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181章 蠢人何其多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344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从前荀彧总是对贾诩的作风颇有微词。

    尤其是自从贾诩将全部政务交给他的时候,荀彧更是觉得贾诩这个尚书令其实有些不够格。

    能够坐上这个总理中枢的位置,不过是因为其出身乃是凉州而已。

    但今日看来,恐怕不单单如此。

    荀彧追上前去,帮贾诩从怀里取走部分讼状抱在怀中——

    “我陪贾令君同去!”

    贾诩闻言,虽有意外,却还是点点头:“走吧。”

    随着二人离开,整个尚书台也是瞬间炸开了锅!

    尚书台是处理中枢机密的地方不假,一般消息其实很难从尚书台流传出去。

    但是今天的消息是一般消息吗?

    在场之人都听到了天子要做什么!

    拿董氏开刀!

    在尚书台混的大都是精英!大家都清楚天子这一举动究竟释放出了怎样的政治信号!

    一时之间,长安城中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知晓了此事!

    杨修。

    当朝太尉杨彪的独子。

    他本被选做张绣军中的教书先生,但现在张绣出征,他也闲了下来,混迹在长安各处市肆当中。

    在有同僚告知自己消息时,杨修的第一反应便是不信!

    杨修可谓绝顶聪明。

    他因为品级的关系,与天子和太师都没有太多的交集,但这并不妨碍他能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二人关系之融洽。

    况且……

    杨修自己就是聪明人,他太清楚聪明人应当如何处理这之间的关系。

    倘若天子真的想夺权,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与太师夺权?

    董卓逐渐年老,而天子又已决定立董白为大汉皇后,甚至长安城外给董白立下的生祠都用的是“大汉皇后董氏”之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子何必主动动手?

    主动动手就算了,还是在董卓最擅长的军事上与董卓决裂?

    哪怕天子搞出个什么暗杀一类的事情杨修都信,可若是说什么要搞军事对抗……杨修只觉得相信这话的都是傻子!

    ……

    也不对。

    杨修琢磨了一下。

    貌似这世上傻子还挺多的!

    当即,杨修便匆匆赶往家中,想要提醒自己的父亲杨彪千万不要掺和到这件事里去!

    杨修赶回家中时,杨彪正在接客。

    当杨彪知道杨修的来意后,当即气的破口大骂:“你父亲我不至于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

    当今天子是怎样的人别人不知道,但是他杨彪能不知道?

    瞎折腾!

    杨修见状嘿嘿一笑:“主要是孩儿这段日子遇上的蠢人实在有些多,孩儿怕父亲也被这些蠢人给带歪了,所以才特意赶回来相告。”

    “你!”

    杨彪抄起一个鸡毛掸子,追着杨修就要打去。

    杨修也不傻,一见杨彪过来立刻四处躲闪。

    杨彪毕竟上了年纪,岁数大了,没追几下就气喘吁吁的坐倒在地。

    杨彪指着杨修笑骂道:“你小看你爹肯定是错了!但这世上的蠢人当真比你想的还要多!”

    又将手指向外面,故意卖了个关子:“你可知刚才那人是来作甚的?”

    杨修眨眨眼:“莫不是拉拢父亲,想要借助我们弘农杨氏的声望去帮助天子“夺权”,打压太师?”

    杨彪的手指僵在原地。

    “嘿嘿!我果真猜对了!”

    杨修见自家老父亲如此,立即抚掌大笑。

    杨彪有些悻悻:“你倒是当真不笨,可太过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啊!你这性子日后恐怕会给你自己带来灾难。”

    杨修满不在乎:“我日后是要直接入宫去做郎官的,到时候直面的就是天子。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仁德的名声我还是知晓的,父亲以为天子会因为我太过聪慧而怪罪于我吗?”

    见杨修连自己日后的靠山都寻觅好,杨彪又叫了几声“讨打”!将杨修训斥了一番。

    “总之这段时间切记不要随意与人走动,从今日起我就装作病重,将太尉府的大门关上,谁来都不应!”

    杨修眼见自己老爹又和以前一样装起了死,赶紧询问:“我呢我呢?”

    “你既然自诩聪慧,此事你自己解决去!”

    杨修满脸苦相,正要往外离去时却被杨彪喊住——

    “回来!”

    杨彪还是改了主意。

    “这事究竟如何我现在也看不清,你还是不要淌这浑水!”

    “免得你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还是老老实实也在府中待着,我就对外说你也重病在身!这段时间最好让外人以为我们弘农杨氏死绝了才好!”

    杨修一脸惆怅:“爹!有你这么说自己宗族的吗?你就不怕列祖列宗知道了不高兴?”

