仅不怪罪你们,还可放你们归家。”

    “仍可赐田、赐爵,光荣终老。”

    话音落地。

    厅中依旧寂然。

    下一息。

    郭仪缓缓抬头,苍老的脸上,血迹斑驳,双目如火:

    “荒谬!”

    “你欲借我三人之口,立你谋逆之名?”

    “你丢地割州,反说‘争地成功’?你斩民灭言,反说‘代天子行权’?”

    “你将天下人当傻子么?!”

    淮北王眯了眯眼睛,却未动怒,只是微笑。

    “他们是不是傻子,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能不能让他们听我的。”

    “而你们,是拦我路的石头。”

    这时,霍纲也冷冷开口,语如铁锤:

    “我们三人,皆为当朝柱臣。”

    “你欲让我们共同作伪,成你弑主夺权之资?”

    “今日若屈,来日何颜面对先帝在天之灵?”

    “你以为,史书可改,言路可封?”

    “我告诉你,哪怕你杀了我等。”

    “总会有人——将你今日之行,写入千秋耻史!”

    许居正也一字一顿,怒声开口:

    “我们看错了你。”

    “以为你仁义持身,忧国忧民。”

    “以为你虽握兵权,却知自重,不会逾礼。”

    “可如今看来——你不止是个贼,还是个会笑着割人喉咙的伪君子!”

    “若有来世,我许居正,宁死不愿与汝同朝!”

    三人皆怒,字字如金铁,句句如惊雷。

    厅外兵将皆变色。

    诸葛南在旁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眼神一沉。

    淮北王却听得极静,仿佛他们讲的不是死别血仇,而是什么不值一提的街头闲谈。

    “啧——”

    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像是对三人执拗感到遗憾。

    “你们……真的很让我佩服。”

    “死到临头,还能讲出这般气节之语。”

    “可惜啊。”

    “你们的骨头再硬,也架不住我写下的谕旨。”

    “你们拒绝归顺?”

    “那便,去死吧。”

    他转过身,一边负手缓步离开,一边淡淡道:

    “来人。”

    “郭仪,许居正,霍纲——三人以下犯上,拒不服从国策,挑拨朝局,意图煽动兵乱。”

    “本王,代天子治国,今以大尧律例,诛其身,正其名。”

    “三人——即刻斩首。”

    此令一出,全厅一寒。

    几名刀斧手押上前来,目露不忍,却不敢违命。

    郭仪三人,竟无一人挣扎。

    他们只是相互看了对方一眼。

    无言,胜万言。

    那一眼之中,有忠、有耻、有愤、有悔,也有无悔。

    “来吧。”郭仪闭上眼睛,轻声道,“死在这等乱贼手中,也算得其所。”

    许居正仰头望天,喃喃道:

    “可怜我大尧基业,被这般人玷污。”

    “若来世再生,我愿做庙堂孤魂,也要诛你于九重!”

    霍纲冷笑,目光如锋:

    “杀我们容易,封口容易,抹黑也容易。”

    “可你有胆,去面对天下人吗?”

    “你真觉得……陛下回不来?”

    “你又能与陛下为敌?”

    话音方落。

    淮北王步履一顿,眸中闪过一抹微不可查的森然。

    “杀。”

    他一字落下,没有回头。

    只望向庭前飞起的一群白鸟,轻声道:

    “他们的死,不重要。”

    “今日之事,也永不会传出去。”

    “至于史书嘛……”

    他淡淡一笑。

    “胜者写史,而本王……”

    “注定胜。”

    刀光已起,杀机已成。

    三柄大斧寒光毕露,重若千钧,朝着三位重臣的颈上缓缓举起。

    郭仪闭上了眼。

    他已经老了。

    但这一刻,他的脊背仍如铁棱,挺得笔直。

    许居正喉头轻动,默默低诵一篇祭先帝之词,唇角带血,却毫无悔意。

    霍纲则冷眼看着那挥落的刃锋,眼中映出一抹漠然与决绝。

    刀斧欲落,血光将至。

    就在这天命岔路的一瞬——

    “咻——!”

    破空之箭,撕裂天地。

    利芒如电,裹着怒风呼啸而来!

    “噗嗤——!”

    一道血光炸开,中央刀斧手手臂瞬间中箭,惨叫声未落,巨斧脱手而落,砸地铿锵作响!

    左右两名刀手大骇,连退三步,神情慌乱!

    全场震动!

    “杀——!”

    还未有人反应过来,便听得殿外一声震天怒吼!

    紧接着,是马蹄如雷,战甲如潮!

    一队黑甲重骑,自长亭之外轰然杀来,卷起风沙十丈!

    甲胄齐鸣,铁旗招展,宛若一柄巨剑从天劈落!

    厅中兵士骇然抽刀,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就在这混乱之中,一骑当先,破风而来!

