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407章 复兴周礼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49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散官!

    在朝臣们听完天子口中的话语时,顿时炸开了锅!

    卖官鬻爵!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啥?没有实权?

    哦,那没事了……

    虚惊一场后,当即有不少家有余财,但是家里有不肖子孙的官吏开始琢磨!

    科举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三届。

    尤其是建安五年的科举,因为急于取士,放宽了不少标准,录用了大量的士子。

    从此以后,只怕再也没有建安五年这么好的机会。

    换句话说就是——

    如果你连建安五年的科举都没有考中,那你以后就别想着再走仕途了!

    因为朝廷之前严苛的规则,本来这些官员都放弃了让自己子孙去走仕途……

    但“散官”的消息,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利好!

    虽然没有实权。

    但到底是官不是?

    而且即便没有实权又怎样?

    当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才能?

    钱财?

    功绩?

    错!

    是关系!

    只要能给自己儿子买个散官,让他继续留在长安,维持人脉,维持关系,后代子孙中总是能有考中科举的!

    如果后代都没有考中科举的……

    好吧,若真是那样,没落了也是活该!

    不少官员已是有些心动,决定在大朝会后好好运作一番,抢上几个散官的职位!

    而田丰等人则顿感峰回路转!

    天子……竟然不想赶尽杀绝?

    散官……这不正是他们这些急于赎罪之人的最好方式吗?

    若是能够买个一官半职来……

    就在群臣被“散官”消息震惊的时候,天子也终于是缓缓说出了对于“三公”的处置方式。

    太尉杨彪。

    司空刘表。

    司徒田丰。

    其中杨彪、刘表都和个没事人一样,言行举止与平日没有任何区别,唯有田丰是坐立难安,好似身上长了虱子。

    “《尚书·周官》曾言:“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

    “《春秋公羊传》中也记载过:“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先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故此,三公之位乃祖制,朕理当遵循。”

    嗯?

    天子的话惹得众人有些疑惑。

    大家都以为“三公”必然会被天子一巴掌摁死在地底下,结果天子竟然说要遵循祖制?

    “然自党锢之祸来……”

    又是党锢之祸!

    无数儒生听的心里暖暖的!

    对嘛!

    都是党锢之祸惹得祸!要么就是袁绍那帮关东崽惹得祸!和天人感应没关系!

    “然自党锢之祸来……三公之位屡有宵小窃取,已是使三公之位化有污名。”

    “所以,朕便想着,今日复兴周礼,以周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重复三公之名!”

    从此以后,大汉的三公不再是太傅、司空、司徒。

    而是太师、太傅、太保!

    这当然不是毫无意义的改名。

    因为天子已经说了,是要复兴周礼!

    而周时的三公,可没有“天人感应”之说寄托给他们的使命!

    天子用了一个取巧的方式,选择在时间上绕了一个大弯,由此废除了“天人感应”之说!

    一时间,这些遵循“天人感应”的儒生、学者,都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们见证了“天人感应”彻底谢幕离场,心中对天子和朝廷其实稍稍有些埋怨。

    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天子能给他们这个如此体面的离场方式感到庆幸。

    以天子的威望,如果真的在大朝会上亲自下场抨击“天人感应”,那可就不是谢幕离场那么简单。

    到了那时候,不说是一场腥风血雨,却也是血流漂杵。

    因为随着官方一下场,学术上的事情就会变成政治上的事情。

    而政治上的事情,则向来都是你死我活,不留余地。

    如今天子选择将“党锢之祸”拿出来给大家当挡箭牌,大家心中对于天子总体而言还是感激的态度。

    刘协见无人反对,这才悠悠叹了一口气。

    “朕虽然想要复兴周礼,重立三公……”

    “但朕一想到太师之位,唉!”

    天子……伤心了!

    周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若是要遵循这套制度,必然要选别的人来担任太师!

    可大家谁都知道,在天子心中的太师,永远只有一个!

    而且……

    就算天子不说,谁敢去抢这个“太师”的位子?

    杨彪?

    他敢吗?

    刘表?

    人家也没必要。

    田丰……

    呵!

    不对,田丰?

    一时之间,群臣好似嗅到鲜血的鲨鱼,纷纷朝着田丰看来!

    而田丰此刻也强行压制着自己激动的手,出列朝天子谏言——

    “陛下!”

    “臣以为,太师董卓功比伊尹、管仲!”

