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夺门之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玩蛇怪字数:6545更新时间:25/04/04 21:40:24
    又往医院塞一个。

    朱云峰不是不知道历史。

    但亲自接触后,才能真正发出感慨。

    老朱家还真是各有各的病法。

    马皇后颅内室管膜瘤。

    徐皇后乳腺癌。

    老朱棣一身老年病。

    朱高炽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朱瞻基病重,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尚不知道情况。

    除了老朱身体比较健康,就没一个省油的灯。

    只能说大明皇帝的逆天运气大抵是全被老朱和朱棣给用完了,包括寿命。

    最近这段时间,朱云峰光忙着安排直升机送医。

    之前充的一百万花完了,又给人家私人疗养院充值了三百万,院长和股东们乐开了花。

    妥妥的大客户。

    不过倒也正常,毕竟不是国外。

    在我国,普通家庭的医疗支出其实已经算少的了。

    跟国外比。

    国外稍微叫个救护车,或者医生护士来探视,找你聊几句话就要几千刀乐便宜得太多。

    就这还只是基础费用。

    要是做手术,小手术几万刀,大手术几十万美刀起,医疗保险还不给你报,老外们欲哭无泪。

    所以能在医院花大几百万,哪怕是比三甲医院还要贵两三倍的高档私人医院,那都已经是相当高的医疗支出。

    大概过了差不多两个来月的样子,到了阳历七月份,农历六月份,老朱家几乎相继出院。

    徐皇后术后恢复得不错,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就走了。

    朱高炽的心肌病变经过药物治疗已经成功控制住病情,大抵是不需要手术介入。

    朱瞻基则是劳累过度,还有一些慢性病,属于自己把自己身体搞垮。

    老朱棣则是最后来的,经过检查,他有神经系统、心脑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一类的老年病。

    本来就是慢性病,正常情况下稍微休养一段时间应该能多活几年。

    但他太爱折腾,晚年一直在北伐,结果出兵塞外,行军途中大抵是感染了风寒之类的疾病,加上老年病而死。

    医院这边该做手术做手术,该吃药就吃药,基本上都能够把他们的小命给救下来。

    等到七月的时候,这帮不省心的总算是全都出院。

    朱元璋也要继续去下一个朝代。

    虽然知道是朱祁镇时期,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时候,因而他们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行。

    毕竟纵观大明历史,明朝前期还是平稳渡过。

    朱元璋打江山。

    朱允炆削藩,出现一次靖难之役。

    而靖难之后,从朱棣开始,到朱瞻基,三十二年的时间,大明进入高速平稳发展时期。

    虽说朱棣时期穷兵黩武了些,导致国库耗费不少。

    但仁宣之治,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迅速强大,以至于清朝修的《明史》都对这段时期十分称赞。

    《明史》说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结果到了朱祁镇手里,大明国力急转直下。

    除了精锐之士被瓦剌一网打尽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大明政治动荡便在朱祁镇手中开始。

    朱元璋和朱云峰他们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包括《明史》《明英宗实录》以及其余同时期文人写的杂记。

    如《寓圃杂记》《梦余录》等等,以此真实还原朱祁镇的一生。

    之前他们也不乏有过了解,老朱常看《明史》以及其余各历史学家教授对明朝的研究和点评。

    不过他哪个皇帝都看。

    现在专门研究朱祁镇,倒是有不少心得。

    七月六日,洪武朝乾清宫内。

    老朱看完了东北师范历史学院的罗教授关于朱祁镇的研究书籍,颇为感慨地道:“他倒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

    罗教授的观点认为,朱祁镇不是昏君,也不是英主,是处于历史转折关头功罪相抵的守成帝王。

    他前期昏庸,宠信宦官,滥杀无辜,又让卫所糜烂,政治混乱,对外频繁用兵,对内残酷镇压,令原本在仁宣时期强盛的国力消耗巨大。

    到了后期天顺朝的时候,总算是幡然醒悟,安抚流民,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勉强维持着大明王朝,也算是将功补过。

    只是朱云峰却不这么认为。

    虽说朱祁镇也是他的直系先祖,他们开山老祖一代吉王朱见浚就是朱祁镇的第七个儿子。

    但这并不代表朱云峰就得为他说好话。

    朱云峰摇摇头道:“他最多就是亲征前以及复辟后稍微干了点人事,从拟人变成人而已。功是功,过是过,没什么功过相抵。”

    “大明由盛转衰就是从他开始。”