    那人身披紫金帝袍,眉如剑,目如电!

    坐下神骏铁骑,踏碎石板,马鬃扬起,如龙出渊!

    众目睽睽之下,他翻身下马,目光冷寒如冰霜,步入偏殿!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清了他的容颜!

    那张在京中被数月未见的脸!

    那张曾在民间传为“昏君”又在北境传为“仁主”的脸!

    那是——萧宁!

    堂堂大尧皇帝,御驾亲临!

    郭仪三人猛地抬头。

    那一刻,他们三人皆是一怔。

    仿佛黄泉前的昏雾中,骤然出现了一束照彻人心的光。

    许居正嘴唇微颤,喃喃道:“陛下……是……陛下!”

    霍纲老眼泛红,一时竟不知是梦是醒!

    郭仪缓缓站起,双目泛泪,低声自语:

    “老天……不负社稷。”

    而殿前。

    淮北王骤然僵在原地!

    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

    他瞪大双眼,怒目圆睁,嗓音带着几近崩溃的质问:

    “你……你怎么会在这?!”

    “你不是……你不是在外寻访山河?!”

    “你不是……根本没准备回京么?!怎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你为什么……偏偏现在——回来了!!”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这一刻,淮北王是真的懵了!

    这局他布得极好,百姓支持,朝臣附和,诏书已成。

    今日割地,让天下以为他“力战无果”,却忍辱承下,反而能博得同情。

    更借三大重臣的血,震慑全局。

    只等收网!

    可这最后一步,他未曾算进——

    萧宁,回来了!

    而且偏偏挑在这个时辰,在这一刻!

    一箭破局!

    以天子之身,挟天命归来!

    一朝翻盘!

    “你……你回来的时机,是巧合?还是……”

    他猛然转头,看向诸葛南。

    “你早就知道?!你早知道他会回来对不对!”

    诸葛南面色微变,却未应声。

    他的眼神在刹那间变幻,随即低头,沉声道:

    “臣……不知。”

    “呵……”

    淮北王笑了。

    但那笑,带着彻骨的凉意。

    他看向萧宁,目光一寸寸森冷:

    “你竟然回来了……”

    “你竟然回来了啊……”

    “那——你打算如何?”

    “你以为你一人一骑,就能将这盘大局覆灭?”

    “我已掌朝纲、控军权、握诏书、御民心——”

    “你回来——又如何?!”

    萧宁未语。

    他只是缓缓迈步,走至郭仪三人身前。

    “郭卿,许卿,霍卿。”

    “朕——来迟了。”

    他说得很轻,却让三人同时低头,热泪如雨。

    “能见到陛下,便知——大尧不亡。”

    萧宁扶起三人,转身再望向前方。

    望向那昔日的皇族兄长,今日的兵变谋主。

    “你说,朕不能回天。”

    “可你算尽机关,却漏了一件事。”

    “你虽布局十年,却忘了——”

    “人心。”

    他目光灼灼,如同雷霆击顶!

    “你当百姓愚民,可他们已起疑。”

    “你当大臣畏死,可他们甘愿赴义。”

    “你当天下无人是我之助,可你未料我早布暗棋!”

    “你以为你将天下写成你的模样?”

    “可朕,才是那笔!”

    这番话落下,殿中再无言语。

    所有人,如坠冰窖。

    而淮北王,却忽然笑了。

    他笑得极轻,极低,却极冷。

    “哈哈……好一个萧宁。”

    “好一个……提前归来的棋主。”

    他抬起头,眼中已无惊惧,只剩杀意。

    “既然如此。”

    “那就斗个痛快吧!”

    “看看这大尧江山,是你主宰,还是我主宰!”

    他猛然一挥手。

    “来人——”

    “列阵迎敌!”

    下一刻,杀声再起!

    “呵呵……”

    长亭偏殿中,淮北王忽然轻笑出声。

    那笑,先是轻蔑。

    接着,却越笑越大,直至仰头狂笑,声震大殿!

    “萧宁,你以为你归来就能翻天?”

    “你以为,这盘局,我就没有后招?”

    他猛地一掌拍在身侧案几上,狂笑道:

    “来人,把我的话带出去!”

    “告诉大尧——我淮北王,二十万兵马,已抵达洛陵城外!”

    “此刻,怕是正在破城之时!”

    “我且问你,陛下——你拿什么与我斗?”

    厅中一时寂静。

    众人神色巨变!

    许居正等人眼神剧震。

    就连一旁的诸葛南,亦是眼底泛起疑色。

    二十万兵马围洛陵?

    此举,几乎已不再是“夺权”,而是“叛国”!

