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万国来朝!【求订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老告字数:3981更新时间:25/04/06 20:12:57
    地中海某处,曹操的龙魂正在云层上,俯瞰下方的千里沃土,并张口收摄山河地脉中的灵韵。

    自古就有山水藏绣,万物承袭地脉之气而诞生的说法。

    神州历代的墓葬,都选择奇山秀水之处入葬,以期死后能得地脉蕴育,向死而生。

    这就是由来已久的风水学说。

    曹操麾下发丘,摸金一脉,在一些古墓里获得的典籍,也阐述了相关学问,称地脉灵韵为龙脉。

    其中又有大小龙脉,龙源,祖龙等不同的地脉等级。

    曹操的龙魂,便是在吞纳摄取罗马来自地脉,风水中的灵韵。

    龙魂跨越山水,掠夺山河神秀。

    曹操在罗马,帕提亚两地狂薅羊毛,壮大己身。

    结束战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龙魂游历在罗马的山川之间,抽取出一道道龙形气机,吞噬炼化。

    祖龙的体量,与日俱增。

    还有种说法叫人杰地灵。

    人才的诞生和山川河流,地脉水土,息息相关。

    曹操不仅是为了强大龙魂,也是在进行东西方的气运之争。

    而吸纳罗马等地的风水气运,此消彼长,亦将推动天地间更为浩瀚的气运往东方倾斜。

    这一日,地中海的无边汪洋上空,龙魂从云端探首,对着海面汲取纳气。

    下方壮阔的海面上,大浪翻腾,海水倒悬,竟有一条山水之气凝聚的巨型龙脉,被汲取出来。

    那龙形气机亦是体量庞大,如一座山脉,从地下被拔取浮现。

    祂掀起巨浪,抗拒龙魂的收摄,想挣扎逃走。

    整个地中海都在震动。

    但其身上的气息,不断崩解,被龙魂所吞噬吸纳。

    海面上,出现了末日般的景象。

    大浪足有数十丈高,整个海洋都在颠簸。

    大地深处传出一阵阵轰鸣。

    这条被罗马地脉围绕在中央,藏于深海的龙气,是罗马的地脉灵源,和神州的龙脉一样。

    某种意义上,它就是罗马人的‘祖龙’,是罗马的人道大运汇聚山川地脉之气,蕴育万年所成。

    曹操操纵龙魂,将其吞了,将得到无穷的好处。

    而西方的地脉之下,则要灵韵大损,积累了千百年的神秀之气,被夺走。

    那地龙全力挣扎,发出惊天的咆哮,诱发了地中海周边的大地震。

    但它的挣扎抗拒,注定是徒劳的。其气运一点点被龙魂收取。

    最终,那地龙的身体崩溃,破空而起,被龙魂彻底吞纳,炼化成了自己的力量。

    轰隆隆!

    此一刻,天地间电闪雷鸣,仿佛有传说中的仙魔在渡劫。

    曹操的龙魂,再次蜕变。

    从外观上看,祂彻底变成了祖龙,通体漆黑。

    祂除了眼瞳深处,有一道暗金色的竖瞳纹,再看不出其他颜色。

    祂的身形,收敛缩小可化为尘埃,舒展身躯可无量大,龙威浩瀚。

    曹操为了抽取吞纳罗马,帕提亚的山河地脉灵韵,耽搁了半载之久。

    所得气运之厚重,匪夷所思。

    但奇怪的是不论他如何吸取山川地脉灵气,龙魂的进化值达到99.9以后,无限接近大圆满的层次,便停止了增长。

    任凭如何累积灵韵,都不再变化。

    此时的龙魂,背后的龙脊如山峦起伏,身上气机流淌,犹若长河。

    祂的龙目一次开阖,便是一次白天和昼夜的轮替,背为阳,腹为阴,处处呼应天地间的玄异。

    在这年入秋后,曹操才正式踏上归程。

    此番西征,其战利品之多也是历次征战之最。

    罗马,帕提亚不仅没有了神将。他们的神石甲胄,神魔石板,罗马的众神礼赞等国器神物,皆成为大魏的战利品,随魏军一起东归。

    “子脩,你随为父西征,都有什么收获,说来为父听听。”

    大军东归的路上,曹操和曹昂骑在马背上,边走边交谈。

    “儿是有些想法,正要求教父皇。”

    曹昂整理了下措词,徐徐道:

    “儿见父皇所行,多是权衡形势下的纵横术,并非一味用兵。

    比如对帕提亚,先溃其主力,让帕提亚之主迫于形势,为父皇所用。”

    “若不能借帕提亚为用,就算再打上三年五载,也不可能跨越数千里,这么快打到罗马去。”

    “到了罗马,又以帕提亚为饵,诱罗马人不断往前线增兵,一战大溃其主力,后边就好打了。

    但若无帕提亚人的船舰支持,我们想攻占罗马王都,沿陆路层层突进,可能穷数十年之力也难做到。”

    “儿观此次西征,父皇思虑周详,是在利用各方以达成我们自己的目的。

    父皇带领大魏,正在左右天下的局势,当真谋算惊人,雄才大略。”

    曹操笑了笑:“非是我谋算惊人,你应该学会用人,用谋。

    我大魏当前的境况,得益于众文武的协力,绝不是一人之功能完成的。”

    “前几年我神州内乱,天下崩溃是大不幸。但乱世取材,英杰辈出,汇聚他们到帐下,又是大幸,方有了今日远征的成就。”

    曹操,曹昂,和一众文武沿路交谈,得胜归朝。

    路途漫漫。

    曹操走的不快,仍是沿途收摄地脉山河之气,往东推移。

    这方世界的史书,为此次远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载:帝西征万里,功显于天地,列国以溃,归来所得,绵延百里而不尽。

