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578章 刘姓封国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15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旨意下达,群臣皆上书恭贺。

    即便是扶余、高句丽也都一并上书,称贺大汉。

    刘协见到两国的文书,也就将简位居还有高延优两人一并叫来。

    “两国如今状况如何?”

    “禀陛下,如今煤炭充足,又有官吏授以耕织,与之前已然不同。”

    徐荣本就是辽东玄菟郡人,自挂职辽州刺史之后,向来都是恩威并济。

    尤其是如今朝廷掌控着煤炭,更是通过贸易将两国的生死都握在手中,坑了两国不少宝贝。

    但正如他们所说,即便贸易往来是大汉占优,但是对两国同样也有利好。

    煤炭能够保证两国冬天冻死、冻伤的数量大减。

    同时因为徐荣大肆在辽州开荒,一些农耕纺织的技术也不可避免的流入到两国国内,帮助两国提升国力。

    “那就好,但朕想问的不是这个。”

    大汉在辽州开发,必然会带动两国的发展。

    但两国是否发展,刘协表示并不关心。

    他关心的只有一件事——

    “扶余与高句丽的教化之道进行的如何?”

    刘协这个天子,在上次的辽东战役中对两国已经极尽仁慈。

    而原因,便是因为刘协承认了两国其实也是诸夏之后。

    但这话,光刘协说没用。

    两国最起码,要将自己的诚意表现出来。

    不然的话,吃着大汉的饭还想砸大汉的锅,刘协可是不会将这种隐患留存到后世的。

    “回陛下……”

    这次简位居还有高延优都有些吞吞吐吐。

    “两国毕竟是在深山老林当中,国民愚钝,恐怕不能理解圣人微言大义,所以还在用两国的语言……”

    既然连语言都在用扶余语和高句丽语,那汉字的推广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而既然连汉字都不会使用,不会书写,那如何能认同自己华夏之后的身份?

    “哦?”

    刘协就这么静静看着两人。

    简位居和高延优将头颅伏在地上,明明已经寒冬腊月,却都是汗流浃背,不敢抬头。

    “朕记得朕说过——你们的国人,都是诸夏之后。”

    “你们现在却和朕说,你们的国人蠢笨?”

    “这到底是骂你们的国人,还是在骂朕?”

    “还是说,你二人根本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更以为自己不是诸夏之后?”

    天子的话语异常轻柔。

    但听到他二人耳中,却仿佛重若千钧!

    三韩,还有如今已经彻底成为殷国的倭国……

    旅顺时不时还能闻到当年京观的血腥味,他们如何敢应下此事?

    “臣不敢!”

    大汉将倭国变成大汉诸侯国的事情可才刚刚发生!

    这件事让他们明白,只要大汉想,他们两国侯爵之位,天子完全可以让汉人取而代之!

    他二人又不是卑弥呼。

    即便没有世俗的权利,依旧能够靠神权保持地位。

    一旦天子发话,都不用大汉出手,他们各自国内,就有野心家会挥起屠刀将他二人的头颅砍下送给天子,同时摇身一变成为大汉最忠诚的诸侯国!

    两人此刻心中都惶恐到极点,恨不得拿柄弯刀出来,将自己的心给剖开给天子去看,让天子看到自己的赤(畏)诚(惧)。

    “臣等回国之后,立刻彻底废除语言,请汉家士子传授经典!”

    简位居和高延优的反应虽然激烈,但也确实打消了刘协的一丝顾虑。

    但也仅仅是顾虑。

    有些手段,该留还是要留。

    “你们既然说这是一件难事,那朕就给你们派遣一位老师。”

    两人不得其解。

    刘协指着身后的刘琦——

    “伯琼乃是当今三公,同时也是朕宗伯刘表的长子。”

    二人赶紧朝着刘琦见礼。

    “宗伯为海内名士,学究天人。”

    “伯琼虽然不如宗伯,但也有宗伯三五成的本事。”

    “不如这样,在你二国之间设立一刘氏封国,让伯琼留在此处教导你二国百姓如何?”

    “嗯?”

    “啊?”

    “这……”

    别说是简位居还有高延优,便是刘琦短时间内都没有反应过来!

    天子……这是要册封大汉第四名诸侯?

    其实随着吕布被封为殷国公,建立殷国之后,群臣就纷纷讨论起,大汉的第四位诸侯会是谁。

    是继续“偏心”偏到底,分封车骑将军牛辅,还是钟繇、荀攸这些有着从龙之功的人,再或者是徐荣、高顺这些柱国。

    谁都没想到,峰回路转,天子竟然选择刘表作为第四个分封的对象?

