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长夜天高字数:9523更新时间:25/04/06 21:19:32
    离开研究院,霍海的车直接前往了新城。

    此时,全城各地,所有的告示牌上,正在疯狂的张贴告示。

    不少人都聚集在了告示牌前。

    现在不是几年前了,现在在长安主城住的人,小半都是认字的。

    准确的说是以前住在长安的老长安,都认字,新来的劳工此时站在告示牌前,才知道为什么别人要学认字。

    “嚯哟!”

    “大政策啊!”

    “少尉大人大手笔啊,上台就搞个大动静。”

    “扑街,人家是大司农,不是少尉了。”

    现场不认字的人,看着别人讨论的热烈,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到底什么意思啊,大家怎么都这么关心这个事儿。

    以前告示牌不是没贴过告示,但是也没有看得人都现场就热烈的讨论上了的情况出现啊。

    “兄弟,上面写的什么意思啊?”

    还真就应了那句话,民以食为天。

    旁边的人告诉他:“告示上公布,从今天起,允许所有平民食用羊肉。取消以前只有贵族才能吃羊肉的法律。取而代之的是公布了养殖法规,责令放养圈养羊的同时必须保证土地不会荒漠化,否则重罚。”

    什么事情能引起全民讨论呢?当然是吃。

    所有人都在疯狂讨论这件事情。

    “啊,可以吃羊肉了,那羊肉比狗肉便宜点,咱们还是买狗肉吃!”

    “你真笨啊,羊肉以前便宜是因为以前就那点贵族,所以他们吃得少,没人买,属于买方市场。现在允许吃了,买卖多起来了,吃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涨价了啊,你不会以为现在允许大家吃了,这羊依旧六百大钱一头吧?!”

    要知道,六年前,长安的一头成年公羊,价格差不多是一千左右。

    而现在,只剩六百了。

    这还是刘彻在控制粮价的后果,要是没有刘彻吃掉高价粮,粮食价格早就开始暴跌了,那用粮食养殖畜类的就会变多,那羊的价格还得跌。

    其实羊的价格跌到二百多一头,才正常,这保住六百,还是因为刘彻高价收购粮食的原因。

    但刘彻也不会亏。

    如今放开吃羊了,羊涨价是理所当然。

    涨价不怕,恐怖的是,长安就皇家牧场一家能大规模拿出羊来!

    整个牧场的估值自然是要飞涨的。

    而且,刘彻也不怕牧场的羊被吃完。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肉羊可以用火车用轮船从北方往长安附近送,送到牧场,再谷饲一段时间,再出产。

    以皇家牧场六年时间在长安人心中留下的坚实基础,这生意不做成百年老字号,都算后来接手的人脑子不好使。

    “这羊涨价了,吃的人多了,狗肉得降价了吧?我等屁民终于能吃上便宜肉了?”

    旁边的人看过去:“现在的肉还不够便宜?”

    目前一只羊出肉二十斤,价格是六百大钱,一斤肉是三十大钱。

    而猪的价格只剩三大钱一斤了。

    狗的价格差不多是五大钱一斤。

    这个价格说实话比几年前没低多少。

    几年前肉更贵。

    但问题是,几年前买一条狗一头猪是要买一整个,然后自己搞定。

    现在买肉是可以去市场,买一斤精肉。

    这就是两个概念了。

    实际上现在生猪价格已经到一大钱了,而狗的价格不到两大钱。

    这个价格对比几年前,已经低的离谱了!

    但……

    “你又错了,羊涨价,狗也得涨价。”

    旁边讨论的热烈的人都看向了这个开口的年轻人。

    “你这是说的什么胡话,人家允许普通人吃羊肉了,大商人们肯定愿意吃羊肉而不是狗肉,他们不吃狗肉了,吃狗肉的人变少了,狗肉价格难道不会下跌?”

    这个年轻人看向质疑的人:“你在说什么胡话?”

