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孤真的能成周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一天写三章字数:3419更新时间:25/04/07 08:44:37
    “陛下……莫不是想要奖励士卒竹简?”

    “太师什么时候会说笑话了?”

    刘协拍拍这一堆竹简。

    “并非竹简,乃是此次赏罚制度!”

    是尚书台众人耗费了十日编写出来的赏罚制度!

    “一为均田,二为府兵!”

    “前者为利,后者为名!”

    “只要按照此法将奖励士卒,必然能够令士卒心悦诚服!”

    之后,便是贾诩的时间。

    将这足足两大马车的竹简,精简成三言两语,让董卓明白何谓均田,何谓府兵。

    董卓听罢,以手捋须。

    多年在行伍之中,董卓其实最明白士卒想要什么。

    身微者为财。

    志高者为名。

    分给士卒田地,给予武官名号……这均田、府兵的制度,竟然刚好能够满足二者的需求!

    这样的制度若是颁布,董卓敢肯定士卒无不欢呼雀跃,歌颂朝廷圣德!

    这样的赏赐,确实足以安定军心!

    刘协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制订出这样的政策,便是董卓都产生了一股嫉妒。

    “天子如此聪慧,臣这个‘太师’的名号,却是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

    董卓突然的话让下方的贾诩突然打了个寒颤。

    他紧张的偷偷瞄了几眼上方的天子和太师,心中开始猜疑,不知太师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难道……太师现在已然是对天子有了忌惮之心吗?

    若是刘协与董卓反目成仇,贾诩自己都不知这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汉朝廷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哈,太师哪里的话!”

    董卓耐人寻味,贾诩疑神疑鬼。

    但刘协就好像一个没事人一样,直接坐到董卓身边,将头靠在董卓肩膀上,再次伸手去盘董卓圆滚滚的腹部。

    “太师何出此言?若太师都名不副实,这天下岂不尽是鸡鸣狗盗之辈?”

    刘协在董卓耳边悄咪咪的问道:“太师难道忘记了你我昔日在这宫室中的约定吗?”

    “成就周公一般的伟业!”

    “如今这机会就在眼前,难道太师竟要放弃吗?”

    董卓听懂了刘协的意思。

    同时,他也有些口干舌燥!

    “陛下莫不是想……”

    “正是!”

    刘协肯定了董卓的想法。

    “颁布这两条政令,必然青史留名。”

    “若是由太师主持均田和府兵的政策,加起来只怕是不逊于周公营成周的功绩啊!”

    董卓老脸一红:“不不,这是陛下的功劳,臣怎可僭越?”

    “太师!”

    刘协生气了!

    “朕与太师,还要分什么彼此吗?”

    “朕的便是太师的!太师的便是朕的!”

    “若太师不信朕,朕便在每一条公文后面,都加缀太师的名讳!”

    “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太师为何要拒绝呢?”

    刘协几乎要流泪。

    “朕和汉室,如今都仰仗于太师。太师何故要这般推辞?难道太师是想抛弃朕吗?”

    “朕与太师的那些过往,难道太师真的就全部忘记了吗?”

    施行均田制与府兵制,应对这一次的犒赏只是其一。

    其二,还是因为刘协知道,此法能够富国强兵!

    大汉朝如今的局面,已经不能再抱有任何的幻想。

    虽然各地明面上都还在尊崇他这个天子,但是刘协知道,想要中兴汉室,唯有从关中打出去!出去重定地风水火,出去重塑日月乾坤!

    可后汉一朝精华,基本都在世家,都在关东。

    钱粮,在关东。

    人才,也在关东。

    那关中凭什么能赢?

    靠无双吕布天神下凡?

    靠西凉铁骑纵横天下?

    这要是能成的话,史书上最后的胜者,就算不是吕布,那也应该是马腾、马超之流的西凉诸侯。

    钱粮不占优。

    人才不占优。

    如何能够一统?

    无他!

    唯制度尔!

    均田、府兵!

    一左一右。

    就好像是大汉朝未来的两条大腿!

    只有接上这两条大腿,大汉才能继续跑起来。继续赢下去。

    若是不以此法富国强兵,那大汉如何能够强盛?汉室如何能够中兴?

    故此,刘协现在确实是真心流露,没有半点做作的姿态。

    这两条政令因为要触及军方利益,唯有董卓亲自施行,方才能够镇住那些骄兵悍将。

    倘若董卓不同意,军方必然也不会同意。

    若是军方不同意,政策就必然无法施行。

    政策既然无法施行,无法从制度上战胜关东诸侯,那大汉又如何能够中兴?

    与中兴大汉相比,一点名利,一点威望,完全就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所以,刘协才语调悲切,指责董卓竟然想要抛弃自己,说出“不为太师”这样的糊涂话来。

    “陛下,臣惶恐!臣知错!”

