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246章 郭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33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郝昭……”

    刘协又问:“可有晋阳失陷的消息?”

    “没有。”

    “那袁绍也曾大规模对河东用兵?”

    “也没有。”

    刘协站起身来:“那太原就还没有丢。”

    钟繇不解。

    郝昭一千人被袁绍的十万大军团团包围,如何能够撑上这么长的时间?

    “袁绍兵法娴熟,能够屡次击败公孙瓒那样的对手,又怎会不知道作战的时机?”

    “若朕是袁绍,当立刻趁着朝廷军队慌乱之际南下夺取河东,然后兵锋西指,威逼长安。”

    “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大举进犯河东,必然是被拖在了太原,拖在了晋阳城下。”

    刘协不知道郝昭是何时入伍的。

    但如果说论起防守,刘协自信郝昭如果扬言天下第二,那便不会有人敢来抢这个第一的名号。

    一个历史上能够正面抵挡诸葛亮数万大军的猛将,即便是败,也不可能败的这么快。

    刘协心中虽不敢小瞧袁绍的带兵水平,却也不觉得他能够和诸葛亮相媲美,甚至干脆超越诸葛亮,轻松攻破郝昭驻守的城池。

    而且袁绍如今没有进攻河东,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太原未失,只要领兵重新夺回介休,给予驻守晋阳的郝昭支援,那便能够稳住并州的战线了。”

    刘协有了初步的战略方向。

    “元常,如今河东有多少兵马?”

    论兵马,自然是全部的西凉兵力。

    但钟繇知道,刘协想听的并不是这个。

    “陛下,吕布、牛辅二位将军已经退守河东,他二人麾下共计两万余名士卒。”

    “此外,徐荣将军麾下有一万兵马,李傕、郭汜两位将军因为在河东有过扩编,所以人数要多一些,足足三万之众。”

    两万、一万、三万。

    钟繇犹豫片刻,却还是拱手进言:“若是陛下需要,臣还能召集一万民兵助阵。”

    “暂时不用。”

    刘协看了眼钟繇,不由摇头。

    兵戈相向,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袁绍在介休有多少兵马?由谁统兵?”

    “是以颜良为将、郭图为参军,共计三万大军,将介休团团守住,没有丝毫空隙。”

    ……

    一个麾下最为善战的将领,搭配袁绍最为信任的心腹。这样的布置,让刘协忍不住再次皱起眉头。

    郝昭固然能够坚持,却也拖延不了太久。

    当袁绍拿下晋阳的那一刻,便是袁绍吹响总攻号角的那一刻。

    时间越往后,就对袁绍越有利,袁绍也越能占据天时地利。

    刘协若想要取胜,怕是只有“人和”这一条道路去选。

    “给徐荣将军发信,就说朕想要见他。”

    钟繇显然无比错愕。

    “陛下想要将徐荣召来?那样的话徐荣将军怕是不肯……”

    “与徐荣将军说,方式由他定。”

    刘协似是想起什么:“来的时候太过匆忙,竟然忘了这茬。”

    “给长安发信,将一些人替朕送到前线来。”

    “喏!”

    ——————

    “董卓,死了?”

    “真的!!”

    一名医者和筮人来到袁绍帐中,袁绍顿觉头顶阴霾尽数散去。

    袁绍一辈子,从未落后于他人。

    哪怕是名“婢生子”,哪怕受尽了袁术的冷嘲热讽,可他却从未放弃过。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可偏偏他最争气。年纪轻轻就成了何进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实际决策人之一。

    无论是给何进出策逼迫何太后,亦或者是兵威雒阳,使皇室颜面落地,全都在袁绍的意料当中。

    一切都很完美。

    直到董卓入京,窃取了本该属于他的胜利果实前,袁绍始终都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人。

    明明距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结果董卓却偏偏横插一脚,让袁绍不得已只能狼狈的从中枢逃走,沦落到不得不强逼韩馥,夺取冀州的地步。

    之后被朝廷明旨斥为汉贼,更是让袁绍知道,自己前半生的谋划都打了水漂。

    眼下唯一能够让自己成功的方式,不过用武力统一这一条路。

    可即便这条路,袁绍都走的心惊胆战。

    即便他已经数次击败公孙瓒,但在面对董卓时,他还是忍不住发憷。

    尤其是见到董卓亲率大军占据介休时,袁绍心中更是没了任何念想。

    可现在,却得来了这样的消息?

    袁绍一眼强忍着喜悦,另一只眼睛却已是放大到了自己的极限。

    “哈?哈哈哈哈哈!”

    袁绍睁着自己的大小眼放肆大笑起来。

    “好!好!”

    “董卓已死,天下还有谁还是孤的对手?”

    “赏!赏!”