    “大商人们吃羊肉,就等于吃狗肉的人变少了?长安城的人口每天都在上涨,你们不知道?新来的人赚了钱后,不吃狗肉?”

    “现在的运输线路往长安运输货物,总运量是固定的,能运送这么多粮食进来。”

    “而羊的出肉率低,狗的出肉率高,允许吃羊了,市场上的商人为了赚钱,就会大规模的养殖羊,就要耗费更多粮食。”

    “这样一来,粮食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吃狗肉的人一点没少,长安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需求进一步变高。”

    “这粮食价格变高需求变高双重推动下,粮价还是要上涨的。”

    “这样一来,狗肉养殖成本变高了,自然就要涨价了。”

    年轻人说完后得意的看向四周的人:“明白了吗。物品卖多少钱,不是以买的人多寡或者出多少钱决定的。是以他的成本决定的。”

    “如果有一天成本过于高,大家不买了,那这个物品只会退市,并不会降价,没人会做亏本生意。”

    他这么说,其他人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说的有道理啊。”

    “原来是这样。”

    “你这么聪明,你说说这个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年轻人手中的小杆子敲打左手手心:“这当然是为了提高长安的工人比例。”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都懵了。

    允许普通人吃羊肉,和提高长安的工人比例?这有什么关系?

    年轻人看大家都不明白,得意:“看不懂是吧?那我给你们讲一下。”

    “第一,长安城有大量的原住民,还有很多各地的比较有钱的人,来到长安后,依靠本身的钱,日子过得好好的。”

    “这些人如果还过过去那种,每天三顿饭,十天一顿肉的日子,以现在的粮价,用到死都花不光他们的钱,更何况现在把钱存进银行还有利息,他们吃利息都够过日子了。”

    大家听完面面相觑。

    年轻人继续:“而允许普通人吃羊肉后,大家会一辈子不吃吗?就算平时吃不起,那逢年过节,得吃一吃吧?就算有人逢年过节也不吃,那大不了大农令想个法子制造个节日,说这个节日就得吃羊肉,不就完事儿了?”

    “这样一来,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生活成本变高了,那他们就没法躺在长安过日子了,就只能去做工人,这不就提高了工人比例么?”

    这有道理啊!

    众人听完都在点头。

    年轻人:“第二,这个法令,是允许普通人吃羊肉,但没有允许一种人吃羊肉,那就是奴隶。”

    “众所周知,在大汉,奴隶几乎是自愿卖身到公卿王侯之家的。”

    “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普通人差不多,就算是差一点点,但也是旱涝保收,不用自己愁吃愁喝。”

    “倘若,奴隶吃的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到了一定程度后,贵族养不起了怎么办?”

    有人开口:“废除奴隶?让他们自己去当工人?”

    年轻人:“也许这一个政策做不到,但是这样的政策来个三五个七八个,最终奴隶主只能慢慢妥协,让手里的奴隶,变成工人。”

    “未来啊,大部分家庭就算有钱,也养不起奴隶,最多能雇佣长工,很多家庭没那么有钱,自己的活儿又干不完,就得雇佣短工,也许两三个家庭合起来养一个工人,而不是一家养一个奴隶。”

    “这解放出来的两个人,就成了工厂的工人。”

    “那大贵族家庭更是,这些家族谁不蓄奴几百甚至上千?都得吐出来。若是没有人口,商业怎么繁华,大农令怎么提升大汉经济?”

    年轻人说完,摊开手,示意所有人,不服的话大可以站出来辩一辩。

    人群背后,传来了声音:“蒋不疑,把他嘚上车。”

    “是,大农令!”

    众人回头,年轻人也回头,蒋不疑一把拎着年轻人就走。

    几年前,蒋不疑刚刚开始发育时,就一挑二杀了两个匈奴刺客。

    如今跟着霍海这么久的时间,好吃好喝的养着,又跟着海军路博德的人操练了不少时日,也是一把好手,不输给皇甫华。

    逮个读书的年轻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众人一看是霍海在外旁听,都笑了。

    “你小子,乱说话得罪了大农令了吧?”

