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天策上将的战法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吃不起肉肉字数:5182更新时间:25/04/05 00:01:12
    天策上将最擅长打防守反击战,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如何抵御李世民的防守反击,这就众所周不知了。

    你知道他要这么打,但就是防不住。

    挺让人绝望的。

    而苏定方、薛仁贵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

    “天杀的老李!他不是一直龟缩着的吗?怎么今天走出龟壳反打出来了!”

    后撤的路上,苏定方气急败坏,也顾不得顶头上司的生物爹的面子了,破口大骂起来。

    薛仁贵也是满脸苦涩:

    “我们之前的几次袭扰,对方打不还手,恐怕就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

    嘶!

    苏定方猛地一拉马缰,一个急刹车,几乎让坐骑人立而起。

    薛仁贵一惊:

    “老苏你干嘛?别浪费时间了,赶紧撤啊!”

    “不能撤!”苏定方的神情相当严峻:

    “兵败如山倒!”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撤退就像拉肚子。

    硬撑着一口气还能憋住,一旦稍稍泄劲,那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收割溃兵,正是李世民及其骑兵的强项,败者方的结局往往不太好看。

    “你说得对!”

    薛仁贵又是一乍,也赶紧勒住马,挥舞将旗,接连下达命令:

    “全军立即停止行军,原地固守!殿军结阵,骑兵两翼待机,准备迎击追兵!传令,速向本阵求援!”

    让撤退的败军回头反打,就像一艘高速帆船在满风的状态下原地一百八十度调头。

    稍有不慎,就会被撕扯得粉身碎骨,组织溃散。

    但是,明军到底是明军,组织度那是相当有保证的。

    在指挥官的急促命令下,居然真的立即调转枪头,大无畏地直面追兵,严阵以待。

    “好兵士!”

    唐军大本营设在后方的高地上,李世绩全程关注着局势。当他看见后撤的明军士兵一百八十度转身,排出迎敌阵列,流畅丝滑得宛如一人时,下意识地感慨了一句。

    论指挥战术,老苏小薛到底还是差他李世绩一筹。

    但是明军士兵优秀的战斗素养和组织能力,弥补了这一点。

    “大好兵士,竟能比我大唐军队还要善战。可惜,可惜……”

    李世绩心中不免升起了惜才之意。

    本是同根生,唐、明两军若是能联合,那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足以将四方蛮夷轻松愉快地全部推下海,而不必憋屈地搞出半吊子的“羁縻”政策。

    但是,惋惜归惋惜,工作归工作。

    两边的立场是有你无我的敌对关系,作为唐军大总管,他尽心尽责地下达剿灭“残匪”的命令:

    “骑兵包抄,步兵压上,围歼之!”

    能吃掉一块敌人是一块,他是这么想的。

    “你这么想就错了。”

    一个浑厚中略带些含糊的声音,在李大总管的背后响起。

    李世绩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回头。

    果然是李世民陛下,坐着他的小车车,亲自来朔州前线了!

    “陛下?!您不是在代州坐镇吗!”

    李世绩几乎尖叫起来。

    如前所述,现在的前线战况像千层饼一样。南边代州的唐军本阵,和北边朔州城外的唐军大营之间,隔着什么呢?

    也没什么,也就隔着李靖率领的明军大部队而已。

    考虑到陛下不会飞,要想绕过一整个明军,过程有多惊悚根本不敢想。

    “前线有我,陛下您怎么能以身犯险……”李世绩一阵后怕,背脊立刻沾满了冷汗。

    “朕这辈子身先士卒、以身犯险的次数多了,也不差这一次。”

    李世民道:

    “朕身为主帅,大战在即怎么能稳坐后方?朕只是行军慢了点,不代表完全不能动!”

    作为因为太莽而死了六匹战马的马上皇帝,脑梗也不能阻挡他奔赴前线、共襄盛举的脚步。

    如此盛大的会战,怎么能缺了他天策上将呢!

    李世绩还要再劝,被太上皇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

    “别浪费时间了。

    “你做事就是拖泥带水,朕在代州干坐几天也没等来你的捷报,不得不亲自出山的。”

    自从梗死的脑血管替他打开了思路以后,李世民越来越放飞自我,说话越来越毒舌,越来越向他的某位不孝子靠拢了。

    李世绩被羞得老脸一阵红一阵白,又带着点武将的不服气,把话题带回了正事:

    “陛下为何批评末将的战法不对?难道不该对那股溃兵包抄合围吗?”

    李世民点头:“是的,不应该。”

    李世绩更不服气了:

    “末将愚钝,无法揣度圣意。不能将敌人包而围之,这不就把歼灭战打成击溃战了吗?”