    袁绍笑的无比猖狂,无比肆意,好像是要将自己这些年来的辛酸全都洗去。

    “给孟德发信,让他不要惦记着区区一个荆州了,命他立刻自武关进攻关中!”

    “如今的关中,必然慌乱到了极致!那小皇帝估计吓的躲在董卓女儿怀中瑟瑟发抖呢!现在出发,年末怕不是就已经能赶到长安庆功了!”

    袁绍正要给曹操发信,但郭图却站了出来。

    与袁绍一样,郭图同样面带喜色,可双眼中却藏着担忧。

    “袁公且慢。”

    “为何?”

    “袁公现在让曹操进攻关中,是想效仿昔日楚霸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吗?”

    而且郭图最担心的是——

    董卓若在,终究能够压住局势。

    而董卓如今不在,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比如袁术,再比如曹操。

    这些人,真的甘心屈居于袁绍之下吗?

    袁绍闻言,顿觉不妙。

    昔日楚霸王项羽与天下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可等到高祖刘邦真的从武关打下关中后,项羽便又不认账了,给高祖刘邦摆下鸿门宴,想要谋害刘邦。

    眼下的局势,与昔日秦末争雄时的场景何等相似?

    曹操若是真的从武关攻入关中,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袁绍又当如何自处?

    而且曹操私自进攻荆州、徐州,本身就已经触犯了袁绍的逆鳞。

    “曹阿瞒……”

    袁绍亦是认识到不能让曹操一家独大,于是便将予以曹操的信件修改。

    “让孟德立刻退兵!回到许昌!”

    “他愿意争夺徐州就老老实实的到东面去!西面战事,再不允许他待在此处!”

    没了董卓的朝廷,在袁绍眼中不过是一块肥肉。

    既然是肥肉,自然是自己享用最好,何必要分予他人?

    若是曹操真的学昔日的高祖皇帝一样直接走武关道得了关中,那才是大事不妙!

    严令曹操出兵相助后,袁绍便立刻开始了对太原的攻势。

    介休自是轻而易举的拿下。

    但太原郡的郡治晋阳……

    “守城的是什么来头?”

    袁绍看着强攻了五日都没有拿下的晋阳城,亦是有些不悦。

    “看旗帜,是个唤作郝昭的将领。”

    “凉州人?”

    “应该是太原人。”

    ……

    不是凉州人,这么拼命守城做什么?

    袁绍有些无语,询问身边军曹:“没有告诉他董卓已经死了?”

    “已经告知。”

    “那是没有告诉他,他已经被他的上司抛弃,只留他孤军奋战?”

    “也已经告知。”

    “那他为何还在守城?”

    “末将不知……”

    袁绍不解,便又派遣了几名使者进城劝降。

    但不过半刻钟,使者的头颅便被从晋阳城墙上丢下,郝昭显然已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找死!”

    袁绍见到对方的态度,也只是讥笑一声,便下令士卒继续攻城。

    晋阳城内。

    郝昭一身坚甲,脸颊上尽是灰尘与鲜血。

    他靠在城墙上,有些歉意的对身旁之人道歉:“我这么做必然激怒袁绍,若是城破,想必会牵连于你,还望伯济(郭淮表字)不要怪罪。”

    “哪里的话?”

    郭淮此刻也穿着厚厚的甲胄,心有余悸的躲在城墙后方,往外看了一眼。

    “你是太原人,我也是太原人。如今共同守卫晋阳,不过是不想让自己的家乡受辱罢了。”

    “若是被袁绍攻下太原,此处必然又成了之前那般模样。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啊!”

    郝昭神色古怪:“我记得伯济你出身豪门,怎么也这般关心贫者?”

    “谁说出身富贵便不能心存百姓了?”

    郭淮年轻气盛:“照你这么说,天子出身最为富贵,难道天子就不能心存百姓了?”

    郝昭连连摆手,示意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觉得不该这般牵连你,让你受难。”

    “你本是豪门出身,又是读过书的士子,不该落得与我一般的下场。”

    郭淮追问:“如你一般的是什么下场?”

    “自然是为国尽忠,仗节死义的下场!”

    这下郭淮更不乐意了。

    “难道在将军眼中,我郭淮就不配为国尽忠,仗节死义吗?”

    郭淮从旁边拽过一面大盾。

    “我郭淮即便出身世家,也只学过忠君爱国、报效天子,而没有学过委身汉贼的道理。”

    “况且太师忧劳而逝,我也是曾受过太师恩惠的人,又如何能够无动于衷呢?”

    董卓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屡次击破过来犯的匈奴、鲜卑,故此在并州人士眼中,董卓的形象依旧高大。

    更何况朝廷之后又颁布仁政,让并州百姓一并受益,所以并州百姓对于董卓当真是发自内心的敬仰。

    “便是为了太师,也该以精兵拒敌,策守如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