    “就算你说的都是真的,你胡乱说穿大农令的意图,岂不是找事儿?”

    被抓着衣襟提起来的年轻人:“你懂个屁!老子发达咯!这政令无解的,就是阳谋,没法解决的,谁都没法儿,根本不怕说,就是更多人知道也没关系。”

    “你能忍得住能买羊肉吃却不买吗?你能忍得住赚了钱有好日子不过过苦日子吗?还是哪个贵族能逆时代潮流?”

    只要妥协奴隶问题,就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就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变得更富有,有几个大贵族非要逆向走?

    那到时候家道中落,也轮不到他蓄奴了。

    马车上,蒋不疑把年轻人放在了马车地板上。

    霍海靠着沙发:“起来坐,地板凉。”

    年轻人也不客气,爬起来拍了拍屁股,坐在了侧面沙发上。

    霍海:“叫什么?”

    年轻人拱手行礼:“在下刘鸿坪,拜见大农令。”

    霍海看了一眼年轻人的手:“皮肤细嫩没干过粗活,以前就是读书人。”

    “皮肤白嫩,是一个日照很少的地方来的人,蜀郡人是吧?”

    “来了长安时间不长,但是每天都在抛头露面,手腕往上,衣领往上,都晒黑了。”

    其实正常人来说在长安是不可能晒黑的,长安有个什么鬼太阳晒啊,也没多少人要在烈日下打工啊,再说了这怎么热也属于北方啊。

    长安周围一圈的人,都比长安人黑。

    但唯独蜀郡来的人,在长安,都能晒黑。

    毕竟从雪白变成月牙白,那也是一种变黑。

    太好分辨了。

    刘鸿坪嘿嘿一笑:“瞒不过大农令。”

    霍海:“聪明人是不会天天好为人师的,除非有好事。”

    “你是怎么知道我要从这儿过的?”

    说白了,刘鸿坪就是要学的文武艺,售与帝王家。

    只是他没门路,所以就在长安找门路。

    他这种没门路又没有具体的手艺的人,很难出头。

    人家去当门客,说出自己的本事,也就被收下了。

    但是刘鸿坪这种人有智慧有谋略,却没有具体干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所以没法去找这种工作。

    若是在一百年前,哪怕在六年前,这种人当门客,也很容易混出头。

    因为会来事儿,有馊主意,陈掌就是这种。

    但是在现在不行了。

    因为长安的实业发展的太快了,那些工科人才把贵人们的眼睛都给沾满了。

    刘鸿坪就混不出头了。

    所以,他只能想办法,当众展现自己分析事情的才华。

    你别管分析的对不对,说的头头是道,就是一种本事。

    展现了本事后,谁要是看得上,谁就掏钱拿走。

    但霍海疑惑的是,他怎么知道自己走这儿。

    自己的行程就蒋不疑和大农令府衙的武官知道,而且是刚知道的,因为自己也没有确定去哪儿,所以都是现指定的路线走。

    刘鸿坪拱手,嘿嘿一笑:“其实在下卖力的演出,是要等风亭侯刘继。刘继宗室出身,为人豪爽,学习新学,光交宾客……”

    霍海:“停,我知道了,你刚刚已经吸引到刘继的注意了,刘继在三楼吃饭,远远就看见我的车来了,让你在这儿吸引我的注意,然后好吹嘘他。”

    刘鸿坪拱手:“嘿嘿,大人明鉴。”

    霍海:“按理来说,知遇之恩很难报,刘继先遇到你,你得给他效力。”

    刘鸿坪:“大人,我认为风亭侯肯定希望我日日夜夜在大人耳边夸他。”

    霍海笑了:“倒是有点意思。”

    等了半天了,也没出发,霍海看了看窗外。

    一个眼熟的人走了过来。

    当然就是刘继。

    这皇三代挺有意思,现捡现卖。

    看到霍海看向自己,就笑了起来,拱手:“大农令。”

    霍海:“刘继,吃了没?”