    李世民嘴角一勾,点头道:

    “就是要打击溃战。”

    老大的态度过于离奇,让李世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难道太上皇陛下也怜惜明军将士,不忍心下重手,要对他们网开一面?

    不会吧……

    “所以说,你的战略格局不行。我军的目标是什么,世绩?”李世民反问。

    “呃……消灭李靖部,一举扭转我朝的颓势?”李世绩试探着回答。

    “是的,我们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李靖的主力。”李世民训斥道:

    “你说得挺好,可是怎么在实际作战中,却只拘泥于眼前的前锋部队呢?

    “对苏、薛部网开一面,才能将李靖部一网打尽!”

    李世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番矛盾论的发言可能有点道理,但是这番发言有点道理不大可能。

    “你姑且看着吧。”

    李世民懒得搭理愚钝的手下,全神贯注地盯住前线,撸起袖子大秀操作。

    “传朕的命令,以步兵猛攻苏、薛部的正面,两翼骑兵,不动!”

    他嘴角露出一抹兴奋的笑容。

    …………

    “苏定方、薛仁贵率部后撤时,遭到敌人反击,后路被敌军骑兵切断,需要支援?”

    大本营中,李靖反复咀嚼着这则情报的意味。

    “切,无能之辈,去打人被人家打回来,难道自己爬回不来?居然还有脸来求援!”侯君集的态度不是很友善。

    李道宗闻言皱了皱眉,责备道:

    “君集,话怎么能这么说?友军有难岂能不动如山?

    “唐军屡屡坚守不出,这次趁我军放松警戒突然发动反击,显然是蓄谋已久。”

    大唐人或许没听说过“狼来了”的寓言,但是这故事的精髓还是懂的。

    “啧……我只是责怪他们行军不谨慎,又没有说见死不救。”

    侯君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草草地对李靖大总管做了个揖,道:

    “就由我去支援他们吧。

    “被他俩坑进去的那支前哨部队,都是老兵精锐,要是被歼灭了还怪心疼的。”

    侯君集虽然性格桀骜不驯,和同僚的关系也就那样了。

    但是对大明、对李明陛下的大业,他的忠诚是挑不出一点毛病的。

    事到如今,老侯也是很心烦。

    派老苏小薛带着精锐去打前哨战,不就是因为大部队补给枯竭,动弹不得吗?

    现在却又来求大部队出营支援。

    那么一开始派出前哨的意义何在?还不如大部队直接出动,一波莽过去。

    “有劳你了。”李靖赞许地微微点头:

    “苏定方、薛仁贵虽然被打了一个出其不意,但是遭追击时就地固守,以免部队发生溃退,这应对之策没有毛病。

    “君集,你也不必对他们过于苛责。”

    侯君集不屑地切了一声:

    “知道了。”

    说罢,他揣着兜鍪便要出击。

    还没走出主营帐,传令兵又来报告:

    “唐军全线压上,我军先锋寡不敌众,战线支撑不住,开始向后溃散。

    “情势十分危急,请本阵速速救援!”

    “什么?打一个先锋,值得他们动用全部兵力吗?!”李道宗吃惊地站了起来。

    据他所知,唐军的补给水平也就和明军半斤八两吧?

    空着肚子的大军,这么轻易就全军出动了?

    只为了围剿一小股先锋?

    “看来他们想玩个大的啊!老子奉陪到底!”

    侯君集的双眼有熊熊火焰,说着便要向营帐外走去,恨不得立刻跃马提槊,将唐贼挑于马下。

    “且慢,‘击溃’?敌方的骑兵呢?”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让李道宗愣了一下,侯君集不耐烦地撇了撇嘴。

    两人同时望向上峰。

    李靖不知何时站了起来,温和的表情烟消云散,神情异常冷峻。

    不用看地图,整个战场的形势,都已经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根据先前的情报,苏、薛二人的部队是被敌方骑兵包抄,陷入了被歼灭的危机的。

    可是上一刻“歼灭”,怎么现在就成“击溃”了?

    一词之差,可能蕴含着战局的重大变动。

    而这个变动,又暗藏危机……

    此时,李靖整个人的气质为之一变。

    从好好先生李卫公,变回了凌厉肃杀的战神李靖。

    这让他的两位不大好说话的手下,立刻变得很好说话了起来,愿意耐心听讲。

    传令兵更是被震慑得瑟瑟发抖,不敢耽误,将所知道的和盘托出:

    “回大总管,敌骑兵似是向两翼退去了。”

    也就是说,是敌方主动为我军溃兵打开了逃生通道?

    为什么要网开一面?

    有好生之德?

    李靖眯了眯眼,登时双眼圆睁,急促地下令:

    “通令全军,扎牢营寨,严防死守,关紧营门,绝不得离开营地半步!”

    什么?!

