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叶公好龙A字数:3660更新时间:25/04/07 07:47:59
    今年的总账其实陈凌还没来得及仔细去算。

    王素素坐完月子之后,小两口倒是有粗略的算过。

    毕竟又添了两个小娃娃,家里有多少钱得搞清楚。

    后来的时候,孙艳红、韩闯他们隔三差五来分钱,越来越多。

    也就二舅哥做辣条的时候,把账目理清楚了。

    结果谁也没想到,到了年底这个时候,梁越民那边来了个大爆发。

    分红直接比陈凌之前的存款加起来还要多。

    再加上这次来,又整了一出新品饮料。

    冠上‘富贵山庄’的名字之后,跟着红烧牛肉面卖的那叫一个火热。

    梁越民自己都说,他没能在可口可乐上做出来的成就,全被陈凌在另外的方向做成了。

    再按照目前的趋势去算一下饮料带来的分成。

    好家伙,真的可以躺平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可以躺平了。

    在眼下的年代,陈凌的情况,说一句‘日进斗金,财富自由’是绝对不夸张的。

    ……这有了钱,孙艳红说什么开新店,都是小意思。

    有底气,敢花钱。

    那就不管是饭店,还是小栗子想要的玩具店、零食店,就都无所谓了。

    哪怕是两个店一起开起来,这都不算事。

    余启安回去了要办狗场。

    孙艳红到了年底就要忙活着开店。

    梁越民作为老板脱不开身。

    余邦金等人也是碍于今年是个特殊的年景,加上跟着孙艳红赚了钱,全钻进了钱眼里不出来了。

    就连那些之前每年冬春晚上出来斗狗、赛狗的,也各有各的忙。

    其实这个时候,陈凌在市里已经没什么人玩了。

    老周他们也早就走了。

    加上现在又快要过年了,那就没什么说的,赶紧回去吧。

    回去的时候,自然还是拖家带口的,连带着老人孩子,乃至是柳银环、秦月茹一起回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买东西、置办年货也比之前快了。

    陈凌一口气买了几件样式不同的大衣。

    他自己的,媳妇的,都有。

    换做往常,肯定要逛很久,但到了回家前,这一切就都快了。

    看顺眼的就买。

    有用得到的,能拿的回去的就买。

    就这样,他们在腊月二十的时候赶了回去。

    依然是走水路,赶夜路。

    到了藤河乡,陈凌再回家开车,把人和东西接回去。

    往年过了腊八,村里就逐渐有了过年的氛围。

    弹棉花、扯新布。

    新年穿的棉衣要做出来。

    乡下没谁舍得花钱买成衣。

    很多就是棉衣外传,或找裁缝来做。

    然后是磨新面、新米。

    当年的新麦子、新稻谷,磨完后,大年夜做年馍、年糕。

    找画匠,画新年的新神像。

    老神像要在年前焚烧升天。

    再然后,换笤帚、门帘。

    ……总之,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忙碌的换新的,为的就是迎新年。

    哪怕再穷的人家也会热闹的准备起来。

    起码把门帘要做个新的。

    但今年不太一样了。

    陈凌要在城东建养殖场,陈王庄大半村子的人全去了,上工就有钱。

    剩下的,基本就是干不了活,和抹不开脸在陈凌手底下干活的。

    搞的整个村子到了年底,一点热闹的年味都没有。

    整的提前出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按说,中国人,还是乡下人,这么看重过年,不该这样的。

    都到了腊月二十了。

    也该守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结果根本不是这样的。

    今年村里的乡亲们赚钱上瘾了。

    从水库的小龙虾,到秋天买野果子,还有村民接待游客食宿,杂七杂八,赚到的钱比往年多得多。

    他们是越干越来劲。

    越干越兴奋。

    加上陈凌那边又管饭,给工钱给的又不少,还男女老少都让去。

    这家伙,谁不去谁傻子啊。

    搞的王立献他们几个做监工的,想停工两天,办点年货都不行。

    乡亲们干活的热情太高涨了。

    没办法,大家都穷怕了。

    谁不愿意自己手里能多攒一点钱?

    手头宽松点,日子过好一点,谁不想啊?

    这么好的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不能错过。

    所以有一家算一家,每天都是在城东林场忙活。

    以至于陈凌他们回到村里的时候,上午九点,村里村外看不到什么人影。

    只有一群狗在麦田到处游荡,互相追逐打闹。

    更远处的,则是大雁。

    村里人少了,大雁又来吃麦苗了。

    加上村民们对大雁有故意纵容的意思,它们就来的异常勤快,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基地。

    “这事儿闹的,回来过年了,结果村里没啥人,一点年味都感觉不到,还不如在市里呢,市里可比这里热闹!”

    王存业四下张望,他念念不忘村里的老伙计,但老伙计们基本也在城东干活呢。

    甚至到了现在,家里的羊都给他牵走了,临时养在了城西的废弃面粉厂里,每天有人集中照料。

    “不用急的爹,过了二十五就停工,总不能为了赚钱,一口气干到大年三十吧?没那样的事!”