    刘继刚吃下去的东西还在嗓子眼呢。

    “吃了点,还能吃!”

    霍海:“吃了点还能吃?硬吃啊?”

    刘继拍胸脯:“能吃是福!”

    霍海哈哈大笑:“走,我请你吃饭,跟着我的车?”

    刘继立刻招呼自己的人驱车出来。

    马车才启动。

    霍海:“去个蜀郡人聚集的多的地方,饭店多的地方。”

    刘鸿坪立刻出了马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给蒋不疑指路。

    这刘鸿坪以前肯定没少当师爷,门儿清。

    在权力场上,上位者最喜欢三种人。

    会做饭的厨子,会当保镖的司机,会写文章的师爷。

    霍海提拔的厨子,和司机,不是一个两个了。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师爷。

    因为霍海没有一个需要师爷的职务。

    现在有了。

    而师爷,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写文章,能拿得出手的公文,能完全领悟霍海的意思,完全不差事儿的把文章写出来。

    同时,还时不时的能出主意。

    这种主意,也许霍海永远都不会听。

    但如果有一次霍海听了,办成了一件大事儿,那这个师爷就是天大的功劳,养他十年二十年,那都是血赚。

    郭嘉郭奉孝,就是这一类人。

    但和郭奉孝不同的是,这个时代还没形成师爷的传统,所以师爷们不知道师爷应该干什么事儿。

    而霍海觉得刘鸿坪比较好,用不着教太多。

    毕竟霍海说完要干什么后,刘鸿坪没有傻兮兮的说‘我知道有个地儿蜀郡人多’,而是直接去找蒋不疑规划路线去了。

    这就很省事儿。

    马车一路走,最终在城南停了下来。

    幸亏霍海的马车走驰道的内道,这要不然不知道多久才能走到这儿来。

    到了城南,饶了没多远,就停了下来。

    车子停下后,蒋不疑做帮霍海下车的准备。

    而刘鸿坪就站在一旁。

    等霍海出来,刘鸿坪才开口:“大人,这儿是整个长安蜀郡人最多的地方。”

    “虽然北新城那边也有聚集区,但是那边人比较少,所以要吃原汁原味,还得是我们这儿。”

    霍海看了看刘鸿坪,笑着:“你怎么知道我要找这个地方是吃饭?”

    刘鸿坪:“因为您说要找个人多饭店多的地方。”

    霍海:“记住了,上官说安排什么就安排什么,一定不要自作主张,如果不明白,觉得有歧义,就多问。”

    刘鸿坪立刻严肃了起来:“是!”

    刘鸿坪当然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霍海想要吃饭,但上官不开口,只是表达出了这种想法,就能去办吗?

    这就好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在脑子里想‘我能轰爆自己的脑袋吗’,想的时候,一定是不会执行的,这是一种安全机制。

    刘鸿坪在霍海这么说之后,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现在自己是给霍海服务,不再是给蜀郡一个普通的富商打杂工出主意了。

    霍海:“找个学新菜厉害,厨房大,施展得开,又人多,看客多的店,吃饭,我想吃一道我新想出来的菜,让厨子来学。”

    这些任务安排下来了,刘鸿坪立刻就去办了。

    这时候,刘继才下了车走过来:“大农令,今天想吃点辣的?”

    霍海:“哦?现在蜀郡的人吃辣的?”

    刘继:“您还真别说,以前夜郎还有夜郎靠蜀郡,犍为这些地方有些人老得各种病,自从您的辣椒送过去后,他们很多人吃上辣椒,就没事儿了你说神奇不是神奇?”

    “所以,辣椒的使用,流传的特别快。”

    霍海知道,现在蜀郡的人,吃辣应该也不是特别辣,方法的话,最多也就是代替了以前的茱萸。

    这个时代的蜀郡,还不吃辣呢,甚至隔了几百年到了唐朝,都吃的是蒸鸡这种菜,后来大部分人都以为蒸鸡这一类的菜是粤菜,谁知道是古代蜀地饮食?