    董卓此刻也坐不住了,起身朝刘协行礼道歉:“臣万万不该说出那样的混账话来,还请陛下责罚!”

    刘协抬起自己微微有些发红的眼眶:“那太师还要离开朕吗?”

    “不会了。”

    “那太师会施行这两道政令吗?”

    “会的。”

    刘协这才破涕为笑:“太师说话可算话?”

    “自然算话。”

    “那一言为定!”

    刘协伸出自己的小指:“此乃你我君臣二人之间的约定,日后绝对不再有这样的猜疑!”

    “朕成全太师为周公,太师辅佐朕为成王。如此共同中兴汉室,使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再现史书上的三代之治,如何?”

    董卓学着刘协的样子也伸出小指与刘协拉在一起,亦是流泪:“臣谨遵陛下之言!”

    现在的董卓只觉得自己方才真该死啊!

    竟然说出那样的混账话来,那不是伤透了天子的心吗?

    天子愿意将颁布这两项政令的权力、声望让给自己,自己竟还猜疑天子……混账啊!

    董卓从生下来,或许就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责过。

    他缓缓靠在君臣二人拉住的手上,眼泪不自觉的再次流淌。

    ……

    嗯?

    没事了?

    而贾诩看到危机解除,亦是松了口气。

    转头看见董白在他身边好似在咀嚼什么,不由有些感慨——

    “看来传闻是真的,渭阳君果然被太师惯坏了,不知识别气氛,察言观色,竟然在这种时候还能吃下东西……”

    董白见贾诩用一副关爱的眼神看向自己,对这个一看就很阳光,很开朗,很慈祥的伯伯发出邀请——

    “(嚼嚼嚼)你要来点吗?”

    “(嚼嚼嚼)这个东西,(嚼嚼嚼嚼)虽然有点难吃,但是还挺好玩的。吃下去以后肚子里暖呼呼的!”

    贾诩怀疑的看着董白手中的硝石:“渭阳君,这个东西能吃?”

    “陛下说是药材,(嚼嚼嚼)应该能吃吧?”

    董白费劲的咽了下去,再次邀请贾诩:“要来一些吗?”

    “不用了,臣没病。”

    “我也没病!”

    “看出来了。”

    ……

    董卓哭着不起身,还是刘协将其搀扶了起来,用自己的衣袖帮董卓拭去眼泪:“是朕方才言重了,都是朕的错。”

    “不,是臣的错。”

    “不,是朕的错。”

    “不,是臣的错!”

    好吧,就是你太师的错。

    刘协再次叮嘱:“既然如此,这两项政令朕就全权托付给太师了。”

    “与人传令时,不要提及朕的名字。太师是要成为周公的贤臣,合该以此令提升声望。”

    不行!

    董卓羞愧!

    倘若如此,自己还能算人吗?

    刘协强压住董卓,表情欣慰:“朕明白太师是担忧朕,害怕朕受委屈。”

    “但朕毕竟是太师的弟子。朕想出这样的政令,能说和太师没有半点关系吗?”

    “说不定,正是因为得益于太师的教导,朕才能收到上天的馈赠,完成这样的政令啊!”

    董卓露出疑惑:“陛下所言当真?”

    “自然当真!”

    刘协义正言辞。

    “何谓太师?三公之首!为辅弼国君之官!有着教导天子的职责!”

    “就好似有蒙童学会写字,难道会有人说这蒙童天生聪慧,而没有其夫子的功劳吗?”

    “太师,你品,你细品,你好好品!这理,是不是就是这么个理!”

    ……

    董卓也不大确定了。

    “好像……正是如此?”

    难道这政令,真的有孤的功劳?

    董卓自己都有些不太自信了。

    “不是好像!而是肯定!”

    刘协最后给董卓喂下一刻定心丸——

    “若是没有太师教诲,朕如何能想出这样的政令?”

    “若是没有太师英名,将士们又如何愿意接受这样的政令?”

    “这政令,本就是太师之功,太师何必要推辞呢?”

    董卓的眼神,逐渐从迷糊走向清明。

    陛下说的……有理啊!

    陛下能想出来这样的政令,不正是自己这个太师的功绩吗?

    这明明是上天肯定了自己的功德,看出自己在政务上的才能不足,方才特意令陛下起草,由自己推行的政令啊!

    而均田、府兵之制,诚如陛下所言,是真的可以予周公“营成周”相提并论的政绩啊!

    如果说董卓之前还对自己有所怀疑,不敢和周公的政绩相媲美。

    但随着均田、府兵之制的颁布,几乎就是将董卓最大的短板给补了上去!

    董卓一时间生成一个念头——

    孤,说不定真的能够成为第二个周公!

    大汉的周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