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快告诉魏公,这丫的是认真的!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下雨我带刀字数:4222更新时间:25/04/04 21:37:04
    东城。

    钭黎川、蔡然匆匆回到住所,来到房中,看到楚博、宋建峰。

    “情况如何?”

    楚博见到二人回来,连忙询问道。

    如今城门外,已经开始挖护城渠,眼下他们也去打听过,听说是新任的东城校尉,去请求晋阳令,想要挖护城渠。

    对于那新任的东城校尉,他们打听到的不多,只知道年纪很小,但却被隋朝受封为奋武尉。

    对此楚博不由得很是紧张,毕竟对于攻打太原郡一事,已经商定清楚,魏公已派使者去与突厥商议,请求突厥出兵掣肘马邑、雁门两郡的隋朝驻军,让其不敢乱动,为此不惜把大部分的家底都已经提前送给突厥,作为诚意,也是报酬中的一部分。

    这时候太原这里,绝不能出现差错。

    “哈哈哈!无需担忧!”

    蔡然看着楚博担心的模样,一脸笑意。

    “我们二人已经在唐府打听过!唐茂纯亲自从其兄唐宪口中得知,那年轻的奋武尉,是担心被潘长文刻意打压,故而连夜去见晋阳令刘文静,请求挖渠一事!”

    蔡然见到楚博、宋建峰疑惑,便带着笑容为二人解释道。

    唐宪,字茂彝,乃是唐茂纯的兄长,这件事若非是从唐家唐茂纯口中得知,他们都不会想到,这新挖护城渠的举动背后,还有这些弯弯道道,勾心斗角。

    随后蔡然把在唐府得知的事情,全部都详细的说出来。

    “原来如此!”

    楚博得知所有经过,这才点头。

    对于那潘长文,楚博也是十分了解,知道对方是一个心胸狭隘,又毫无本领之人。

    楚博与其他魏公心腹,以及将军甄翟儿商议后,之所以敢攻打太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找到足够多的木匠,准备好无数攻城机械的木材,只要得到突厥消息,即可立即发兵太原,彼时在城下组装云梯、冲车、投石车、巢车、轒轀车等等攻城机械,一举夺下晋阳,更重要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晋阳守将,乃是潘长文!

    潘长文不过是一个靠着父辈与家族关系的隋将,只要有突厥的帮忙,没有马邑、雁门的援军,魏公的十万人马,加上那么多器械,定能打下太原。

    眼下,既然确定那奋武尉挖掘护城河,是在向隋将潘长文示弱,楚博这才放心不少。

    “将此事派人告知魏公!”

    楚博转头对着宋建峰吩咐道。

    宋建峰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下去派人。

    “你们可有打听到,那年轻校尉,是如何得到奋武尉的封赏?”

    楚博见到宋建峰离开,继续看向钭黎川、蔡然。

    钭黎川听到楚博的话后,与蔡然对视一眼。

    “此人便是当初在清河县,统领隋军援兵,击败张金称的人!”

    钭黎川对着楚博说道。

    “什么,是他!”

    楚博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早前一些时日他就听说过,张金称攻打清河县失败的事情。

    没想到击败张金称的人,居然来到晋阳城。

    “无需太过担心!已经打听清楚,昔日张金称与杨善会交手,加之攻城多日,被其他援军不断阻挠,那少年才能趁机偷袭,击败张金称!”

    蔡然轻声解释道,让楚博不用太担心。

    因为在豚郡那些要地,有隋朝老将杨义臣统领十余万兵马驻守,对于清河县的消息,此前从东方北边传来,也是少之又少。

    方才在唐府内,得知如今这东城内的校尉,居然是领兵击败张金称的人,蔡然也被吓一跳,好在从唐茂纯口中得知一些经过,这才放下心。

    那杨善会的确有一些名气,虽不知道详细经过,但有杨善会的帮助,牵引张金称的注意力,那少年偷袭得胜,倒也不觉得奇怪。

    “何况此番有突厥拖住马邑、雁门守军,我们那么多人马,那么多大型工程器械,一个少年守将,又能如何?”

    蔡然对着楚博说道,随后嘴角露出一些笑意。

    在蔡然眼里,任何顾虑,在脑海里浮现那满山堆积的攻城器械时,都安定下来。

    那张金称失败,不代表其他人也会失败,在魏公的统领下,多年蛰伏,不断从南方,四处寻找会组装攻城器械的木匠,岂是毫无志向仅知杀人的张金称可比的。

    张金称想要做贼,但魏公可不是!

    “话虽如此,但还是小心一些!这段时日定要多加观察、打探,无论如何这次攻打太原,都不能有失,魏公若能得到太原,必会称帝,到时候我等皆是有功之臣!”

    楚博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嘱咐钭黎川、蔡然二人不能大意。

    晋阳城乃是太原的天险要地,河对面的西城内,不仅有晋阳宫,还有囤积无数衣甲、粮食的仓城,只要得到晋阳,便可俯瞰关中长安,以及关外洛阳。

    魏公称帝近在眼前,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小心一些。

    攻夺晋阳,这座东城,乃是第一步。

    不仅仅是魏公称帝的第一步,也是魏公霸业的开始。

    “放心!”