    吃辣也就是那点时间的事情,而现在这个时间段,蜀郡说吃辣,也最多就是一两个菜炖的时候用点茱萸,取一点点辛辣。

    还不如长安吃的辣,长安毕竟已经吃葱姜蒜很长时间了,葱姜蒜的辣虽然没有辣椒辣的纯,但毕竟也是辣椒。

    但,那叫出现后,辣文化必然很快出现。

    霍海:“我早就想吃辣了,就是因为得节约点辣椒让他们种植,所以才没吃,今天让你赶上了。”

    刘继听说过霍海的传说,激动:“新菜?”

    霍海:“就是有点辣!”

    刘继兴奋:“我能不能学,学了开店?”

    霍海点头:“来这儿就是教给他们的,你要学当然也是一样。”

    霍海这一次来,就是为了把火锅传出去。

    目前蜀郡的人口全部集中在盆地中央的成都平原。

    而长江沿岸人少。

    现在长江沿岸又开始造酒,生产腊肉。

    人就不太够了。

    码头上要货运,自然需要很多船工,码头工人。

    而蜀地这个地方的人,因为地理环境,导致特别吃苦耐劳。

    所以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年月里,他们一个人当两个搬运工用必然是常态。

    不过,有些事情是可以用意志力扛过去的,有些事情不行。

    普通的人如果是坐着办公,一天三顿,一顿拳头大小的小碗饭,再吃这么一碗荤,再吃一碗素菜,那就已经吃的饱饱的了。

    但是搬运工呢?

    盘子上堆成小山的饭吃下去,再吃那几大瓢没有营养的青菜,吃完后刚刚上码头,第一件货物一上肩膀,就又饿了。

    有办法解决吗?

    有,吃油吃肉。

    油还好说,油菜籽在蜀郡种植的逆天的好,到处都是,现在蜀郡已经是产油大户了,甚至还有精品油少量送来长安,包括茶油和酥油,成为贡品三油。

    但肉呢?

    码头工人那么累,赚的钱更加格外珍惜,怎么会大口大口吃肉?

    他们每天累得要死赚的钱,全拿去吃?要知道他们食量可比普通建筑工还大得多。

    这不现实。

    而现在,整个蜀郡长江沿岸,开始大量喂养猪。

    猪会做成腊肉制品,往成都运送,也往长安运送,还能作为海运物资。

    但大量的猪留下的内脏呢?

    没法处理。

    而火锅的出现就是为了这个局面,世纪大结合。

    食量大需要大油水又天性节约的码头工人,和便宜没人吃没人会吃的内脏,以及辛辣的可以调和内脏腥味的辣椒。

    三者合在一起,就是火锅迅猛发展的开始。

    火锅出现后,只需要两代人时间,就能让猪下水牛下水这种本来没人吃的东西,变成比精猪肉精牛肉还昂贵得多的食材。

    当然了,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那时候猪肉产量应该上来了,大汉不会缺肉吃。

    而现在,需要火锅的诞生,去撑起船工的肩膀。

    这样船工码头工人,才能在还没怎么开发的长江沿岸,撑起码头来,才能把蜀郡的货物和大汉整体连通。

    至于长安通成都的铁路。

    起码还要个几年才能开始想这个事儿。

    不是不能修。

    而是这山洞太密集了,到时候火车密集的钻隧道,能把后面的人给熏裂开。

    到时候长安还没吃上成都的熏肉,坐在火车上的人先变成熏肉了。

    等燃油蒸汽机火车真正的稳定下来,再修建成都到长安的铁路,也不迟。

    霍海进入这家店的内堂时,整个店的人都已经等在这里了。

    大家一副很好奇的模样打量过来。

    很明显,刘鸿坪并没有使用胁迫等方法让他们来围观。

    不过对于刘鸿坪来说,吸引这点人的注意,然后把自己要讲的事情讲完,不是轻轻松松?

