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铮铮铁骨劝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曲寄心中意字数:4756更新时间:25/04/07 08:52:26
    “贾琮可还有别的命令?”

    这时,顺德帝开口询问道。

    “回陛下!”

    “侯爷下了悬赏,传檄天下!”

    “云贵之地造反的十三家土司首领,每人悬赏百万两白银。”

    “若谁能将其首级送上,过往种种,既往不咎,保举三等子爵位!”

    ……

    “这……”

    “不愧是靖安侯!”

    “这等阳谋,这等大手笔……”

    在场众人都是老狐狸一般,一眼就看出来这悬赏里面的门道。

    换做是三天之前,这悬赏定然是没用。

    云贵地区已经糜烂一片,与福建叛军还有海上的西洋人联合舰队相呼应。

    弄不好大乾就要丢失南方数省之地。

    这等情况,即便是悬赏再高,也无人敢心动。

    毕竟就算拿到人头,也得能送出来算。

    可是现在局势却不同了。

    西洋人的联合舰队折损过半,第三境以上高手被镇杀大半。

    福建叛军也被平定。

    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十三家造反的土司是强弩之末,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云贵地区也不是铁板一片。

    与大军前去扫荡一圈需要耗费的粮饷等军费相比,一千三百万两的支出简直再划算不过。

    至于说三等子的封爵承诺。

    看似是封赏规格过高了。

    实则这才是真正杀人不见血的阳谋。

    能够诛杀十三个叛乱土司首领,再将其带出来领赏。

    肯定是在当地有着一定势力的首脑。

    封爵之后的立场注定只能站在朝廷这一边,不可能再融入当地土司。

    封出去十三个子爵爵位,换来的却是日后朝廷对云贵地区的掌控力极大增加。

    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至于如果说云贵地区土司暗中勾连无人接这个悬赏会如何?

    那大军开拔过去,剿灭的可就不一定只有叛党了。

    这点门道,云贵地区的土司们心里也一清二楚。

    机会给了,要死要活,自己选择!

    ……

    “不愧是靖安侯……”

    “好一个檄文悬赏,云贵之地,不出一月,即可平定。”

    内阁首辅李阁老长叹一声。

    突然有一种数十年白活的感觉,论起心智谋略。

    别看执掌内阁这么久,积攒了大量权谋斗争的政治经验。

    可要说手段,那是拍马都赶不上贾琮。

    叹息过后,羡慕的对林如海说道。

    “林大人找了个好女婿啊!”

    哪怕是不看修行天赋,这般心智谋略,也注定是一时人杰了。

    “李阁老谬赞了,亡妻未出阁之前,最疼爱的便是琮哥儿了。”

    “如今也算是亲上加亲。”

    林如海笑吟吟的回了一句,心中也在庆幸,当日扬州城外,贾敏坟前定下了这桩亲事。

    ……

    “启禀陛下,侯爷还传令让福建各地府衙就地筹集粮饷!”

    “隋茂祥将军所率大军,半月内抵达泉州府!”

    待到众人讨论完了,戴权继续说道。

    “朕就说贾琮行事向来是大手笔。”

    “南下一次怎么会只是平定叛乱,击溃西洋人的联合舰队这么简单。”

    这一次,倒是没有引起太大风波。

    除了户部尚书褚慎安之外,其余大臣皆已猜到。

    贾琮提前半年布局,在江南兴建造船厂。

    怎么会单单只是击溃西洋人的舰队这么简单。

    “传朕旨意,加靖安侯贾琮征南大元帅,南洋道行军大总管!”

    “总领南洋诸事!”

    “假节钺,有便宜行事之权!”

    “追击西洋人的溃兵,务必将其消灭!”

    顺德帝走到地图前面,抬头凝望片刻。

    而后开口说道。

    征南讨逆大元帅乃是一虚衔,并非是常设官职。

    类似于武将出征加的讨逆将军之类官职。

    只是考虑到贾琮身份,才从将军改成元帅。

    至于后面的南洋道行军大总管,总领南洋诸事。

    假节钺、便宜行事之权。

    可以说是给足了贾琮权利。

    借着追击西洋人舰队的名义,南洋诸国,想打谁就打谁!

    这还没完,顺德帝紧接着继续说道。

    “户部加快筹集粮草速度!从沿海征调船只,能走海运走海运,不行就陆运,尽快运抵泉州!”