    萧宁听闻此言,非但未怒,反而露出一丝饶有兴趣的神色。

    他斜睨了淮北王一眼,淡淡一笑。

    “二十万兵马啊。”

    他似是喃喃,又似自语。

    “可惜,你调兵调得不够快。”

    “消息封得不够严。”

    “还有——人心收得不够牢。”

    “尤其是,你以为你是猎人……”

    话音一顿,他冷冷一笑:

    “其实,你是猎物。”

    此话一出,淮北王眉头一皱。

    萧宁轻轻伸出两指,轻轻一夹。

    “啪——”

    指尖一响,厅外,急促脚步声传来。

    下一刻,一名披甲副将快步而入,抱拳低声禀报:

    “启禀陛下!”

    “汝南王军,三万先头部队,已兵临洛陵西门!”

    “另有五万大军,自洛河方向逼近,与淮北王军成对峙之势。”

    “洛陵四门,已乱!”

    话音落地!

    全场哗然!

    “什么?!”

    淮北王瞬间怔住,面色骤白!

    “你说谁来了?!”

    “汝南王?!他来做什么?!他怎么可能——”

    他声音戛然而止!

    整个人,仿佛被雷霆劈中,僵在原地!

    “你还不明白?”

    萧宁一步步逼近他,声音如冰雪压顶,冷入骨髓。

    “你以为你一直在演戏、博民心、立威望。”

    “却不知,从你踏入洛陵开始,你便落入了别人的局。”

    “而你……”

    “不过是个戏子。”

    他顿了顿,目光凌厉如剑:

    “一个,替别人穿戏服、背骂名、失民心的可怜人。”

    淮北王喉咙微动,似要开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看着萧宁,再想起方才的军报。

    忽而意识到了什么,猛地转头看向诸葛南。

    “是你泄的密?”

    诸葛南身子微震,脸色瞬间变得极难看。

    可他低头不语。

    萧宁淡淡扫了他一眼,轻笑一声:

    “他若不说,我自会查。”

    “但其实这并不重要。”

    “因为无论是谁告知我,我都早知——汝南王不会袖手旁观。”

    “你啊淮北王——”

    “兵权在手,民心不固,刚刚落败,却仍强取割地。”

    “你此番强行封口、围杀朝臣,更是激起洛陵群愤。”

    “你说——汝南王会坐视不理?”

    萧宁此刻每说一句,淮北王的脸色便沉一分。

    到最后,他整个人脸色如灰,身子竟微微颤抖。

    “我……”

    “我成了……他的棋子?”

    他望向萧宁,声音低哑,仿佛不敢相信:

    “你……你早就知道汝南王要动手?”

    “你故意激我……割地?”

    “让他以‘平内乱’之名,兵进洛陵?”

    “你……你到底早布了多少棋?!”

    萧宁没有回答。

    只是看着他。

    那眼神,如看死人。

    许久,萧宁才缓缓开口:

    “你有二十万兵马。”

    “汝南王有十万。”

    “可你忘了——”

    “我是皇帝。”

    “我是正统。”

    “我不用兵马,我用人心。”

    “此刻的洛陵百姓,已不信你。”

    “朝中诸臣,视你为贼。”

    “而汝南王,已不需要攻城。”

    “他要的,是你血祭城门。”

    萧宁话音未落,偏殿之外,号角声起!

    一阵急促而凶厉的军鼓响彻四方!

    洛陵西门方向,烟尘再起!

    “启禀陛下!”

    又一名将领疾步入殿,大声禀道:

    “汝南王兵临西门,发布告示。”

    “称‘入城并非为乱’,而是‘讨贼平奸’!”

    “百姓震动,已有民众开始响应,向南门请愿开门迎兵!”

    “街头巷尾,已传遍‘淮北王为逆,杀忠诬君’之言!”

    “民心尽失!”

    一锤落地,尘埃定音!

    淮北王,脸色彻底僵住。

    他缓缓后退两步,脚下一滑,几欲跌倒!

    他想开口,却发现喉咙已干涩如砂。

    “我……”

    “我竟是……”

    “自己……逼来了天下之剑……”

    他看着萧宁,脸上的血色尽褪。

    “你早就在等这一刻?”

    萧宁走近,轻声道:

    “不。”

    “我在等你自己走进来。”

    “这一盘棋,我只推你一步。”

    “剩下的,你亲手下。”

    “淮北王——”

    “你要输,就输得心服口服。”

    此刻,堂中万籁俱寂。

    堂外,战马嘶鸣,号角震天。

    一个曾几何时最有机会染指江山的王爷,如今却亲手将自己送入万丈深渊。

    而真正的猎人,已执天子剑,立于巅峰。

    洛陵西郊,风卷春枝,营帐森立。

    刚刚过完短暂休整,卫清挽换下半身甲衣,站在高台之上,遥望远方。

    她眼神深邃,看着城头那熟悉的身影缓缓落座,兵将林立,旌旗飘扬。

    远处,是乱民散退,是王侯落败,是重臣得救,是人心所向。

    而她心中那缠绕多日的疑团,终于一寸寸地,解开了。

    “原来……是这样。”

