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没想到的结果!姚广孝的建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姜阿山小树字数:3940更新时间:25/04/04 22:45:00
    弹劾三法司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除了上陈朝廷,请求对他们三人进行严惩之外,许多奏章中,还翻出了不少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

    朱允熥看到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

    这些朝中大臣,几乎个个都化身成了查案的高手。

    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的过往,都被查了一个底朝天。

    从前与什么人说过什么话,抱怨过谁,对谁谁谁的态度不好,可见人品不佳。

    曾经出言骂过人,说过恶语,足以证明其无教养,无德行。

    与兄嫂不睦……小时候读书便不听老师的话,可见品性顽劣。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连三岁尿裤子的事,都被翻了出来,还言词凿凿,这一定是故意的,是为了折磨父母,可见其生来便对父母不孝!

    很快,大臣们就给杨靖、袁泰、周志清等三人都编织了几十条大罪。

    与黄子澄狼狈为奸,勾结倭寇,阴谋造反,这自然是第一大罪。

    其他还有诸如贪污受贿,不孝,结党营私,与民争利……等等。

    总而言之,凡是能想到的罪名,全部都给安上了。

    就差没有说他们还在襁褓中时曾经哭过,那也是不孝的父母大罪了。

    偏偏还写得有模有样,条理分明,言词慷慨激昂,说服力极强,可信度拉满!

    “到底是读书人,罗织罪名的功夫确实到家!”

    朱允熥由衷感慨。

    不过,这也让他多了几分警惕之心。

    日后看这些大臣对别人的弹劾,乃至审案问罪的结论,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要不然,就很容易被误导,信了他们的鬼话!

    与这帮朝廷大臣编假话瞎话的本领相比,后世电信诈骗啥的,简直是弱爆了!

    不过,朱允熥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黄子澄关在守卫森严的刑部大牢里面,齐泰是怎么与他私下暗通的呢?

    这一点,他肯定是要查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带齐泰进入狱中,与黄子澄密谋一事,并非集体犯案,只有袁泰一人?”

    看着姚广孝上交的调查报告,朱允熥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之前齐泰说朝中官员集体反叛他,所以自己才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随意出入刑部大牢……

    朱允熥心中亦是这般猜测。

    此案涉及的官员,必定不少。

    不料,姚广孝进入深入调查之后,得到了结果,却与他的猜测大相径庭。

    自黄子澄案开审之后,左都御史袁泰几乎每天都会带一个人,进入刑部天牢,给黄子澄送酒送菜。

    而这个人,正是齐泰所扮。

    刑部守卫天牢的狱吏狱卒,因为见前来的人乃是堂堂的左都御史,且他又是朝廷钦定的黄子澄主审官,对他带人进入监牢,自然不会阻拦。

    于是,齐泰便得以与黄子澄串通密谋,写出那么多栽赃陷害的供状!

    自始至终,刑部尚书杨靖、大理寺卿周志清,都被蒙在鼓里。

    只因袁泰向狱吏交待了自己乃奉密令来办事,不得透露给外人,包括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

    听到朱允熥的疑问,姚广孝点了点头,道:“正是。”

    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调查。

    “我审问了刑部所有狱吏和狱卒,以及一干官员,所得的结论,亦是一般无二。”杨士奇也在一旁道。

    一切水落石出!

    朱允熥长长叹了口气。

    所谓的层层防范措施,仅仅因为一名高官自称有密令,便荡然无存。

    但细想起来,却又合情合理。

    就好比后世巡捕,抓了一个重犯,关在监牢中。

    严禁其与任何人见面。

    而这时候,省公安厅厅长亲自跑过来要见重犯,谁又真的敢拦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

    更何况还是大很多很多级!

    所谓的办事程序,对于阻拦普通人,确实非常有效。

    但在权力面前,其实又是不堪一击的。

    都察院是什么样的存在?

    毫不夸张的说,里面随便一个御史出来,都是见官大三级!

    满朝文武官员,谁不怕都察院?

    更别说袁泰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老大!

    刑部的低阶官员,狱吏,又怎么敢不听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命令呢?

    而且,他本身就是来审案的官员啊!

    袁泰身为主审官,要见黄子澄,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只有带人进去这一点,在程序上有些瑕疵。

    但是,这种事情,对普通人肯定是严格要求。

    然而,对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就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了。

    更别说,齐泰还自称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

    这就更不可能阻拦了。

    在这个时代,奉密令办事,还真的非常普遍。

    而且,往往是只有口谕的密令。

    谁又会真的去找堂堂的太孙殿下,核实密令的真假呢?

    刑部办事的官员和看管监狱的狱吏,级别很低,他们也没有资格来见太孙殿下。

    “这种事情,永远也无法避免。”杨士奇笑道:“我现在不办任何手续,去六部里任何一个部门,自称奉太孙殿下的口头命令,前来调取文件,没有一个部门会拒绝我,也没有一个部门敢拒绝。”

    朱允熥张了张嘴,最终啥也没说。

    杨士奇说的是事实。

    所谓的印章,签字,文件,令牌……等等,都是为了认证这个人的身份。

    说到底,人,才是最高凭证!

