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188章 只有一个赢家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80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天子回长安后,第一时间便在宣室殿召开了朝会。

    气氛极其压抑。

    其实按照规矩,应该是先称赞一番此次在凉州以及汉中的战事的。

    但长安的乱局显然让谁都没有了心思。

    并且刘协在陈仓拖延了那么久,大家一开始的热情早已退却,转而将焦点移向了长安。

    “诸卿,朕要一个解释。”

    刘协此刻头戴天子冕冠,头上的冕旒因为剧烈动作而发生了抖动。

    “官员当街行凶,宗族互相械斗,甚至连三老都死了一个。”

    “这般骇人听闻的事情,朕当真是闻所未闻啊!”

    ……

    刘协的直接发难,也让在场官员都意识到天子这是要速战速决,将事情直接定性。

    虽然如今天下都是乱世,别说死一个三老,死几十个宗族士人,就是死成千上万人其实也算正常。

    但架不住这件事情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含义。

    当它出现在宣室殿上,出现在天子口中,便成了另外一回事。

    尚书令贾诩此刻也出列,朝着刘协告罪。

    “臣有失察渎职之嫌,还请天子责罚!”

    连堂堂尚书令都来向天子告罪,这让某些人心中一沉。

    这调唱的已经够高了。

    居然是让贾诩来开这个头……

    此刻朝廷众人已经明悟,只怕此事已经不是一两个九卿可以打住的了。

    “朕自然要治你的罪!但要将其先查清楚!”

    刘协桌案上放着市肆行凶的卷宗。

    “为何会发生宗族械斗?”

    贾诩:“乃是其中族人各有死伤。”

    “为何各有死伤?”

    贾诩:“死伤者乃两名官吏,其互相告发劣迹,其中一人一时心急,故犯下罪行。”

    “为何会相互告发?”

    群臣呼吸一凝,知道问题到了关键的一步。

    贾诩拱手道:“乃是因为廷尉皇甫郦之前曾上奏陛下,说是要澄清吏治,故此引得群臣相互猜忌。”

    啪!

    刘协重重一拍桌案。

    “澄清吏治有什么错?群臣为何要相互猜忌?难道我大汉的臣子中,身下就全是龌龊吗?”

    “倘若真的如此,那廷尉自然该查!查的越多越好!”

    刘协理直气壮的,仿佛那道逮捕皇甫郦,说皇甫郦当诛的诏令完全不是他下的一样。

    “陛下……”

    随着天子和贾诩起完调,群臣也知道该轮到自己上前,为自己争取最后一分余地。

    站出来的是太常韦端。

    对这个人选,刘协也有些意外。

    其实韦端也不愿意站出来。

    但这场大火显然烧的有些太旺,让韦端这个九卿之首也是身不由己。

    其实比韦端更适合的人也有,那就是当朝太尉杨彪。

    可杨彪这一次是铁了心将缩头乌龟当到底,就是称病不出。

    无论谁去求助杨彪,杨彪都是打死不出门,俨然是要将自己弘农杨氏的香火情全部斩断……

    韦端终究没有杨彪那么不要脸皮,终究还是要延续与各家的关系,这才不得不站了出来。

    身为九卿之首,韦端已经站的足够高。

    即便他本人不怎么聪慧,却也认清了这彻头彻尾都是天子布置的一场局——

    先将临洮董氏的讼状送往尚书台,让皇甫郦等人开始揣测天子的心意,以为天子要与董卓决裂。

    之后天子将错就错,放任皇甫郦这些功利之人将长安的火越烧越旺,直到烧到董卓身上。

    这个时候,天子却突然横插一手,将要烧向自己和太师董卓的大火转到了吏治和宗族身上。

    这样一来,不管皇甫郦等人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已经成了大汉整个官僚系统与宗族系统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个时候,这把火已经烧了起来,绝非人力能够熄灭。

    不管皇甫郦拉拢的那几个九卿还是其背后的皇甫嵩,亦或者与皇甫郦不对头的皇甫坚寿,都只能身不由己的与官僚系统和宗族系统开始对抗。

    而只要开始对抗,露出把柄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就算没有今天李家村的械斗,也会有明天王家庄的命案。

    这个时候,便是天子入场的时机了。

    抓住这个把柄,就可以对着大汉的官僚与宗族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天子满意的程度为止。

    而皇甫郦及其背后之人,注定了早已是这场棋局的弃子,亦或者可以称作这场大火的燃料。

    到头来,最后的胜利者竟然只有一个,那便是一手策划了这盘大旗的刘协。

    剩下的人,无论是皇甫郦、皇甫嵩,还是此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给官僚、宗族站台的韦端,都注定是失败者。

    所谓的棋局,胜者却不在棋手之间,这属实令人有些难受。

    但韦端还是不得不站出来。

    即便输,也要在天子面前输的体面一些。

    这不是要忤逆天子,而是天生的立场。

    韦端想好措辞,朝着刘协拱手:“陛下,澄清吏治固然不错,但皇甫郦之法实在有些矫枉过正!”