    她喃喃一句,低头一笑。

    身后脚步响起。

    卫青时翻身上台,卫轻歌则抱着双臂一跃而上,三人站在并肩的位置。

    风很静,但心,却不再如来路时那样沉闷了。

    “姐……”

    卫轻歌低声开口,没了往日的嬉闹,语气透着一丝后知后觉的佩服。

    “咱们错怪他了。”

    “我们以为他是在拖延,是浪荡……”

    “但其实——他是在等。”

    卫青时神色沉稳,眼中却有敬意浮现。

    “他不是不想回京。”

    “而是知道,若他早回一步,局就不会开。”

    “几个王爷——哪个不是人精?”

    “只要他一回,淮北王就会暂缓动手,汝南王也会退居幕后。”

    “局会死。”

    “人心不会现。”

    卫清挽缓缓点头。

    她回忆起那一日。

    一行人途经边境时,洛陵烽烟初起,百姓流言四起。

    三人当即劝谏:“如今局势危急,陛下理当火速回京,定大局安社稷。”

    而萧宁那时,只是淡淡一笑。

    “急什么?”

    “再急,不如先看他们出几张牌。”

    那时她不明白。

    可如今一切,水落石出。

    她忽然想起那晚篝火前,萧宁举杯望星的模样,语气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而最难的,是清江山。”

    “有些毒瘤,只有乱局之中,才会自己浮出来。”

    她当时未曾在意。

    而今回想——原来,那便是前兆!

    他早已筹谋,早已明了。

    他们三人,却被这场棋局瞒得死死的。

    卫轻歌在旁喃喃:

    “他在边境时,总说‘再走一日’。”

    “我们当时着急得团团转。”

    “结果他不是不知,而是不急。”

    “他早就知道,等淮北王割地、杀臣、圈兵那一刻,他再现身,方为正道。”

    “不是救场——”

    “是断局。”

    卫青时低声一叹:

    “他一箭破局,是给百姓看,给朝臣看,更是给天下王侯看。”

    “告诉他们:这世上,只有一个皇帝。”

    卫清挽微仰起头,眼中泛起涟漪。

    “他在等民意沉底。”

    “在等他们误以为他弃国不归。”

    “在等这天下所有人,都以为‘无主之局’将生变。”

    “而就在这时,他归来,亲射奸臣、收兵震场。”

    “这一箭——封民心。”

    “这一箭——立正统。”

    “也是这一箭,把几位王爷全钉在了耻辱柱上。”

    帐中一时间寂静。

    他们曾与萧宁同行千里,却不知他早已独行千山。

    他没有说破,只因这棋太大,这局太深,他们的心,还不够静。

    直到此刻,局势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他们才真正意识到:

    那位在朝堂中装疯卖傻、在边境中不紧不慢的昌南王……

    其实一直,走在所有人前面。

    卫轻歌一屁股坐在案旁,撅嘴感慨:

    “哼,他明明带着我们一起回来,却半句话都不说明白。”

    “也不知道提前和咱们通个气!”

    “我当时都快急死了,以为他真不管这江山了呢。”

    卫青时笑了一声,坐在石墩上,摇头道:

    “他说过了。”

    “他那晚在营帐里说过:‘朕若不归,你们便会起念,天下也会起疑。’”

    “‘而这疑——便是他想让那些王爷看到的借口。’”

    “他自己背着冷眼,却给别人递出了刀柄。”

    “等的,就是他们自斩前程。”

    卫清挽缓缓合上手中信笺,是洛陵传来的捷报。

    她静静道:

    “他知晓汝南王必会趁机出兵。”

    “他知晓淮北王必定暴走成贼。”

    “他更知晓朝中、百姓、各地势力,在此刻会作何选择。”

    “而等所有人都走进了他安排的位置……”

    “他只需——归来。”

    “归来,执鞭为主。”

    她轻轻叹息一声。

    声音极轻,只有风能听到。

    “可他一人之策,换来的是多少孤寂。”

    “他这一路……有多孤独啊。”

    卫青时微微垂眸,沉声应道:

    “但正因如此。”

    “我们才要守住他替天下清理出来的这一片局。”

    “守得住,便是盛世开篇。”

    “守不住,便是血染社稷。”

    卫轻歌揉了揉眼,嘟囔一声:

    “就知道装傻骗我们……等战乱平息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非得让他请罪好好请罪!”

    三人相视一笑。

    轻松中,是决绝。

    下一刻,卫清挽站起身,目光坚定。

    “洛陵一战还未真正落幕。”

    “我们该准备出营了。”

    “去城中,助他一臂之力。”

    “今日之后,大尧天下,当彻底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