    陈凌拍拍丈人的背:“先回家,回家把过年的东西收拾收拾,翻箱倒柜的,把旧东西清理清理,该扔的扔,该洗的洗,再怎么说,咱们自己也要准备好啊。”

    高秀兰接过话:“那只好这样了,收拾收拾家里,下午再去医院看看杜鹃那边好些了没,前阵子打电话,说有反应要生了。”

    “叔叔,我今天跟妈妈去外婆家,你什么时候接我?我的小鹦鹉还没教好呢!”

    王素素抱着睿睿还没吭声,小胖子已经抢先问话了。

    “你说吧,要不就等你爸爸来?你姥姥和姥爷那么想你,你难道不多住几天?”陈凌伸手把他抱下来。

    又把小栗子抱下来。

    等到抱睿睿的时候,臭小子跟个油滑的老鼠一样,嗖的一下就从他手臂下面出溜了下去。

    吱哇乱叫的,迈着小短腿就往庄子跑。

    “牛牛!牛牛!”

    “哞~”

    小白牛缓缓起身,温和的注视过来。

    倒是小青马鼻子探出一颗大脑袋,喷了两道粗气,在冬日的清晨化作两道白烟后,就把一颗硕大的头颅放在围墙上,静悄悄的在旁边眨着大眼睛装老实。

    “回来了,回来了!我们回来了!”

    小栗子抡着小胳膊,尖声的大叫。

    她最开心,不用像是小胖子一样,跟着妈妈回外婆家,可以一直跟着陈凌到处玩,兴奋地不行。

    睿睿跑在前头,她就在后面跟着。

    两个小家伙,一前一后扑到小白牛身前,抱住小白牛低垂下来的头颅来回抚摸,喊着牛牛想我没有。

    小胖子则是一点心情也没有,闷闷不乐道:“我饿了叔叔,走不动路了,还是在你家吃口饭,再去外婆家吧!”

    柳银环见状没好气的揪他耳朵:“看你那样,去外婆家跟上刑场似的。”

    “那就再玩半天吧,下午暖和了再去。”

    陈凌看他那小可怜的模样,伸手摸摸他脑袋瓜:“放好东西,叔叔先带你们去县城喝牛肉汤、吃油条,上午去叔叔新建的鹿场玩。

    反正咱们有车呢,什么时候鹿场建好了,把鹿赶过去的时候,叔叔就去喊你过来,好不好?”

    陈凌喜欢逗孩子,但是嘛,在小胖子这种心情真的不好的时候。

    他还是有分寸的。

    该哄还是要哄。

    果然,这么一说,小胖子果然心情好了不少,不再哭丧着脸。

    “那叔叔你一定不要忘了,还有,还有,明年我也要养一只小梅花鹿的!”

    “好,不会忘,必须早早的去接你。”

    陈凌保证道:“待会儿咱们喊上六妮儿,六妮儿记下来,到时候六妮儿提醒我,行了吧?”

    “行,那咱们快走吧!”

    小胖子来到乡下是怎么玩都不够的。

    乡下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公路和那么多车,到处是广阔天地,有好吃好玩的,这么快乐,自然舍不得离开。

    “等等,不要急,先回家放下东西,缓口气哈。”

    陈凌转过身拿东西,这时,远处的土路上有人骑着车子过来,是王来运。

    “富贵回来了?去城东看过了没有?”

    “没呢,这才刚到家,来运叔你这是有事?”

    “没啥,俺是去你棚里掰点蘑菇,你那蘑菇长得可太快了,之前还说赶不上卖呢,现在一看,没到过年呢,就生了那么多,一捧一捧的。

    立献带着他女婿他们几个替你卖了一部份了。

    剩下就是用工的时候烧菜吃。

    蘑菇烧肉,那家伙,大锅菜好吃得很。

    俺们这一天天的,比以前生产队还有干劲。”

    “嚯,蘑菇都卖了几批了?”

    陈凌一听这话,大为诧异,临走前他把事情交给王立献、王聚胜几个来管。

    发工钱,安排活,都是他们干。

    现在听到他们替自己做主卖蘑菇,也不觉得有啥。

    蘑菇这种耽误不得,长老了再不及时采摘就烂了。

    所以没有抵触和别的想法。

    听到这事,只觉得惊讶。

    好像带着村民们集体干活,这样也挺不错的。

    “卖了,是立献他女婿小方,给你卖王八城去了。”

    王来运是看到陈凌回来,专门找过来的,说起近来的事,兴奋得很:“知道你在市里也有忙的事,就没跟你打电话细致汇报。

    现在啊,挖完树了,你那鹿场建的可好了。

    大伙说,每天给算工钱,之前还按照每棵树来算工钱。

    富贵太仁义了。

    可得把你这个养牲口的地方给建的漂亮点。

    大伙不会瓦工的,会和泥。

    不会和泥的,会答棚子。

    实在不行,劈柴、锯木头都是会的,糊顶棚也是会的。

    反正大伙有活都是抢着干。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你去看吧,鹿场围墙还没建,牲口圈先给你建上了。

    还给你挖了排水沟、排粪沟。

    立献说,他都没想到过要搞排粪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