    杨彪啐了一口。

    “见势而为才是正道!你看那汝南袁氏倒是威风了!袁绍袁术之前一直在风尖浪口弄潮,可现在不还是被朝廷斥为汉贼吗?”

    “袁绍那个河北朝廷必然长久不得!其弟袁术就更不要提了,居然能被曹操击败……日后汝南袁氏,只怕要从此作了古啊!”

    杨修闻言夸赞起杨彪:“还是爹想的周到!就和个乌龟一样趴着就是了!反正千年王八万年龟,不怕!”

    “你小子又拐弯抹角骂你爹呢是不?找打!”

    ……

    正如杨修说所,这世上的蠢人还是占据大多数的。

    同时,也不是所有人都和杨彪一样,站得高看的远,哪怕看不清具体的局势,也知道顺势而为,默不作声。

    但偏偏总有一些人以为自己的机会将要来临!

    御史中丞府。

    此处住着的,便是昔日平定黄巾之乱的左骠骑将军皇甫嵩。

    皇甫嵩虽为名将,但此刻却已垂垂老矣。

    他须发尽白,脸上、脖颈处,甚至还长着大量发黑发昏的老年斑,精神也是萎靡到了极点,竟然已经不能正坐,而是靠着一旁的桌椅不断喘息,胸膛中的呼噜声响异常浑浊,宛若一头老牛藏在其中哀嚎。

    在皇甫嵩面前坐着的是两个中年人。

    一人是皇甫嵩的侄子,唤作皇甫郦。

    一人是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

    两人此刻正在激烈辩论。

    皇甫郦:“今天子惩治董氏罪人,必然是要与董卓相争!我们难道不应该趁此机会协助天子从董卓手中夺回权吗?”

    皇甫坚寿对于皇甫郦的建议嗤之以鼻。

    “天子与太师关系一向良好,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决裂?必然是你捕风捉影,胡乱揣摩天子意图!”

    皇甫郦听皇甫坚守反驳自己,也不顾他是皇甫嵩之子,自己的堂兄,直接一拍桌案怒斥道:“什么叫我捕风捉影?难道天子下令逮捕董璜、逮捕董氏族人有假?”

    “董璜是谁?那是董卓长兄董擢之子!是董卓子侄辈中的独苗!天子拿他,难道还不能说明天子的决心吗?”

    皇甫坚守虽然没有拍桌子,却也是辩驳道:“天子拿人不假,可天子并不是无故拿人!”

    “董璜与董氏族人的罪证就在尚书台摆着!上面桩桩件件都写的无比清楚!难道天子的决心就不能是要惩治这些罪恶,想要为民伸冤,讨取公正才下的吗?为何你偏偏要想到争权夺利的方面?”

    皇甫郦冷笑:“公正?”

    “刘氏天子从来都是刻薄寡恩!他们哪里会为百姓着想?”

    “说不得当今天子也如当年的太宗皇帝一般,一直隐忍到了现在,终于攒够底牌,这才决定和太师决裂!”

    太宗皇帝,也就是昔日的汉文帝、代王。

    当年吕后之乱后,陈平、周勃等人想要从高祖刘邦诸子中择选天子。

    当时的代王刘恒名声不盛,锋芒不露,中央朝臣以为其平庸,可以控制,便将其迎入长安立为天子。

    谁料刘恒一入长安,立刻从不显山不露水的小猫咪化作猛虎,将昔日的朝堂重臣逐一打压,使中央皇权重新聚于己身,成为了大汉承前启后的千古明君。

    现在皇甫郦将太宗皇帝搬出来,毫无疑问也是认为刘协和其一样,之前不过是在和董卓虚与委蛇,如今不过是忍到了可以图穷匕见的那刻!

    皇甫郦赶忙对皇甫嵩拱手献言:“侄儿之前就劝叔父杀掉董卓,叔父不从。如今机会又一次来临,叔父切不可再次错失啊!”

    早在灵帝中平六年,当时朝廷拜董卓为并州牧,命董卓将自己的兵权交予皇甫嵩。而董卓之前与皇甫嵩素有仇怨,便不肯将兵权交予。皇甫郦就劝皇甫嵩杀掉董卓,却被皇甫嵩拒绝,认为是自己有错在先。(注1)

    现在时过境迁,董卓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相国!甚至前不久还被封为国公!而皇甫嵩却不过还是一个御史中丞,这样的际遇难道还不令人唏嘘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皇甫郦看来,这就是皇甫嵩最好的时机!

    “叔父!为了大汉!为了百姓!还请您出面助天子讨伐董卓!”

    ——————

    注1:

    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嵩从子郦。时在军中,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埶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于是上书以闻。——《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