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征战!征战!捷报频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曲寄心中意字数:4757更新时间:25/04/07 08:52:26
    礼圣文宝修复,重建了靖安侯府的大阵之后。

    贾琮再度恢复了之前平静的生活。

    闲时不是在书房勤学,便是陪家中姐妹修行玩耍。

    可是麾下的势力,在这段时间却扩张的如火如荼。

    ……

    先是东篱书院!

    中秋讲学之后,前后共有七十三尊大儒加入东篱书院。

    除此之外,还有杂家大儒十六尊,鸿儒两尊!

    名家鸿儒一尊,家鸿儒一尊、纵横家鸿儒一尊!

    共计八十九尊大儒和五尊鸿儒。

    算上南孔派出的大儒。

    顺德七年、八年!

    连着两年风调雨顺,天下丰收。

    还有南方都护府源源不断的资源补充。

    在海量银子的支撑下,东篱书院正式开启了全力扩张!

    各地鬼神暗中配合,又借调了薛家还有开国一脉的不少人手。

    有了中秋之前的杀戮,天下世家震颤,哪里还敢在东篱书院扩张的时候暗中下绊子。

    县学、府学、还有省学!

    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一建立。

    往往只需要半个月有余,便可从无到有,选址建好一座书院。

    天下一百三十府的府学均由大儒坐镇。

    十三省之地的省学,均有鸿儒讲学!

    县学依照地域人口大小,每年招收学子三五百人不等,提供食宿,补助少量钱粮。

    大多是聪慧的平民农家子弟,年纪在八到十二岁不等,相当于蒙学。

    学制四年,而后或是毕业,或是前往府学参考,考中者入府学。

    府学补助的钱粮便已经足够三口之家日常所需了。

    再到后面的省学以及神京总院,皆是以此类推。

    待到整个东篱书院的体系迈入正轨。

    便是县学开蒙,府学教化!

    到了省学,所有学子均以养出文气为最低标准!

    第二境者方可进神京总院。

    占据大世之利,最多二十年,贾琮便有信心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大儒!

    而且对于其他学子来说,哪怕是只读过三年县学,也能识文断字,将来能够在城里找上一份体面的活计了。

    ……

    神道方面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贾琮与顺德帝达成默契。

    除京畿之地以外,均可建立神道鬼神体系!

    最早的江南、山东、朝鲜两地神道已经彻底开花结果,已经有几尊身具大量功德的府城隍上任了。

    后面的广东、广西、福建三省,还有安南、交趾、暹罗,缅甸等地也在逐渐扩张,占据了贾琮麾下鬼神大量精力。

    新一轮扩张由妙玉主持。

    黑白无常等麾下第四境鬼神已经全部派了出去。

    依照贾琮意思,各地从七品以上鬼神,均由大乾之魂担任。

    九品、八品的山神土地河神暂且不说。

    主要是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各地县城隍就位!

    速度虽然不如东篱书院扩张那么快,但也逐渐在各地打开了局面。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监察各方。

    更是可以暗中监视东篱书院的各大分院。

    以免坐镇书院的大儒中饱私囊,窃取贾琮大兴教化的成果。

    ……

    大乾境内,贾琮势力飞快扩张。

    大乾之外,南洋诸岛国的攻势同样轰轰烈烈!

    八月初三,鬼兵化整为零在各地同时出手,镇杀大量世家!

    而后汇聚宁波府。

    八月十八!

    诛邪率第一鬼兵军团、南海第二、第三舰队出海!

    九月十二,舰队行至南洋海域。

    第一鬼兵军团下辖五支鬼军,一分为二,各自率领一支舰队兵分两路!

    其中一路由诛邪亲率,下辖诛邪、荡寇两支鬼军!

    还有一路由荡魔鬼帅统领,下辖荡魔、镇蛮、平夷三只鬼帅!

    两路大军分别登陆,南洋诸多岛国,这几个月本就被贾琮派遣的商队携带银两渗透的厉害。

    大军所过之处,里应外合,一路上势如破竹!

    九月十八,马剌加国宣告灭亡!

    九月二十七,苏门答腊国宣告灭亡!

    十月初五,爪哇国灭亡!

    十月十九,满伯夷国灭亡!