    “从东南沿海一带,征调十万青壮跟随大军,以作辅助!”

    “务必保障靖安侯大军一应需求!”

    “命京营副指挥使马尚从京营再度抽调五万人马,从天津卫上船,半月内抵达泉州!”

    “还有,传令广西大营,整军备战,若是靖安侯战事顺利,径直南下,以左策应!”

    “自今日起,朝中一切事务,都以靖安侯南征为先。”

    “各部相互协调,如有推诿拖延者,罢官褫爵!”

    “有延误军机者,一律按照谋反论处!”

    一道道命令下达,看似简单。

    却近乎动用了大乾大部分力量,以举国之力来支持贾琮。

    无他!

    第五境存在愿意出手为朝廷开疆扩土,背后还有“罗天宗”这一神秘宗门的鼎力支持。

    这是过往数百年,那些帝王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

    现在却被顺德帝给碰上了。

    “陛下,京营这两年接连动荡,上月靖安侯南下又抽调了一万精锐。”

    “若再抽走五万人马,一来难以维持战力!”

    “二来,这两年从九边也抽调了不少兵马补足京营,还有新建立的神武大营。”

    “老臣担心再继续抽调,漠北草原的鞑靼和瓦剌部落会起了异心。”

    这时,魏国公楚兆刚开口提醒道。

    倒不是专门与贾琮作对出来拖后腿,而是完全出于大局上面考虑。

    如今不光京营的战力大幅度下降。

    这两年被接连抽调精锐,九边重镇的兵力也相形见绌了。

    “鞑靼、瓦剌?”

    “朕听闻鞑靼和瓦剌之中各有一座神山?”

    顺德帝将目光转向墙壁地图上位于大乾北方的鞑靼、瓦剌,眉头深锁。

    这是大乾立国百年以来,最大的心腹之患。

    “回陛下,前朝暴元时期,依仗佛门和藏边佛教的势力。”

    “元庭幅员辽阔,也不放心这两家独大。”

    “招揽了不少邪道散修,大肆收集各种功法,培养自己的高手。”

    “太祖建国之后,暴元被驱逐到漠北,佛门和藏边佛教势力撤出,这些人便跟着一同前往漠北。”

    “后来鞑靼和瓦剌并起,这些人也一分为二,居住在山间,号称神山。”

    “其中高手不少。”

    对此知晓一些内情的内阁首辅李阁老开口答道。

    “老臣当年随太上皇北伐,也遇到过那神山高手。”

    “擅长各种邪术,给大军造成了不少麻烦。”

    一旁魏国公楚兆刚眉头紧锁也跟着一起补充道。

    鞑靼、瓦剌实力不容小觑。

    关键,若是大乾举国南征,北境势必不平,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

    别看平素在草原上多有不合。

    但面对大乾,却总能联手抗击。

    定不会坐视大乾壮大。

    ……

    “那就暂不补足京营,等南征等大军回来再说!”

    “陛下,京师空虚,若是……”

    众大臣一听,忙开口劝说。

    只是顺德帝已经下定了决心。

    “大乾立国百年,朕登基六年,如今在海外,西洋人已经走在了咱们前面。”

    “错过这次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京营空虚,可神京城还有隐藏的天子十七卫亲军,也不至于彻底空虚下来。

    ……

    “还有一事,陛下,这孔家掀起福建叛乱一事……”

    商议完南征之事,内阁李首辅又将一个重要问题摆到顺德帝面前。

    孔家!

    这是天下读书人规避不开的一座大山。

    科举入仕!

    包括满朝文武在内,天下儒生哪个没读过孔孟文章。

    这份香火情,平时还没什么,若朝廷真将孔家贬为叛逆,还不知道要掀起多大乱子。

    “孔家之事,朝廷先不做定论。”

    “且看看靖安侯下一步怎么做吧。”

    顺德帝揉了揉额头,非是将压力全部都推给贾琮。

    实在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好。

    “好了,诸位爱卿,各自下去准备吧。”

    “趁着西洋人的舰队元气大伤,此刻乃是我大乾最好的机会,不能出现半点疏漏!”