    不过此事虽然意外,却又仿佛是在情理之中。

    论亲近。

    刘表的荆州牧,那可是董卓一手册封的!是当初关东诸侯惟一亲近朝廷的人!

    论功劳。

    不说贸易之事。

    单单是刘表将荆州献给朝廷,便已经是大功一件!

    甚至若非刘表身份特殊,单单这件事,便能够册封刘表为柱国!

    论地位。

    刘表曾经引领太学生运动,反对党锢,列为“八厨”。如今又是大汉三公,是太白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论衡》新学的持牛耳者!

    论血脉。

    刘表是正儿八经有着族谱记载的汉室后裔,刘氏血脉!

    刘表这样的人,即便天子不搞分封,那都应该是一名诸侯。更何况如今大封诸侯,哪里没有刘表的份?

    与其说对刘表的分封有些出人意料,倒不如说对刘表的分封其实是有些迟了!

    刘琦此刻双目红肿,脸上不断有红潮上涌,哪里还有半点病人的模样?

    至于简位居和高延优,则是心里一沉!

    任谁都能看出来,天子这是要在两国之间插一颗钉子!

    一名刘姓诸侯生活在东北,天生就占据着大义!

    只要这个刘氏诸侯国存在,与如今蒸蒸日上的辽州一同发力,扶余还有高句丽彻底汉化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这已经不算阳谋了!

    因为大汉天子在面对他们得到时候,根本不需要“谋”!

    同样。

    他们在大汉天子面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底气。

    二人立刻朝着刘琦行礼。

    他们内心究竟做何而想尚且不知。

    但至少表面上,他们对刘琦这位宗室子弟外加三公长子的态度可谓格外温顺!

    “伯琼,过来,朕有些话要与你说。”

    刘琦恭敬上前,低眉聆听教诲。

    “你身子弱,但是东北深山老林中的人参是好东西,你可以服用尽量调理。”

    “喏。”

    听到天子第一件事关心的就是他的身体,刘琦更是感激涕零。

    天子又问道:“伯琼可有子嗣?”

    听到这个问题,刘琦刚才还红润的面庞顿时苍白起来。

    “禀陛下,臣身子弱,所以一直没有子嗣……”

    刘琦此刻心乱如麻!

    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竟然这般没用!

    因为无子除国,已经是传统。

    一想到将来刘表的封国可能被除去,刘琦就忍不住惶恐。

    而得到答案的天子也有些沉默。

    不过很快天子又问道:“汝与汝弟刘琮关系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刘琦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兄弟之间,犹如手足情深,自然没有隔阂。”

    “少骗朕,朕是那么好骗的?”

    刘协瞪了刘琦一眼。

    “刘琮之母乃是荆州豪族蔡氏!当初你爹当荆州牧的时候,蔡氏为了让他儿子继承宗伯之位,怕是没少为难你吧?”

    刘琦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但还是淡淡一笑:“可能有吧?只是臣如今长了岁数,对这些都忘的差不多了。”

    好一个忘的差不多了……

    刘协也是叹气。

    “当真随了你的父亲,什么都不争不抢。”

    “好在现在也不是乱世,用不着你们去争抢什么。”

    “你先前往封国调理身体,若是能够诞下子嗣自然最好……若是实在不能,便给朕上一封书信,朕会将汝弟调往封国,不会做出除国之事。”

    刘琦听后,板正身形,调整仪态,再次向着天子谢恩!

    天子又将视线转向简位居还有高延优——

    “你二国,上次是不是战死不少青壮?”

    “都是我等当时愚昧……”

    天子挥手,打断二人的解释。

    “既然死了不少青壮,想必肯定有大量的遗孀妇人?”

    “有的……”

    二人不明白天子为何询问此事,却还是乖巧回应。

    “既然如此,便将那些遗孀妇人都许配给男子,让其有个依靠。”

    这里的“男子”,显然特指“汉人男子”。

    刘协这招,便是和曹操学的。

    曹操在西域那些国家中搅的天翻地覆之后,就将其国中男子贬为奴隶,将女子赏赐给汉人士卒……

    这种“人妻”外加“绿牛”的结合,果然不愧是曹操的作风……

    而且刘协心中一算,就立刻意识到如此分配的好处。

    所以今日,便当着简位居和高延优的面,将此事提了出来。

    简位居和高延优一听,果真是头皮发麻。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不敢说半个“不”字。

    “陛下果真仁义!”

    “嗯,那就尽量赶快操办。”

    众人退去,刘协正要入睡的时候,门外突然有宫人来报——

    “陛下,高句丽夫人于氏求见。”

    大半夜的,来敲朕门?

    刘协自然清楚于氏是谁,也知道对方的秉性。

    但是她这般放肆,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