    如果朱允熥派身边的普通随从去办事,是一个生面孔,那对方一定会仔细核实,光有令牌不行,还得朱允熥亲手签发的命令。

    甚至看了签字的命令,都不一定相信,仍要通过其他渠道再核实。

    但杨士奇亲自去的话,那便没有谁会怀疑,也没有谁会去核实什么。

    因为,谁都知道杨士奇是太孙殿下身边的得力助手。

    甚至,杨士奇不直接说是太孙命令,别人也会默认对方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前来办事。

    这就好比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给下面的人打招呼,下面的人一定会默认这就是领导的指示!

    “只要事后能够追责就好。”姚广孝道:“没有办法避免,却可以事后追责。”

    “下面的官员无法拒绝,但能做好登记,朝廷适时派官员巡查相关的记录,一旦发现,立即追查情况,问明原委,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关系重大的案件,一开始便要采取特别的措施。”

    “黄子澄在朝为官多年,与朝中诸多官员皆极为熟悉。”

    “他获重罪入狱,那些官员自然害怕牵涉到自己。”

    “便会想尽办法钻营。”

    “恕贫僧直言,当初太孙殿下将黄子澄关进刑部大牢,并命令三法司去审黄子澄,就应该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太孙殿下若想避免,只需将他换一个地方看管。”

    “无论是将其交由功勋武将看管,还是由新军关押,再或者直接关入东宫,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太孙殿下偏偏将其关入刑部大牢,还令三法司主审此案,也没有宣布要采取任何特殊措施,不就是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朱允熥不由得笑了笑。

    当初他这么做,确实是抱着“钓鱼”的思想。

    看看朝中是不是会有人去暗中营救黄子澄,看看还有谁敢和自己作对。

    否则,即使关进刑部大牢,只要再签发一道即使三法司要见黄子澄,也必须三人齐至的命令,将黄子澄的关押进行提级管理,一开始便宣布采取特殊措施和程序,不许任何官员单独与其会面,那便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朱允熥偏偏没有这般行事,自然有他的用意。

    只不过,朱允熥预想过很多方案,比如对方杀了黄子澄,让黄子澄在狱中自尽……再比如,利用黄子澄的口供咬几个政敌等等。

    这些都没有发生。

    后面发生的事情,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好在最终的结果,却是极好的。

    “此事该怎么处理呢?”朱允熥问道。

    杨士奇道:“眼下朝廷大臣皆曰三人该杀,弹劾他们的奏章堆积如山,太孙殿下可以在此时将他们三人都明正典刑。”

    “也正好借此将三法司都控制在手。”

    “这一回,太孙殿下可是收获颇多啊。”

    三法司是极为重要的机构。

    刑部和大理寺也就罢了。

    它们一个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另一个对案件进行复核。

    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极有权势的部门。

    但从政治角度考虑,最重要的显然是都察院。

    都察院全程监督办案,并且参与审判,还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不仅如此,都察院还有监察百官之权。

    看哪个官员不顺眼,便参他一本。

    都察院随便一个御史,哪怕级别不高,但到了外面,那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

    如果是派遣出京巡查,正七品的御史,有时候比三品,二品大员还要威风。

    在此之前,都察院的权力一直掌握在文官清流手中。

    而今,袁泰作死,朱允熥终于可以将都察院牢牢抓到自己手中了。

    让都察院成为自己的耳目和刀剑,将极大的巩固他的权力地位。

    “阿弥陀佛!”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杀他们三人不难,可太孙殿下想过,杀了之后,又该启用谁吗?”

    朱允熥微微皱眉。

    他手底倒并非没有能用的人,科学派系和大明军事学院里面,都有许多忠心于他的年轻人。

    但这些人还缺少历练,骤然之间,担不起三法司这样的重任。

    “袁泰是必须是杀的,但杨靖和周志清可以不杀。”姚广孝一开口,就让朱允熥深感意外。

    在他心中,早已将这三人都判了死刑。

    “一则杨靖和周志清并未涉案,只是失职之责,这么一查,反而说明两人对太孙殿下并无敌意。”

    姚广孝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两人的过往都翻了一个底朝天,可他们也没有犯过多大的罪,足以称得上清廉。”

    “眼下朝中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上奏折要处死他们。”

    “如果太孙殿下能法外开恩,赦免他们的死罪,那他们往后必定对太孙殿下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要置他们于死地,那他们两个,即使放出来了,在朝中也再也没有了朋友。”

    “虽然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但是不念过往交情,不伸援手去救,对其不闻不问是一回事,请求朝廷将其诛杀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可以弥补,可以不计较,可以一笑而过。后者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杨靖和周志清放出来,两人从此便是朝廷中的‘孤臣’!”

    “满朝文武,皆不可能再和他们结交。”

    “他们也不可能再与任何曾经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结交。”

    “他们二人将不得不做‘孤臣’。”

    姚广孝双方合什道:“私以为,太孙殿下需要这样的‘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