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244章 大汉天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01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朕要去一趟河东。”

    刘协必须去。

    因为眼下的河东,就脆弱的和一张纸一样。

    只要轻轻一捅,失去了脊梁骨的西凉大军就会被袁绍轻松捅穿。

    没有了河东作为屏障,关中将立刻暴露在兵锋之下,朝廷也就立刻暴露在袁绍面前。

    “朕得去,将太师接回来。”

    刘协此刻脸色毫无血色,却还是在难过到即将爆炸的脑海中保护着仅存的那一丝理智。

    朝廷能够立足的根本,一直都是董卓,一直都是董卓手中的西凉大军。

    剩下的什么府兵、均田、制度,统统不过这些西凉大军的附庸品。

    没有了那些大军,朝廷就好像是被扒下了遮羞的衣物,全然变成了昔日被那个被袁绍、袁术从洛阳宫城中驱赶出的亡命朝廷。

    这种时候,袁绍、袁术,又或者是其他谁,会肆意将他这个天子当做傀儡,将董卓的尸骨拉到街上点做天灯,还会随意将董白、蔡琰、伏寿这些天子嫔妃乱刀砍死,将大汉的尊严彻底践踏到脚下,成为自己权柄的肥料。

    真理只在剑锋之上。

    尊严,只在汉弩射程之内。

    刘协必须要去一趟河东,将西凉军权重新握于手中,维护这个必然会发生巨大动荡的朝廷。

    不然的话,刘协必然会成为输家。

    而输家,是没有资格书写历史的。

    董卓依旧会成为那个残暴的权臣。

    刘协依旧会成为那个苦命的献帝。

    而神州沉沦、五胡乱华之事,依旧也会再次于百年后发生。

    低头看着还在啜泣的董白,刘协将眼泪擦干。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直在头顶上为他遮风挡雨的那棵大树没有了。

    从这一刻起,他便是大汉天子,是所有人的依仗。

    这个时候,哪怕露出一丁点的软弱,都是致命的。

    刘协摸了摸董白的头:“朕要出征了。”

    刘协不会说让董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话。

    因为刘协答应过董卓,答应过董卓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她。

    “你且稍微在长安等候一段日子,等我将祖父接回来。”

    董白的双手抓住刘协的衣襟,不断用力。

    “陛下。”

    “嗯?”

    “不要死。”

    刘协微微一愣,却没有想到董白临行前竟然是这个嘱托。

    董白将头埋在刘协怀中。

    “其实打仗很危险的。”

    “祖父每次出去打仗,我其实都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见祖父了。”

    “所以我每次都让祖父给我带礼物,就是想让他打输了也不要死,也要给我将礼物带回来。”

    “陛下,赢不赢不要重要,但请你不要死。”

    ……

    董白毕竟也算出身将门。

    有些事情,董白不说,却不代表董白不懂。

    董卓每一次出征都有可能是与董白的最后一面。

    董白对这件事的承受能力,甚至早已超越了刘协这个天子。

    “好,朕答应你,不死。”

    刘协亲昵的摸了摸董白的头。

    “等着朕,将祖父带回来。”

    将董白搀扶着躺下,刘协缓缓走到椒房的宫门前。

    透过门前的缝隙,已是能够看到外面的长天。

    此刻的刘协才发现,这天竟然这般的高,这般的大。

    但从今以后,却再没有人能够挡在他面前了。

    “更衣!”

    “召百官,于宣室殿议事!”

    ……

    宫中很快有钟声响起。

    起初,长安一些官员还不以为然。

    直到这钟声响到第三下,所有人都开始肃穆。

    当第七下钟声响起的时候,则俱是大惊失色!

    天子为九。

    诸侯为七。

    大夫为三。

    而如今的大汉朝廷,有资格配得上诸侯之礼的,有且只有一人!

    “要变天了!”

    本来还有些拖沓的官员顿时清醒过来,迅速穿戴整齐,鱼贯进入宣室殿中。

    宣室殿中,此刻气氛更是凝重。

    破天荒的,天子没有盘膝坐在榻上,而是以一胡凳立于中央,坐在其上静静等候。

    以胡凳立于中央,本该是极为失礼的地方。

    但却没有臣子敢指出。

    因为更为失礼的事情是——明明这是朝会,天子却已经穿戴好一身鱼鳞玄甲,头戴铁胄,横刀立马坐于凳上,冷厉的扫视着进来的每一位官吏。

    随着小黄门宣唱朝会开始,刘协便率先透漏了实情:“昨夜传来的消息,太师已于军中逝去。”

    消息一出,满座皆惊!

    有些官吏似在窃喜。

    有些官吏似在思索着将来的剧变。

    只有极少数的官吏面露担忧,盯着一身武装的天子。

    “如今袁绍还在并州虎视眈眈,若是被他探得虚实,必会立即进攻河东甚至关中。”

    “故此,朕已决定御驾亲征!”