    十月二十七,彭亨、百花、三佛齐投降!

    十一月初八,渤泥国灭亡!

    初九,一日三惊的吕宋王室祈降,王族成员迁往神京,吕宋国王改封乐安伯!

    及至十二月二十一,新年将至!

    苏禄、吉麻剌朗等最后几个南洋岛国或是被灭,或是投降!

    至此,南洋诸岛彻底纳入了大乾版图!

    吕宋都护府!

    蒲端都护府!

    浡泥都护府!

    苏门都护府!

    满加都护府!

    爪哇都护府!

    共计划分出六大都护府!

    这小半年来,南征大军捷报频转,在贾琮的有心推动下。

    几乎每隔几日便有红翎信使进城,一路飞奔,宣扬捷报。

    起初神京百姓还会驻足瞭望,不断叫好。

    到了后面,就连在街面上玩耍的小孩对红翎信使的捷报都见怪不怪了。

    神京百姓不知道那一个个岛国具体在哪,但经历过这种场面。

    要是哪天红翎信使送来战败的消息,那才是真正稀奇的。

    这一仗虽然不是贾琮亲自指挥,甚至连神京城都没踏出过。

    但京中百姓还是习惯性将功劳归功在贾琮身上。

    当世第一名将之称,实至名归,响彻天下!

    兵部职方司负责堪舆绘制地图的官员只觉得自己头发都要掉光了。

    捷报传来,就要负责重新绘制地图,发放各大官署。

    短时间内亲自去派人勘测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此前历代朝廷还有锦衣卫送来的情报中寻找绘制。

    等着以后再仔细堪舆。

    结果上一版地图还没等绘制出来发放各大官署呢。

    就又有新的捷报传来了,版图再度扩大!

    只能重新绘制!

    偏偏南洋岛国或大或小,大的足有大乾的一个省一般。

    小的占据一两个小岛,仅仅相当于大乾的一个县。

    加上局势混乱,王朝更替实在是常有的事。

    历代史官也未必是用心记载堪舆,说不得错了一个字,就会形成名字和地图对不上的情况。

    如此一来,难度可想而知。

    ……

    顺德帝如今同样是喜忧参半。

    大乾版图每一日都在扩张!

    外王而内圣,如今仕林之中,已经有读书人公开为顺德帝扬名。

    顺德一朝,将来青史留名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只是这六大都护府,上百万平凡公里的疆域。

    如今全靠着诛邪所率的第一鬼兵军团,还有二十四万在当地拉起来的罪囚营镇守。

    第一鬼兵军团是贾琮麾下的精锐,怎么可能一只镇守在南洋那六大都护府!

    朝廷至少也要筹集十八万大军,还有八百艘以上战船的水师。

    如此一来,配合着二十万罪囚营才能牢牢地镇住这六大都护府。

    偏偏之前几年频频叛乱,各地大营均要补充新鲜血液!

    顺德帝又在京中建立了神武、神威两座大营共计二十四万人马!

    零零散散,加上配合大军南征的青壮,还有水师招揽的人马。

    前后至少抽调了大乾上百万青壮!

    读书人常挂在嘴边的“书到用时方恨少”顺德帝没有感受到。

    如今却被“兵到用时方恨少”给愁的夙夜难寐。

    ……

    一直到了顺德九年的旦日大朝会!

    新年伊始,这一年,贾琮十三、黛玉十二、宝钗十七!

    午门之外,喧嚣热闹!

    “拜见侯爷!”

    “拜见侯爷!”

    “参见镇北公!”

    “给国师请安!”

    在府上数月未曾露面,今日贾琮破天荒的在卯时未至的时候来到了午门之外。

    身后还跟着黛玉和宝钗二人。

    一路走来,不断有官员恭敬的给三人行礼。

    顺德八年,对大乾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

    版图扩张,粮食富足。

    永远不要小看任何年代的聪明人,随着贾琮率南征大军建立都护府以后。

    很快便有胆大的家族组件商队南下,到各大都护府境内开辟商路。

    大乾境内的瓷器、茶叶、丝绸,乃至于是各种附庸风雅的古玩字画,都是南方各大都护府内部本土世家争抢的紧俏货物。

    借着这些商队的路子,南边的资源涌入大乾的速度倍增。

    林如海又在贾琮的授意下,上书改革商税。

    可以说中兴之势,已经不仅仅只是个势头了。

    不过今年的大朝会,对比往年,却又冷清了不少。

    无他!

