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233章 出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266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以武止戈。

    今日之战,就是为了明日的不战。

    不然的话,刘协完全可以放弃并州,躲在关中,躲到袁绍病死,趁着河北伪朝廷大乱,再行东出。

    可每多一年战乱,必然就会让汉人百姓再多死去一些。

    哪怕战场不发生在并州,不发生在荆州,也会发生在扬州,发生在徐州、幽州。

    刘备曾在出征益州的百姓时心疼益州无辜的百姓,刘协同样也害怕汉人的潜力与财富在多年的战乱中耗干。

    为了方便将来迅速结束纷乱,平定河北。太原这个地方有着不能放弃的战略意义,所以刘协终究还是想要将西凉军队尽数调往并州,挡住袁绍的这次攻势。

    一旦这次能够将太原保住,那关东势力将再不复之前的嚣张,转而是只能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到战略防守。

    故此,刘协只能拜托董卓,再次披挂出征!

    “唉。”

    董卓也知道此战的意义。

    “臣领命!”

    并州的局面,终究只能让董卓亲自前去坐镇。

    刘协此刻眉头终于是舒展开来。

    此次战事,朝廷的基调便是防守,而非进攻。

    有董卓前往并州作战,其他几处明显就好管控多了。

    刘协将手伸向董卓略微有些下垂的腹部,笑嘻嘻道:“如此,朕便不担心并州战事了。之后太师的调动安排朕一律不再过问,就全权交给太师了。”

    董卓笑着摇头:“陛下倒是真会省事。如此做派倒是和文和一模一样。”

    众人一片哄笑,而贾诩则是郁闷的看向董卓,不知道事情怎么就扯到自己身上了。

    刘协也笑了起来。

    无论如何,并州方面有董卓亲自出马,肯定就稳了。

    不但有吕布、李傕、郭汜、徐荣这样的战将,河东方面也有钟繇调配军资,现在又提前得了袁绍的情报,知道对方主攻的方向定在介休……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朝廷这边,刘协都不知道这把怎么输。

    又商议了粮道设置、军资供给,还有最重要的如何联络公孙瓒、袁术,让他们在袁绍、曹操后方尽量有所作为,好减轻正面战场的作战压力。

    待商议之后,其余人陆续告退,只有董卓还坐在座椅上,似乎在考量什么事情。

    刘协害怕董卓反悔:“太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不要临时变卦!不然怎么做皇后还有刘万胜的榜样呢!”

    董卓:……

    无语的看了刘协一眼:“臣岂是那种轻信之人?”

    “臣是在思虑……徐荣、李傕、郭汜那些人,终究年纪也大了,要不要将其召入朝中,干脆予个九卿之位,让其安心养老。”

    刘协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徐荣、李傕、郭汜这些将领虽然年岁确实不小,但何至于到了养老的地步?

    不过刘协很快就反应过来。

    董卓这哪是要让他们养老啊。

    这是想收走他们的兵权,令其卸下柱国一职!

    至于董卓为什么想这么做……

    刘协眼神复杂,一双眸子中露出柔和:“太师想将那几名军头的兵权收拢,方便朕接手西凉军吗?”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解释。

    董卓没有否认。

    “早在陛下大婚时,臣其实就想做此事了。”

    “只是之前朝廷改制,又遣玄德入蜀,诸事繁杂,便一直没有机会。”

    “在并州战事之后,不如就将几人带回朝廷,授予高位,让他们安心养老吧。”

    刘协没想到董卓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召那几名西凉功勋回朝,确实是方便了刘协掌控西凉大军。

    若是下次再遇到这样需要调配全部西凉大军的战事,就不需要董卓亲自前往。

    但是……

    “太师可知,如此决意,便是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

    没了兵权,董卓便如同没了利爪和牙齿的老虎。

    所以即便是刘协,都是刻意提醒董卓,让董卓三思而后行。

    岂料董卓却抬起手臂,轻轻摆动。

    “如陛下所见,臣便是如此动作,都会微微有些气喘,更何况是于战场上作战?”

    “此次战后,臣怕是极难再统兵了。”

    “况且……陛下方才说臣的立身之本,可臣的立身之本,难道不一直都是陛下吗?”

    刘协瞳孔猛然一缩,可随即又轻轻放开,便是眼睑都慢慢喜悦了起来。

    “太师能说出此言,朕便再无所求了。”

    “只是,朕还是不同意将李傕、郭汜、徐荣召回朝中。”

    这回换成董卓错愕:“为何?”