    刘协此言一出,立刻就引得群臣议论纷纷。

    太尉杨彪更是直接出列,请求天子三思而行,并扬言如今太师逝去,反而应该留在长安,保全根本!

    刘协微微摇头。

    根本?

    他之所以急着赶往河东,就是为了保全根本。

    若是没有了西凉大军,被袁绍直接长驱直入,那刘协待在长安做什么?等着被袁绍瓮中捉鳖吗?

    “此事朕已经定下决意,今日前来召见诸卿,主要是商议留守长安之事。”

    刘协在这件事上,已然是决定一意孤行。

    “朕离京这段时间,一应政务皆由贾诩、荀彧、蔡邕三人负责。”

    “若有紧急事宜,汝三人可自行决断、便宜行事。”

    听到刘协的这句话,百官无疑都是面色一变。

    “此外,北军五营朕会留下,由文和调配。”

    北军五营,共计一万精锐。

    也是关中仅剩的一股兵力。

    将这股兵力交到贾诩手上,若是贾诩愿意,完全可以等刘协前往关中后,将道路断绝,锁起门来当个“关中王”。

    贾诩自然知道天子如今的这笔托付是有多么沉重,便也收起了以往推辞的作风,直截了当的站出来:“臣领命!”

    “不过张辽、徐晃两员将领朕要带走。仅有高顺、庞德留下来助文和统兵。”

    张辽擅长冲阵,徐晃是河东本地人,都对河北战场有着重要作用。

    “再以皇叔发信,令他收敛攻势,不要轻易再与孙策发生冲突,扩大战局。”

    “此外,让皇叔务必派遣一万步卒穿过伏牛山道,过邙山,驻防在函谷一带,防止曹操偷袭。”

    将能够做的部属全部布置妥当,刘协便直接从胡凳上起身,往殿外走去。

    “天子准备何时亲征?”

    “现在!”

    百官愕然。

    待跟随刘协一同出殿后,才发现等候在殿门前的不再是平日里天子出行的玉輅仪仗,而是张辽率领的数百骑兵。

    太尉杨彪居于百官之首,还想劝谏天子不要亲身涉险。

    至少,先派遣两位使者过去,打探清楚河东的情况。

    这般贸然前往前线,若是再有闪失,朝廷当真担待不起啊!

    可就在这时,杨彪突然眼前一黑,指着张辽身边的一名骑士骂道:“你怎么在里面?”

    被杨彪指着的正是杨修。

    杨修平日里多以儒生装扮示人,今日却是穿上一身甲胄,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完全就是一名大汉骑士。

    起初杨修还有些畏畏缩缩。

    但眼见被杨彪认了出来,却也没了多少顾虑,直接策马而立:“吾为天子郎官,自然要伴随天子左右。”

    杨彪气的指着杨修:“你给我下来!你会打个什么仗?你可知,打仗是会死人的!”

    不料杨修更加无畏:“打仗自然是要死人的!”

    “父亲不必吓我,我在从樊城回关中的路上途径南阳,见过战场上的死人!”

    “可若是听到死人就不到战场上去,难道要将头埋起来装作听不见吗?”

    “父亲也经历过洛阳城陷,知道被人从家中驱赶出来的滋味!难道父亲还要在长安再经历一次吗?”

    杨修见自己老父亲眼中似是有泪光闪动,又是赶紧插科打诨:“况且,按照我弘农杨氏的出身,怎么也算是个良家子!”

    “先汉之时多是良家子数次出征塞外,打击匈奴,这才换来了后世安宁。”

    “既然如此,我杨修自然也要继承先辈遗志,上阵杀敌。如此说不得还能换个万户侯的爵位回来!”

    ……

    刘协见杨彪还是依依不舍,也来到杨彪身边:“太尉放心,朕会让德祖一直跟在朕的身边。”

    杨彪闻之,稍显欣慰。

    不过刘协之后的话却令他再次眼前一黑:“若是他回不来,说明朕也已经回不来了。到了那时候,还望太尉不要怪朕。”

    “陛下。”

    杨彪无比幽怨,以为天子这个时候又在与他开玩笑。

    不过在看到刘协漆黑到没有一丝光泽的眼眸时,杨彪心中立刻警铃大作。

    “天子一定要平安归来。”

    “嗯。”

    刘协又来到贾诩、荀彧、蔡邕三人面前、

    本是想安顿些什么。

    可在看到贾诩的时候,刘协又将肚中话语咽下。

    “朕走了。”

    从今天起,再没人能为刘协遮风挡雨。

    刘协的有些话,也已经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

    但他必须要让朝廷的百姓都还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

    大汉的天子,依旧还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