    开国一脉还有齐鲁一脉以及投靠贾琮的勋贵,现如今无不在各大都护府任职。

    顺德帝下旨,南方各大都护府新立,都护府官员三年之内,不必回京述职。

    这让勋贵队列单薄了不少。

    还有便是番邦使节的队列了。

    以往派遣使节进京的南方王朝如今大多数都已经被打下。

    礼部早就默默地将昔日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名录销毁。

    仅剩瓦剌使节、鞑靼使节等少数几个还孤零零的站在那里。

    相顾两无言,唯有凄凉在心中。

    贾琮神态清冷,带着黛玉和宝钗两人在与林如海见礼之后。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下一直来到了队伍最前列站定。

    位置犹在宗师亲王之前。

    卯时一至,皇宫大门开启。

    今日大朝会之前,先是百官拜祭太庙。

    贾琮止步于太庙之外,没有入内与群臣一同祭拜。

    待到祭拜之后,这才回到大殿举行朝会。

    “顺德八年,朕每每醒来,都犹如身处梦境。”

    “红翎信使捷报频传,我大乾版图扩张之快,甚至让兵部职方司连上三道告罪折子。”

    “大乾有今日盛景,离不开诸位臣公的辛劳,更离不开南征将士们的……”

    “好了,朕不再多说什么,唯有一点!”

    “朕不是猜忌之君,更不是小气之人……”

    “诸位臣公,可有本奏?”

    顺德帝破天荒的首先开口,洋洋洒洒千余言。

    待到说完,这才让早朝真正开始!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依照惯例,今日旦日大朝会。

    不过是各藩国使节入朝纳贡,然后百官歌功颂德之后。

    走上一套流程,顺德帝便会在宫中赐宴,宴请群臣。

    却不想今日,朝会刚一开始。

    才升任内阁次辅的林如海便手持奏章出了队列。

    “林爱卿今日有本奏?”

    顺德帝见状也微微一愣。

    “启禀陛下,南洋新设六大都护府,如今都以靖安侯麾下道兵镇守。”

    “开春之后,朝廷便会举行新一轮南征,靖安侯麾下精锐道兵作用重大,继续在南洋诸岛驻扎,实在是大材小用。”

    “需速速派兵前方南洋诸岛的六大都护府将靖安侯麾下的道兵替换出来,以保证开春以后的南征大计。”

    “只是这几年朝廷不断征调各地青壮,臣遍查各地来往公文。”

    “征调青壮已经多达一百二十余万……”

    “林爱卿的意思是?”

    顺德帝没想到在旦日大朝会刚开始的时候,林如海便将自己最近愁的上火的问题给抛了出来。

    当即顺着林如海的话继续询问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我大乾军制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

    “军户制度,原是太祖皇帝考虑到我大乾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所立。”

    “以屯田养军,减缓朝廷调拨粮草,百姓赋税压力。”

    “只是发展至今,各地军户制度大多糜烂,据臣私下调查,仅江南、山东、福建两广等地。”

    “便是吃空饷成风,各地卫所指挥使少则一两成,多则甚至达到五成。”

    “不光是吃空饷,还克扣将士粮饷,使得将士们食不果腹,更无力气训练,战力堪忧。”

    “偏偏受制于军户身份,无法改从他业,最后名为大乾将士,实为各地卫所将领的佃户。”

    紧接着,林如海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大殿。

    落在文武百官的耳里,无异于八级飓风一般!

    军户制度建立百年,弊端重重。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甚至在开元帝登基的初期,便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

    可是却谁也不敢轻易去碰。

    无论是五军都督府德高望重的老帅,还是兵部的历任堂官均是如此。

    一来这其中波及太广,地方世家和卫所将领相互勾结。

    连朝中文武大臣每年收到的冰敬炭敬等灰色收入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这里。

    二来……

    若是大力改革,谁也不知道那些军伍中的杀才报团起来会做出什么事来!

    众人诧异的目光先是纷纷落在林如海身上。

    紧接着,便有聪明人,直接转头到了位列诸王之前的贾琮三人身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