    “本来仁宣之治弄得挺好,朱祁镇一亲政就开始频繁对外用兵,耗费大明国力,让仁宣之治时期还能过得下去的卫所官兵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并且在位期间开启特务治国,朝政混乱,好大喜功,土木堡之变让鞑靼看到了大明的衰弱,不能因为他后期稍微变好点就觉得他不错。”

    “而且他后期干得稍微好点也是从人民史观来看,对内休养生息,废除殉葬制度,安抚叛乱和流民,让大明百姓日子稍微好过一点。”

    “可从英雄史观来看,他后期依旧是一坨。”

    “给敌人立庙这种操作都能弄出来,还把抗击蒙古的英雄妻儿送给敌人,杀了保卫大明的英雄,二十年脑血栓都做不出来。”

    后世营销号多有为朱祁镇洗白,说什么土木堡之变就是文官集团的阴谋。

    但事实上土木堡之变死的文官比武将死得只多不少。

    连大明内阁首辅都死在那,还有两个六部尚书。

    其余六部侍郎、督察院御史、翰林院、通政司、五寺、六科等文官近五十人。

    反观武将才死十六个。

    文官集团脑子抽了才搞这种把自己弄死的阴谋。

    相比于是文官集团的阴谋,还不如说是朱祁镇坑死文官集团的阴谋,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更令人信服。

    因为朱祁镇在亲政之前,其实并未手握大权。

    大权是在朱高炽的老婆,朱祁镇的奶奶张太后手里。

    张太后重用三杨、张辅等人,协调君臣关系,压制朱祁镇和王振,在朱祁镇未亲政时期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朱祁镇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国力并未衰退,有大半功劳都要归属于张太后,跟他没什么太大关系。

    结果朱祁镇一上位就骚操作不断,重用王振,大修宫殿,频繁用兵,残害臣子,最后土木堡之变。

    夺门之变后更是不断残杀忠臣,迫害弟弟弟妹,给敌人立庙,袁彬忠心耿耿,在他被俘虏期间不离不弃,结果复辟后被他流放。

    不仅治国能力和军事水平堪忧,连人品道德也败坏至此。

    朱云峰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营销号为啥要弄出文官集团的阴谋论给朱祁镇洗。

    “哼!”

    听完了朱云峰的话,朱元璋也才想起了朱祁镇的那些骚操作,怒道:“这厮过去我要抽死他。”

    他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朱祁镇的骚操作,所以之前就已经生过气。

    这次是深入了解。

    只能说老朱也不是不知道朱祁镇有多拟人,只是在已经有了知道朱祁镇干的那些坏事的前提下,忽然发现他似乎也干了点好事,便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在好人身上找缺点在坏人身上找优点也算是人性的一种通病了。

    不过得到了朱云峰的提醒,他之前干的那些坏事就一下子涌入了朱元璋的脑海里,血压那自然瞬间就高了起来。

    毕竟有些智障觉得好人一辈子做了一件很小的坏事就成为了洗不清的污点,觉得坏人一辈子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就成为了道德模范。

    老朱可不是这种人。

    “先看看是什么时候再抽吧。”

    朱云峰默默地摸了摸兜里的辣椒水道:“要是土木堡之前,最多打一顿。土木堡之后,他在瓦剌当留学生呢。要是夺门之变前,那就打个半死就行。夺门之变后的话,老虎凳辣椒水电棍我已经准备好了。”

    旁边小朱棣听了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感叹道:“这世上还是活阎王多啊。”

    “嗯,这次带上所有人。”

    朱元璋挥手说道:“让大家都看看后辈子孙出了个什么孽障。”

    “大朱棣和老朱棣,有两个朱棣咋办?”

    “就带上大朱棣吧,老朱棣太老了,坐个直升机我都怕他把自己吓死。”

    “那好吧,我现在就去叫他们?”

    小朱棣试探性说道。

    他作为朱元璋的使者,在各朝各时期到处跑过,早就混了个脸熟。

    “嗯,你去吧,把他们眼罩戴上,在地窖集合。”

    “好。”

    “我们在地窖等他们。”

    朱元璋站起身,随即虎步龙行,向着地窖而去。

    小朱棣随即先去大朱棣那把他带上。

    接着又去洪熙朝找来朱高炽,然后是朱瞻基。

    三个人都戴着眼罩,朱元璋对他们说道:“这次我带你们破开时空,去后面的大明看看,你们都的性命延续下来,不至于短寿,但也得以观历史,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以此做好提前准备,明白了吗?”