    山河地脉灵秀之气,随帝东归,神州灵韵大增……

    到了次年初春,远征的大军返回贵霜,进而回到西域。

    盛夏时节。

    荀彧等众臣,一众家眷、妃嫔,子嗣儿女,齐出邺城来迎。

    众人在黄河南岸相遇。

    期间自有一番热闹,举国同庆。

    细算时间,距曹操从西域月牙泉和妻女分别,已历时近三载。

    而从他登基建国,到此时,已近十年。

    他当年曾许下大愿,十年一统神州,再许他十年,扫平四方诸夷。

    如今归来,诸事皆定,算是还了当年大愿。

    曹操回到邺城那天,举目四望,视之所见,莫非王土,天下归心,魏旗漫山,终究还是到了该止戈收兵的时候。

    这个止戈是指他自己,未来不会再亲征了。

    至少在这方世界不会再亲征。

    他已纵横万里无敌,没有再亲征的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回来,见到了道尊。

    他出征的时候,道尊等人在秦岭大墓内,跟着那口帝棺,发现了许多秘密。

    道尊也得以找回了许多记忆。

    他对四号大墓也越来越了解。

    一干人最终在道尊带领下,找到出路,上个月方从山腹中出来。

    在邺城,曹操和道尊碰面,进行了一次长谈,解开了许多的疑惑和秘密。

    “你说有很多古帝和得了大机缘的先贤,都曾寻觅过那条路径,成仙的路径。

    而其终点,可能就在秦岭大墓深处?!”

    “没错。但那是通往天地之外的路,未必就是成仙的路径。

    需要身怀大修行,才有望去触摸那道门楣,获得走出这方世界的机会。”

    “传说中老子骑牛而去,秦皇化祖龙破空,武帝晚年多次登泰山大祭。他们未必都是为了求长生,而是想走出去,去看看世界之外。”

    “他们有可能在天地外,但也可能在寻觅的路上死了,尸骨腐朽,尘归尘,土归土。”

    曹操转而反问:“你说自己回忆起了很多事,那你真正的身份,记起来没有?”

    道尊就盘坐在他对面,偏了下头:

    “我只记得自己传授过张道陵,其他所有记忆,都和四号墓有关。”

    “我可能是四号墓的守墓人,某次离开墓葬,遇到张道陵,传他道门术法。

    我还分化了一缕神念在他体内,与他共融,所以你说我是他也可。”

    “对于我原本的来历,我有些猜测,但不能确定。”

    “我怀疑自己是来自某个破开天地之门,进入四号墓的古人,离开前留下的后手。

    他怕进入四号墓深处有意外,分化了一缕意识,寄托在我现在的身体内,所以我的意识不完整。

    或许彼端的天地有答案,我来见过你,不日就将再入四号墓,不会再出世了。”

    “如果不能打开彼端的天地之门,我将自囚于墓葬之中。”

    曹操在龙魂不断进化后,也看见了天地背后的脉络。

    他如今打开空间壁,并不困难。

    但空间背后很不稳定,来自大自然的凶险,无处不在。

    那是空间乱流。

    道尊,乃至老子,始皇帝,武帝等人千辛万苦寻找的‘长生’,其实就是一条更稳定,能走出这方天地的路径。

    显然,许许多多的线索,都指向了四号墓深处。

    昆仑山的仙宫,黄河大墓,泰山祭坛,都和这条路径有关。

    且这几处位置,通过某种玄之又玄的方式,相连互通。

    道尊他们在墓中看见的棺椁上的古帝,明显也是在寻觅那条路。

    道尊说:“我猜测,在泰山献祭,可能会影响四号墓葬,呈现出那条路径。”

    “你以国运在泰山大祭后,那墓中便出现了许多沉寂已久的存在,离奇之事接踵。

    那墓内发现的帝棺,一直在游荡,我们跟着他,在四号墓居然也找打了一座五色祭坛。

    那位古帝在祭坛旁徘徊多日,才重新隐去。”

    曹操心忖武帝晚年一次次泰山献祭,参照道尊的分析,是说的通的。

    武帝大概率是想在献祭后,通过泰山下的祭坛,进入四号墓,开启那条路径。

    但他多次尝试,显然都以失败告终。

    这天过后不久,道尊便飘然而去,进入或者说返回了4号墓。

    曹操这边一切如常,白天处理国事。

    晚上则游走在自家内宫的窗户之间,挨个宫院出入,井井有条。

    曹老板把罗马都打下来了,享受享受实属正常。

    再则家眷们孤寂已久,正是该埋头操劳的时候。

    西征回来的第二年,大魏的南北大运河全部完工。

    两年后,东西直道也铺设贯通。

    期间曹操让许褚,太史慈,甘宁进行了一次远途的大航海。

    两大神将为辅,一路横跨大洋。

    在东西直道建成的次年,一行人出海回来,前后历时三载,从大洋彼岸,带回了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子。

    此时的神州,粮谷丰盈,风调雨顺。

    连续得到占城稻,玉米,土豆等作物后,粮食问题进一步解决,神州遂迎来了人口的暴增期。

    加上曹魏击溃各方,从西方各国带回来的诸多俘虏,吞纳贵霜所得人口,天竺附庸过来的奴役等等。

    往后数年间,人口持续攀升,在西征回来的第五年,大魏的人口达到九千余万。

    曹操考虑过开发煤炭。

    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给后世留一些资源,过度的跳跃式发展,未必是好事。

    当内外诸事顺遂,大魏的国力已进入新的阶段。

    曹操传告各方,准备再次大祭天下,召诸国来朝。

    大魏延武十五年,天朝魏国行祭,帝传谕旨,于是各方来朝。

    这次来朝,人数乃历次之最,万国皆至!

    Ps:正在写结局……再求一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