    “就算陛下复兴周礼,也不该忽视太师董卓的功绩!”

    “所以,臣斗胆请求陛下不设太师一职,只以两公实设!”

    田丰嘴皮子抖动到了极致!

    “太尉杨彪,清德海内。”

    “司空刘表,世之楷模!”

    “唯有臣德性不足,没有颜面,故此还请求陛下罢免臣司徒之职,容臣乞骸骨!”

    曹!被抢先了一步!

    群臣悻悻的收回自己目光。

    听天子的意思,明显是不想让人取代董卓的位置,想让“太师”之名被董卓独享!

    这样的话,大家自然而然就都想到直接废掉一个三公!

    杨彪?

    没必要,人家弘农杨氏出身,又是关中的代表,还有个当三省长官的儿子,大家疯了才会找他的事儿。

    刘表?

    汉室宗亲!千里走单骑!为朝廷守住关东最后一个州郡!在关中大旱的时候救关中于水火!如今又是当世名儒,太白书院的首席!如今新学问的带头人……

    这么多光环加身,群臣显然也不可能得罪他去!

    最后一个……田丰?

    嘿嘿!

    本来田丰这个三公就惹得大汉官场集体不满。

    若非是看在天子之前对田丰暂时没有动静的份上,弹劾田丰的奏章早就塞满整个尚书台了!

    柿子要挑软的捏!

    可惜最后被田丰抢先一步,竟然自己把自己给送了!

    可惜,可惜~~~

    而田丰此刻则是一头虚汗!

    身后那些如狼似虎的目光,他哪里会感知不到?

    正因为如此,他才果断第一时间站出来将自己的“人头”送出去!

    他知道,这其实就是天子给自己的机会。

    这机会,只是转瞬即逝。

    倘若方才,“为董卓不设太师”之位这话不出自田丰之口,而出自别人之口,那便是田丰自己找死了!

    果不其然。

    听到田丰说出此言后,刘协嘴角都忍不住的咧开,却还是推托道:“这不合适吧?”

    “合适!怎么不合适!”

    天子果真不善说谎!

    看到天子那口洁白璀璨的大白牙,田丰为了自己的性命当即加足了马力——

    “太师董卓,秉文武之姿,怀经济之器。自凶狂构祸,区宇未宁,蕴忠贞以立身,资义勇而成务。加其识度宏远,谋略冲深!这样的人物,哪里不值得我辈中人缅怀呢?”

    “臣斗胆请求陛下,在长安城外为太师董卓建立祠堂,以供如臣一样的尘垢粃糠时时瞻仰,沐浴太师圣德!”

    不是……

    一些曾经认识田丰的官吏瞪大眼睛看着田丰。

    没想到啊没想到。

    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的人会拍天子的马屁。

    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田丰也会拍天子的马屁?

    据中人所知,田丰以前在河北,那绝对是没有少骂董卓,甚至于没有少骂天子!

    但现在却以这样谄媚的语气说出这些令人起鸡皮疙瘩的肉麻之词,实在是令人作呕!

    杨彪看了眼田丰,心中暗啐一声,随即便上前奏道:“太师董卓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盛德载物,宽仁厚下,用人由己,从善如流!今日感怀,尤如眼前!”

    “故此,臣也一并请求天子不设“太师”之职,为太师修建庙宇!”

    刚刚升为门下省长官的杨修不敢置信的看向自己的老爹,显然没想到自己老爹还有这样的一面!

    杨修当即焦急起来!

    怎么办?

    杨彪这是抢自家儿子的饭吃啊!

    为老不尊!

    反倒是刘表最为正常。

    他当年单骑入荆州本就是董卓提拔任命的,所以根本毋需说什么浮夸之词,只是简单拱手:“臣复议!”

    三公都同意了,刘协这个天子还能怎么办?

    刘协将自己露出好久的大白牙收了回去,重新下令——

    “今日起,便以刘表为太傅,以杨彪为太保。”

    “朕念田丰之德,予其金紫光禄大夫之位!”

    金紫光禄大夫,便是散官之中的最高品级,位同三品。

    田丰听到天子对自己的处置后,当即附身重重叩首:“臣谢陛下开恩!”

    “此外,重新修缮太师祠堂,时常命人祭拜!”

    “喏!”

    随着群臣重重一声应诺,大汉建安六年的大朝会,正式圆满落下帷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