    “是,父亲(皇爷爷)(太祖爷爷)。”

    祖孙三人虽然戴着眼罩看不见,但还是循着朱元璋的声音方向拱手应是。

    如今老朱在他们心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在老朱带着他们上天飞行之后,对于成仙的事情已经深信不疑,如此老朱已经真正神化自己,成为大明各朝的真神仙。

    像大朱棣那边,除了太庙以外,还单独给老朱修了神庙。

    还不是以皇帝身份敕封,而是尊为神武法道太上天神皇帝,颇有点向宋朝看齐的意思。

    后面老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虽然还没有给他修神庙,但也是因为接触的时间比较短,最近几个月才开始接触。

    再过两年,估计老朱也得在他们那边封神。

    “走吧。”

    朱元璋一挥手,几个人手拉着手,摸向了第六个圆球。

    对于圆球的顺序,朱云峰还是有过猜测。

    按照大明君王列表,第一个洪武,第二个建文,第三个永乐,第四个洪熙,第五个宣德朝,第六个正统,第七个景泰。

    因而朱云峰觉得大概率这个时候是正统年间,只是具体是朱祁镇什么时候,倒是不得而知。

    随着空间流转,时空更迭,仅仅是一瞬间,一行人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还是跟之前的几朝一样,出现在了位于北京紫禁城东北角的珍宝馆内。

    只是令人诧异的是,与宣德朝珍宝馆内财宝无数不同,这个时代的珍宝馆内财宝少了许多,好似都用光了一样。

    “咦?我以为越到后面东西越多呢,怎么少了这么些?”

    小朱棣也发现了异样,十分诧异。

    “不知道啊。”

    朱云峰挠挠头道:“先看看吧。”

    “这是哪里啊?”

    季赫给朱瞻基解开眼罩之后,好奇四下打量。

    “应该是皇宫珍宝馆里。”

    小朱棣迈步往大门方向而去,想去看看外面是什么世界。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才刚走到门口处,外面就好似有大批人马赶来。

    “咚咚咚咚”的脚步声音不绝于耳。

    众人来到门口。

    小朱棣推门而出,看到外面一队队卫士走来走去,整个皇宫好像都处于戒严状态。

    一队卫士从珍宝馆门口走过,有人看到珍宝馆大门打开,十分诧异地喊道:“什么人?”

    “哒哒哒”

    还是老样子,小朱棣端起AK就直接朝着下方扫射,随后喊道:“朕是朱棣,过来一个人回话,否则死!”

    AK子弹哒哒哒地打在地面上,顷刻间火花迸溅,把坚硬的大理石地面都射出十多个洞来。

    下方诸多侍卫看得愕然,面面相觑,忍不住吞了口口水,不敢有所动作。

    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喊道:“快来人,有刺客!”

    “哒!”

    小朱棣直接对着喊话那人开了一枪,不过没奔着要人命去,只是打在他的脚边。

    他来新朝代尽量是不打算要人命,一来在这种关口敢冲的是勇士,他还是很佩服。二来杀了人就不好解释,所以尽量以威慑为主。

    为此他开了一枪,接着甚至掏出一枚手榴弹扔向旁边空地上,“砰”的一声,爆炸声音响起,惊起周围侍卫纷纷赶来。

    小朱棣站在珍宝馆大门口,居高临下,控制了下方通向珍宝馆大殿的玉石台阶,端着AK高喊道:“现在朕还在好好与你们说话,再不好好与朕听,那朕就得把你们都杀了!能不能与朕好好说话了?”

    “朕朕朕,你还没当皇帝呢,就摆皇帝样了?”

    朱元璋迈步从门槛处走出来,瞥了小朱棣一眼,很是不满地说道。

    小朱棣讪笑道:“父皇,儿臣这不是威慑一下他们吗?何况在这个时候,大抵是瞻基的子嗣,在这时我已经是皇帝了,都死了好多年了。”

    大朱棣白了他一眼道:“你就这般咒我?”

    “咒我自己啊。”

    两个人互相拌嘴,自己跟自己拌嘴还真有意思。

    不过小朱棣又是开枪又是扔手榴弹,确实起到了威慑效果。

    下方侍卫们一来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来路,二来知道对方手中有厉害火器,因而也没有第一时间冲动。

    带头的侍卫总旗站出来喝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朕是朱瞻基,现在朕来问话,当今皇帝是谁?可是朕长子朱祁镇?”

    朱瞻基走过去问道。

    下方侍卫总旗表情愕然,其余侍卫们也是面面相觑。

    “哒哒哒!”