    在内阁和朝中顶级文武意见达成一致之后。

    大乾便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以往历朝历代征伐南洋,多是从广西或是云南出兵。

    这次却不同,贾琮准备从海上登陆。

    几支水师原本就已经抽调了大量人手到贾琮麾下,如今更是直接调动了大半。

    只留下少量缉盗巡逻人手。

    剩余的全部调往泉州!

    沿海一带大量征集船只。

    换成三年之前,哪怕是有朝廷命令,沿海的各地海商肯定也阳奉阴违。

    谁舍得将自身压箱底的商船拿出来支援朝廷。

    可如今却不同了。

    海商大多汇聚在江南、福建、广东三地!

    前两者,一个是神道沃土、一个有着原东平郡王现东平侯府穆家的影响力在。

    至于广东,贾琮如今就陈兵泉州府,刀锋高悬。

    谁还敢阳奉阴违。

    船只征调的远比预期的还要轻松。

    以泉州港为南征大本营,大量的人马和粮草军械等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汇聚。

    除此之外,仕林之中,一篇《讨孔檄文》引起的轩然大波,丝毫不输于举国备战。

    以贾琮亲自撰写,从孔家在福建掀起叛乱,导致三府之地沦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到孔宗仁背弃盟友,最后引申到孔家!

    从山东、江南、福建、陇西开始辐射,大批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一连刊印了三百万份!

    短短半个月,便传遍大乾!

    铮铮铁骨,世修降表!

    昔日在应天府南京城外贾琮怒斥孔承锡之言,传遍天下。

    曲阜

    孔家

    “谋逆叛国,是为不忠:临战弃盟,是为不义!”

    “以至圣血脉,使先师蒙羞也!”

    “涛涛史卷,万载流长,如其不忠不义辈,寡廉鲜耻之族,难寻其二!”

    “故曰……”

    “故曰……”

    孔府的管家拿着一份《讨孔檄文》,开口小声念着。

    念到最后,语调越来越低,磕磕绊绊。

    “念下去!”

    孔彦缙脸色铁青,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别无他法,老管家一咬牙胆战心惊的念出了最后一句话。

    “故曰:铮铮铁骨劝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

    “轰!”

    话音才落,暗金色的文气冲霄而起。

    文气之中,掺杂着若有若无的黑色。

    诺大的书房,顷刻间便被破坏的一片狼藉。

    连已经数代人都在为孔家服务的老管家也被波及,一口鲜血喷出若不是自身有着些许修为在身。

    恐怕会直接丧命。

    “贾琮小儿!”

    “贾琮小儿!”

    “欺人太甚!”

    孔彦缙脸上充满怒色,连连咆哮!

    一篇檄文,洋洋洒洒千余字。

    可在孔彦缙看来,每一个字都犹如刀子一般。

    就像宋时诗文所说那般。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刀刀不见血,却又刀刀都直插孔家的命脉!

    名声,威望!

    不仅关系到孔家人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更干系到儒道百家无数年努力孕育的儒道规则中,孔家能占据的份额。

    若是连这个都丢了……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贾琮小儿怎敢断章取义,枉顾是非!”

    “来人!”

    “给我把所有人都派出去!”

    “三天之内,务必要将这些檄文全部销毁!”

    猛烈地喘息几声,孔彦缙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却不想老管家一脸难色。

    “回家主,那贾琮小儿至少刊印了上百万份,派出人手到各地宣扬。”

    “恐怕……”

    “恐怕已经来不及销毁了。”

    “岂有此理……”

    孔彦缙一听,又要暴怒,

    这时却被后堂传来的一个声音制止了。

    “好了,家主,莫要迁怒旁人,归根结底都是我的过错……”

    “若不是我当时没能识破贾琮小儿的算计,也不至于连累颜家两位老友丧命,更不会……”

    孔宗仁从后堂走出来。

    原本寿元将近,却仍能维持一副中年人容貌的孔宗仁。

    此刻彻底变得苍老务必,须发皆白,脸上布满皱纹。

    过往笔挺的腰板也佝偻下来。

    身上暮气沉沉,任谁也看得出来命不久矣了。

    “叔祖,此事怎会是您的过错。”

    “分明是那贾琮小儿诡计多端,断章取义,曲解先祖的经意文章。”

    孔彦缙见状赶紧压下怒火,起身搀扶规劝开解着。

    二合一大章送上,求月票,大大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