    霍海进来后,厨子立刻上前:“霍大人!”

    厨子激动的这样子,就像是天大的馅儿饼掉在头顶了。

    事实上,也是天大的馅儿饼掉在他头顶上了。

    霍海左右看了看:“我说,你记下。”

    “我新想到这种美食,叫做火锅。”

    “第一步就是需要一种特有的辣味的酱。”

    豆瓣酱这东西,传说中是范蠡发明的,那当然是胡扯了,毕竟胡豆并没有那么早进来。

    而酱倒是在整个大汉都很流行,如今这几年的饮食改革之后,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酱。

    比如以前的酱现在又延伸出了大酱和黄豆酱,还有酱油,还有各种酱料的诞生。

    “用桑叶盖着胡豆瓣发酵,时间久了会产生霉菌发酵。”

    “将豆瓣……维持室温28—30℃……2—3天即可成豆瓣酱曲。当然了长安已经有人用豆瓣做了发酵豆瓣,虽然不是按照我这个方法来的,但是大概差不多,暂时可以直接使用。”

    厨子立刻点头,吩咐人去取。

    这复杂的豆瓣酱,需要豆瓣先加水加盐加各种香辛料继续发酵,然后再制作发酵的辣椒,然后再坐在一起继续发酵,然后封油灌装出售。

    这个过程最少半年。

    但是霍海有个简便的成本没那么高的方法:“豆瓣,辣椒,盐,比例分别是一百公斤豆瓣用白酒杀菌一下,再拿一百公斤打细的新鲜辣椒,二十五公斤盐,加一百公斤水,混在一起,就是豆瓣酱,发酵至少一个月以上成型,新鲜的也能吃,但是尽量少吃新鲜的。”

    越新鲜,豆腥味越大,而且霉菌没全部杀死,不适合吃。

    众人一听:“好复杂的过程,这做出来得有多好吃?”

    开玩笑,川菜之魂,这都是简单方法了。

    霍海知道,这个方法就算自己不说,接下来也会被普通百姓研究出来,因为这个方法可以同时保存新鲜辣椒和盐。

    也就是保存维生素和盐。

    这对于山区的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霍海现在等不及想要吃了。

    厨子重复了一遍,又让人全部记下:“记住了。”

    霍海:“好,现在开始正式制作锅底了。”

    “用菜籽油,猪油,牛油,鸡油等不同的油,都可以做锅底。”

    众人都看向了霍海。

    霍海:“牛肉现在普通人是不允许吃,贵族们都不允许随便吃,但是战士不在此列,可以做牛油版的供给将士们吃,未来牛养多了,未必不会像今天的羊一样开放。”

    众人恍然大悟。

    是啊,今天普通人可以吃羊的命令直接引发了全长安的讨论,谁说未来普通人不能吃牛?

    霍海知道,码头工人现阶段很难吃得上牛油,但未来可不好说,毕竟蜀郡等地太适合养牛了。

    霍海继续讲:“生菜籽油或者牛油猪油,或者混合油都一样,一整锅,先放入香菜、芹菜、大葱、洋葱、小葱这些香料,炸干,炸黄,炸出香味。”

    众人一听,光是听,口水都开始流了。

    丰富的油脂,虽然不溶盐,但是最吸味道了,这么多香料炸了之后,散发出的香味得多香?

    霍海继续:“现在下入生姜末,炒香”

    “过程中,要提前准备新鲜辣椒,煮好,然后打成碎末,就是糍粑辣椒。”

    “把糍粑辣椒也下入锅底。”

    “豆瓣酱,炒香。慢慢炒干,把发酵后湿润的豆瓣,炒酥。”

    陈豆瓣酱的辣椒香味,新鲜糍粑辣椒的香味。

    闻着味儿了!