    刘协指着前方的沙盘。

    “如今天下三分。若想要中兴汉室,平定天下,短时间内打的仗只会多,不会少。”

    “那些西凉士卒都是李傕、郭汜这些人带出来老部下,能够做到如臂使指,兵遵将命,将明兵意。”

    “若是骤然换将,难免会使得西凉大军战力减弱……”

    “而战力一旦减弱,威震天下的西凉铁骑,怕是不能再做到如往常一般的所向披靡了。”

    “战场上不能够取胜,想要使天下平定,自然又是遥遥无期。”

    “故此,朕不想将他们几人召入朝中,折损了军队战力。”

    董卓眉头一皱:“陛下如此,难道就不怕他们……”

    “朕不怕!”

    刘协声音响亮。

    “朕知道,只要太师在,他们就翻不了天。”

    “方才太师说太师的立身之本是朕,可朕又何尝不知,朕的立身之本,也是太师呢?”

    刘协将手搭在董卓肩膀上。

    “现在汉室未兴,太师又何必说些不能作战的丧气话来?”

    “待太师亲自领命攻占了邺城,取下袁绍首级,再兵临中原、饮马长江之后,再来与朕商议此事。”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太师若是将这么一个乱糟糟的天下丢给朕,那朕可不想要!”

    董卓笑了几声:“陛下是真的不让臣有半点安闲的时候啊。”

    “那是自然。”

    刘协亦是哈哈大笑:“这还没完!待太师卸甲归田,还要太师帮忙带自己的重孙呢!”

    ?

    董卓眼睛一亮:“难道白已经……”

    “没呢。”

    “那陛下说个什么劲?”

    “迟早的!”

    “臣这有一药方,保证生儿子。”

    “太师,你的药方确定管用?”

    ……

    当董白知道董卓又要出征后,虽然有些埋怨,却还是十分自然的接受了这件事。

    毕竟,在董白的记忆里,董卓就没有几天不在打仗的。

    最近待在长安城中的一段日子,已经是董卓与董白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了。

    临走时,董白还特意写了一个礼物清单交给董卓——

    “祖父!上面的东西我都要!”

    “尤其是那个菓子!昭姬姐姐说河东最好吃的就是那个东西了!记得要多带上一些!”

    “……”

    董卓看着如今已经贵为大汉皇后的董白还像个小孩子一样来问自己要礼物,亦是苦笑着摇头。

    这种东西,随便找几个宫人前去采购就是,何必要他这个堂堂太师亲自给董白带来?

    不过自己的孙女,还能怎么样?

    当然是宠着了!

    “好,好,祖父一定给你带来。”

    董卓如往常一样,想要在临出征前去摸董白的头顶。

    不过这一次,董卓却微微愣住,手也放在空中有些不知所措。

    他才发现,不知何时,董白的身高已经到了他抬手都摸不到的地步。

    尤其是加上董白头上那象征大汉皇后的头饰时,更是几乎快与董卓的身高持平。

    董白察觉到董卓的茫然,立刻蹲下身子,主动将自己的头凑到董卓手下,然后轻轻摇晃几下。

    “祖父,这一次要早点回来!别再和以前一样,每次大半年都见不到你的人影!”

    董卓释然,那双粗糙的大手重重的在董白头顶上揉搓了几下:“放心!此次战事没什么危险的地方,只要三月,必能平安归来!”

    董白感受到头顶熟悉的触感,也是嘿嘿笑了几下。

    而董卓这个时候也教育起董白:“你如今已经身为大汉皇后,要注意礼法,注意后宫和睦。即便是天子宠着你,你也不应当这般随意。记得每日要去和天子请安,还有要尽快怀上天子的子嗣……对了!你今日出宫有没有和天子说明?你一个皇后这样私自出宫……”

    “阿巴阿巴阿巴!”

    董白嘟着嘴,发出一阵怪声,便逃也似的离开——

    “知道了知道了!小叔子我就抱走了!祖父一定记得我的菓子!记得多带上一些!”

    眼见董白叼走刘万胜落荒而逃,吓的董卓赶紧在后面大喊:“慢些!慢些!嘶!这糟心丫头!”

    不过董卓在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后,却又不自觉虚空抓了起来,然后痴痴的笑出声来。

    “终究是个懂事的孩子。”

    “陛下说的没错,战乱理应由我们这一代人终结。”

    “万胜已经出生于乱世,总不能让我那重孙也出生在乱世当中了。”

    董卓重整精神,久违的披上战甲,戴上佩刀,骑上大马,于长安城外誓师——

    此战,

    自当如往日里经历过的无数战事一样,大胜而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