    小朱棣又对着天上开了两枪道:“问你们话呢?这儿要是没人认识瞻基,就找个认识他的来。”

    大家依旧是惊疑不定。

    主要是不知道咋办。

    对方都穿着龙袍,自称朱棣朱瞻基,他们又都不认识。

    上去拿他们吧,人家手里的火器很厉害。

    虽然没打到人身上,但看地上的洞就知道,打到人身上死路一条。

    何况真上去拿了,万一他们真是朱棣朱瞻基咋办?

    那不要命了吗?

    可不上去拿吧。

    他们作为皇宫侍卫,又正在戒严,于情于理都得上。

    因而大家都拿不到主意。

    过了片刻,还是那总旗说道:“我记得刘千户是宫里的老人了,快喊他过来看看。”

    “快,快去叫刘千户。”

    有人喊道。

    约一刻钟后,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武将匆匆而来,到了近前,看到大朱棣、朱高炽以及朱瞻基的时候,顿时愣在原地。

    刘千户叫刘克恭,是武骧右卫的千户。

    他爹叫刘清,出生于洪武中期,任富峪卫千户,跟随朱棣靖难起兵。

    靖难后担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坐镇辽东三十余年,历任洪武朝、永乐朝、洪熙朝、宣德朝,于正统七年才病逝。

    刘克恭是刘清的二儿子,今年五十来岁,萌父军功担任上十二卫小旗、总旗、百户,一直到千户。

    他历任永乐朝、洪熙朝、宣德朝以及如今的朝代,自然认识大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

    此刻再次见到,记忆当中的影子浮现,顿时骇然下跪道:“臣刘克恭参见太宗陛下、仁宗陛下、宣宗陛下。”

    ‘他们真的是太宗仁宗和宣宗?’

    下面诸多侍卫再次面面相觑,庆幸自己没有轻举妄动。

    “你是刘清的儿子?”

    大朱棣隐约记得自己有个属下的儿子就叫刘克恭。

    “是的太宗陛下,家父名讳清。”

    “现在是什么时候?当今皇帝是谁?”

    “这”

    刘克恭顿时面露迟疑。

    大朱棣皱眉道:“让你说便说,直言不讳就是了。”

    刘克恭只好说道:“昨天皇上还是景泰陛下,但今天早上太上皇复辟了,此时太上皇正在奉天殿处理朝政。”

    ‘夺门之变?’

    小朱棣、朱云峰和季赫三小只对视一眼,顿时明白了是什么时候。

    他们原本推测第六个是正统朝,但之前的圆球去的时候,往往都是各朝皇帝晚期。

    比如第二个建文朝,去的时候就是朱允炆快凉的时候。第三个永乐朝也差不多。

    这样一看,大抵是圆球把正统朝与天顺朝连在了一起,所以中间的景泰朝就变成了第六个。

    如此就恰好是夺门之变的时候,也是朱祁钰快完蛋的时候。那么第七个的话,其实应该才是朱祁镇快死的天顺朝后期。

    “宫中还有多少认识瞻基他们的老人?”

    朱元璋站出来询问。

    由于需要神化自己,老朱并没有告诉他们后来的事情,所以就以带着他们过来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的名义穿梭时间,因而大朱棣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朱祁镇做了什么。

    但老朱却明白,因此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刘克恭并不认识老朱,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大朱棣说道:“这是太祖陛下。”

    “臣参见太祖陛下。”

    刘克恭连忙又磕头说道:“回太祖陛下,有不少。”

    “都叫来。”

    “是。”

    刘克恭连忙招手道:“快去,把孙指挥使、王指挥使、王指挥使同知、卞指挥使同知、阮指挥佥事他们都叫过来。”

    这些人分别是燕山左卫指挥使孙干,羽林前卫指挥使王玉,金吾左卫指挥同知王兴,府军卫指挥同知卞智,燕山右卫指挥佥事阮信。

    京营十二卫负责拱卫京师,同时也是皇城宿卫军,因而从朱棣时期开始,都是跟随他靖难的功勋子嗣后裔担任。

    只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批勋贵子弟战死,因此京营的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

    不过还是有一些二三代勋贵保留了下来,这些人历经多朝,自然也都是认识大朱棣等人。

    此刻刘克恭一声招呼,顿时有十余名在十二卫担任中高层的二三代勋贵过来。

    经过他们的辨认,立即就确定了朱元璋他们的身份。

    身份一确认,那就好办了。

    下面的诸多侍卫顿时以朱元璋等人马首是瞻,皇宫当中原本紧张的氛围以及乱象,也稍稍平定了许多,大批侍卫开始听从召唤,往珍宝馆方向而来。

    等至少聚集了数千卫士之后,朱元璋大手一挥,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