    众人一个劲吞口水。

    霍海继续:“卤菜那些同类的香料,硬的打成末,加香叶,一起下锅,再下一点醪糟米酒,再下一点白酒。”

    “哦对了,下点冰糖提鲜,比例的话大概是一百斤油下二两冰糖。”

    “底料就好了。”

    众人直吞口水。

    现场的一个粤人听了之后目瞪口呆:“下了糖,甜的,我们老粤可以吃!”

    乖乖,这是人吃的吗。

    按照霍海说的比例,这倒进珠江,直接辣翻整个南国!顺便飘出来在空气中的味道,把桂林都得熏晕。

    厨子听完后:“这么复杂的过程,肯定很好吃,这么做好后,舀一点盖饭上?”

    霍海瞪了他一眼。

    “然后,如果是菜油做的,就搅合好,吃的时候舀一瓢,如果是动物油,就凝固后分成均匀地块,吃的时候拿一块。”

    “放进锅里,加水,加老姜,小葱,一点点米酒,加一小块纯牛油,再下一把晒干的辣椒,一把花椒,煮开。”

    “就成了一锅辣汤底,然后就能在里面涮任何食物了。”

    大家懵逼了。

    啊?这么复杂,说了半天,整个过程完整复刻下来没个半年都做不成。

    结果就是个汤底?

    厨子也是懵逼中,刘鸿坪:“愣着干嘛,趁着武侯大人在,你赶紧找发酵好的胡豆,现做一锅,让武侯指点一下啊!”

    厨子马上行动了起来。

    现场开始宰鲜红辣椒时,全场震惊。

    我曹待在这浓郁的辣味中,真的不会熏死人吗?!!!

    等豆瓣混合好,这边煮鲜辣椒做糍粑辣椒时。

    店里的人几乎已经跑完了。

    只有几个硬挺着留下,一定要看到全过程。

    为什么?因为根据以往的规矩,看完了第一次过程,才有资格出去开店说自己是正宗的,只要有了霍海发明的美食的正宗传人这个名号,就能发财!

    但就算是这样,一整屋的人都被熏的只剩下几个了。

    接下来一步一步,炒火锅底料的过程更是熏人。

    但是奇怪的是,香味越来越浓郁了。

    等到火锅底料要成型时,虽然格外熏人,似乎比之前还辣了,但反而能接受了,因为太香了!

    大家逐渐又回来了。

    而此时的霍海,不知道是这辈子没吃过辣椒被熏的,还是激动地,眼泪流了下来。

    等这一口,等了七年了!

    七年啊!人生有几个七年!

    七年等一回!等一回!

    “牛肉,鲜牛肉,切牛肉卷,羊肉卷,整点牛毛肚,牛金钱肚,猪肚猪肠,鸡爪,豆芽,红薯粉,豆腐,血……”

    霍海搁这儿点菜呢。

    发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

    霍海:“这火锅,就是要吃下水,才有味儿。”

    旁边人小声:“不是,大农令,咱们禁止吃牛肉。”

    霍海:“你们禁止我又不禁止,我是羽林卫大统领,身兼军职,我……替在外征战的将士拿拿味儿!”

    霍海一想,军职在长安好像也不能吃牛肉,毕竟自己和老哥平时都是偷吃的。

    直接开始瞎扯。

    厨子:我信你个鬼,要是你没流口水,我就信了你来拿味儿了!

    刘鸿坪:“哇!大司农大统领对将士们一片苦心啊!看看咱们大司农眼泪都从嘴角流下来了,真让人感动啊!”

    全场鼓掌。

    厨子能怎么办?那就整吧?

    在场的人,都想吃这新式的火锅。

    一时之间,满屋飘香。

    很多人被呛得受不了,干脆端着桌子出去露天开吃。

    渐渐地,一条街经历了打辣椒的恐怖辣味,煮辣椒的恐怖辣味,又散发出诱人而醇厚的香味。

    路人脚步都慢了。

    怎么……这么香?!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