    李道宗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望向了正要出营支援友军的侯君集。

    侯君集自不必说,铜铃大眼越瞪越大。

    不出营,怎么支援被敌军碾压的先锋部队?

    难不成用意念吗?

    “立即告知苏、薛二人,大部队不会提供支援。让他们尽量收拢部众,向太行山方向撤退,不可回营!”

    李靖的第二则命令,更是让在场之人惊骇无比。

    合计着关闭营门不是为了防唐军,而是为了防自己人?!

    这不是要把苏定方和薛仁贵,以及他们的部队,卖了个干净吗!

    侯君集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

    要不是现在李靖的气场压倒了他,他才不鸟这个鸟命令,早就抗命出营了。

    “还不快去!”李靖立喝一声。

    传令一个激灵:“是!”

    他不敢看那眼睛血红、仿佛择人欲噬的侯君集、李道宗二人,更不敢看那如同杀神一般的李靖大总管,低着头匆匆退下。

    “呼……”

    做完上述争议极大的布置,李靖好像整个人被掏空,轻飘飘地又坐了回去。

    侯君集立刻向上司吼道:

    “这是为何?”

    这已经是他态度最好的一集了,按他正常的脾气,早就上去给李靖两个大电炮,然后夺门而出了。

    他上火也是有理由的。

    向太行山撤退,说好听点是“撤退”,说难听点就是“全军覆没”——

    不是士兵全部被杀或者被俘,而是山地地形太复杂,部队编制会被打散,组织度会掉光。

    这样的部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在残部得到整编休整以前,基本等同于全军覆没了。

    明明可以救回来的部队,却又要送掉,这是什么战术?

    献祭流吗?

    似乎是听见了手下的心声,李靖开口了,声音里充满了疲惫:

    “你们知道,什么力量能让一支军队迅速崩溃呢?”

    侯君集哼了一声,不想搭理这个无聊的问题。

    李道宗虽然心里也很不爽,但是姑且还愿意应付一下领导:

    “是强大的敌军?”

    李靖轻轻摇头:

    “错,是溃散的友军。

    “残兵一旦带着追兵逃回营,对守军的士气打击是无可估量的。”

    侯、李二人一时无言,反复回味着这段话。

    李靖缓缓补充一句:

    “天策上将最擅长此道。

    “他的防守反击战术,从始至终就是围绕敌军的‘溃兵’做文章。”

    …………

    “我军的支援怎么还没有来?!”

    前线,苏定方嘶哑得呐喊着。

    他的嗓子都快喊冒烟了。

    “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传令没有将我们的求援带到?”薛仁贵同样也是满腹疑问。

    为了防止部队在后撤途中被追兵收割,他们硬是顶着逃跑的本能,原地驻防,硬顶着敌人的轮番疯狂进攻,已经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极限。

    按说他们离本阵并不遥远,支撑的时间足够援军打好几个来回了。

    然而,他们豁出性命苦苦支撑,却连半个援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两军展开了白刃战,战况激烈而残酷。

    时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过去,明军一直撑到了夕阳西下。

    在逐渐昏暗下去的光亮中,唐军乌央乌央地涌上来,仿佛永无止境。

    “真是见了鬼了!对面是把整个身家都压在我们上面了吗!”

    苏定方亲自弯弓搭箭,射杀冲到阵前的敌军先头部队,在战斗的间隙忍不住激烈吐槽。

    “我不道啊!”薛仁贵更是杀得意识模糊。

    但是战场杀戮也让他的感官变得敏锐。

    在暗下去的日光中,他发现,挡在部队后方的唐军骑兵好像撤走了。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

    没有看错,己方和本阵之间一路平坦,没有阻隔!

    “唐军在琢磨着什么呢?在正面全力向我们攻击,却悄咪咪撤走了在我们背面的包围?”

    薛仁贵向老伙计大声询问。

    苏定方也没有多少余力思考了,随口应道:

    “是不是想把我们骗出阵地再杀?”

    “恐怕就算不把我们骗出去,我们也差不多要被杀了吧?”薛仁贵指指前方。

    在夕阳投下的阴影中,唐军源源不断,离他们俩几乎只有咫尺之遥。

    “怎么又和你一起陷入险境了?”

    苏定方都无奈了。

    “彼此彼此。”

    薛仁贵同样苦笑。

    两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道:

    “撤?”

    “好!”

    在这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就算是单兵素质够硬的明军,在撤退途中也几乎不可能保持组织,是九死一生。

    但是,后方支援迟迟不来,他们如果继续头铁杵在原地,那就是十死无生了。

    虽然不愿意,但形势所迫,他们还是愉快地决定了——

    风紧扯呼,撤回大本营,看看本部支援那么摸慢到底是怎么个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