    “不但去追究官员本人的过错,还将亲眷的过错一并加之,这样做难道真的仅仅是澄清吏治吗?”

    “臣怀疑皇甫郦有名为澄清吏治,实则制造党争之嫌,故此还请陛下治皇甫郦之罪!”

    韦端代表的官僚、宗族,必然会成为输家。

    但同为输家,也会有高低之分。

    眼下皇甫郦显然是活不成了,既然如此,不如将过错全部推到皇甫郦身上,让自己等人少输掉一些。

    若是能用“党争”之名盖过其中的核心问题,那韦端真就是谢天谢地了。

    可刘协显然不可能让韦端这么轻易的脱身。

    如果仅仅是“党争”,那无非是杀掉几个替死鬼而已。

    刘协要做的,是让整个体制浴火重生,而非仅仅杀几个人而已。

    若是承认了“党争”,而不将矛头指向“官僚”和“宗族”,那刘协废这么大心思筹划这些事情的收获在哪里?

    “太常此言怕是有失偏彼。”

    刘协指着桌案上的卷宗:“就比如在市肆行凶的那名官僚,他被弹劾的原因可不是受亲眷连累,而是其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这不就证明了,当今的官僚体制确实出现了问题吗?”

    ……

    刘协的穷追猛打让韦端还有其他官员都知道,天子这次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了。

    但韦端还是硬着头皮反驳刘协:“这应当只是个例……”

    个例?

    刘协想笑。

    “既然如此,便将弹劾官员的信件全都带到这宣室中一览如何?”

    刘协此言一出,不少官员脸上都是呈现出了灰绿色。

    被亲眷连累到的官员,终究只有皇甫嵩一类本身无懈可击的少数人。

    大多数官员,那是真的裤裆里有屎,经不得细看。

    若是将那些弹劾的公文拿过来,那岂不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将他们带屎的裤兜子翻出来给人看?

    ……

    刘协见韦端不吱声,也知道是拿捏到了对方的七寸。

    “所以说,终究还是我大汉的吏治出现了问题,需要尽快处置。”

    “至于如何处置,还望诸卿下去好好商议,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出来如何?”

    群臣再次寂静无声。

    看到这一幕,饶是以刘协的沉稳,也不由微微翘起嘴角。

    赢了!

    倘若后人修史,那今天将是大汉的分水岭。

    后汉的终结,将不再是黄巾之乱,不再是诸侯伐董,甚至不再是刘协登基。

    而是一套迥然于后汉的制度在此刻终于是定下了章程,成为了大汉新的骨架。

    从今天开始,大汉的历史,将彻底被分成三段!

    这时贾诩再次站出完成自己的戏份——

    “敢问陛下,臣等实在愚昧,不知如何才能解决,还望陛下指点迷津。”

    刘协自然的接过角色,亦是陷入苦思冥想:“朕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才需要诸位大汉肱骨集思广益啊!”

    贾诩与刘协的对话,并没有引起群臣的警觉。

    直到他们看到一个人缓缓出列,这些人的脸上才露出震惊的神色!

    是董卓!

    方才还有些小心思,以为刘协真的要“集思广益”的官僚顿时戴上痛苦面具。

    感情天子方才不过是与自己等人客气一下啊?

    实际上,却是由董卓出场,将政令给彻底强硬的推行下去!

    这种“独断专行”让群臣小小的幽怨了一下。

    但也仅仅是一下而已。

    不仅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输家,根本没有资格与天子讨价还价,最重要的是这场朝会还没有结束,董卓将要说出的,才是重中之重!

    “陛下,臣有三策,自可解大汉窘境!”

    “哦?太师请说!”

    董卓将手放入自己的袖口,突然神色一变!

    坏了!

    天子给的那张帛书自己忘带了!

    董卓仔细一想,忽然想起来应该是自己早上前往刘万胜那里不小心落在那里了!

    刘协也傻眼了,没有想到董卓竟然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掉链子!

    万幸还有贾诩。

    他快步上前,将手中的笏板交给董卓,给了董卓依仗。

    董卓这才松了口气,念出第一行字来——

    “其一,曰为科举!”

    “即日起,废除察举、征辟之制,只以科举为选拔官吏标准!”

    “已有职务的官吏,也要经由考核重新授官!若有不合格者,自当罢免!如此,吏治自清!”

    董卓有了备份小抄是松了一口气。

    可身后的群臣,却是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

    科举……实乃绝户之计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