    蔡然听到楚博的话,与钭黎川对视一眼,想到魏公日后夺取太原称帝,想到日后自己等人的功名富贵,心头间便是一片火热。

    得太原,他们都将是大臣之身,再也不是贼寇。

    …………………………

    东城。

    随着新挖护城渠的事情,不仅仅城内到处都是议论这件事的人,就是东城城外,都有很多闲暇无事的世家子弟、士人在观望,看着密密麻麻的民夫,正在不断挖渠、搬土。

    “这在晋阳挖护城渠,这简直就是闲得没事做,这几十年来,从来都是晋阳出兵去攻打别人,还没见过谁敢攻打晋阳的!”

    “可不是,西城城内,都是达观权贵,还有晋阳宫、苍城,都没见挖渠!我们东城挖什么!”

    “听说请求挖渠的,是新来东城的校尉,还是一个陛下特赐的奋武尉!”

    “什么?就这?还是奋武尉?这胆子他配得上奋武尉?”

    在熙熙攘攘的议论声中,无一例外,东城的世家子弟,还有诸多士人,都觉得挖渠是吃饱没事做,令人想笑。

    如今天下各地贼乱四起,别的地方都忙着领兵灭贼,这新来的东城校尉倒好,方才来到东城赴任,第一件事情不是想着如何领兵灭贼,而是请求开挖护城渠。

    这到底是多胆小,才会做出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

    很快,随着时间过去,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关于言论也被更多人听到,继而传得更广。

    城内。

    伏子厚在自己的房子中,在对东城所有将士下达严令,以及施恩收买人心后,便开始进一步的规划。

    “你是说,这里是东城刘家大户?”

    伏子厚指着地图,随后看向胡靖渊、殷天纵几人,见到几人点头后,便拿着笔墨,在东城布图上,将一个住宅圈起来,

    “这是宋家、郑家老宅?那按照这么说,往日他们的家眷子女,都应当在城里,对吧?”

    伏子厚问道。

    胡靖渊、殷天纵点点头,二人对视一眼,不明白伏子厚这是何意、

    如今因为新挖护城渠一事,城内已经对伏子厚,议论得沸沸扬扬,可眼下伏子厚似乎都不在乎那些人的议论,甚至都不去城外监督,带人勒令那些士人止声,反而把他们带到这里,询问东城的世家名门住址。

    “今日的事不能传出去,否则军法处置!等会你们带几个对周边熟悉地势的将士,一起随我出城一趟!”

    伏子厚没有与胡靖渊、殷天纵几人解释太多。

    看着这些地图上标记的地方,伏子厚把这些位置全都记下,日后只要有反贼出现,不管攻不攻打东城,不管什么情况,不管伏子厚自己在不在东城,都会第一时间派人把这些东城世家名门的家眷子女,全部集中到兵营。

    伏子厚太清楚世家名门的秉性,只要不伤及他们的利益,只要不伤害他们,他们不会在乎其他人,不会介意其他人的死活。

    如果反贼包围东城,这些人往往最大概率,会为保存自己的利益与反贼勾结。

    到时候别说带人里应外合,为反贼打开城门,就是他们手里掌握的声誉、人脉、士人,在城内散播消息,都足够致命。

    士气与人心,这是在守城时,不亚于粮食的关键。

    伏子厚不仅需要这些世家名门,不敢私通反贼,更要让他们帮忙鼓舞城内百姓守城。

    “喏!”

    听到伏子厚的话,胡靖渊、殷天纵几人,连忙拱手接令。

    此刻不管是胡靖渊两个旅帅,还是赖伯、周兴尧、马虎儿、吴六子这四个队正,都与城外那些议论纷纷的名门子弟,那些士人一样,不知道伏子厚已经丧心病狂到,随时准备好对东城的世家名门动手。

    这时候,一名将士急匆匆的来到房内。

    “报!校尉,东城已经送来衣甲、粮食!”

    将士对着伏子厚禀报道。

    伏子厚闻言,有些意外,又满是惊喜的看向那名将士,连忙收起地图,随后带着胡靖渊几人走出房屋。

    东城城门外。

    看着渡河过来的一辆辆装满衣甲、粮食的木推车,所有围观的世家子弟、士人纷纷议论起来。

    “你们看,居然还调来那么多粮食、衣甲!”

    “我看别叫奋武尉了,叫龟缩尉更为恰当!”

    “可不是!你们看他那么年轻,也不知道他那奋武尉,是从何而来!”

    在所有士族子弟、世家子弟眼里,都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新来的奋武尉,觉得对方当真是胆小如鼠,特别当看到伏子厚,亲自率领胡靖渊一行人赶来,这时候,一个个东城的男子,以及诸多东城百姓,也终于亲眼看到,他们嘴中的胆小校尉,到底多年轻。

    “核对数量,送去库仓储存!”

    伏子厚明显能感觉到,随着自己领兵到来,议论声很快就变小,随后消失。

    而在众目睽睽之下,伏子厚看着络绎不绝的粮食、马车,脸色中透露着无比满意,毕竟一开始伏子厚也没想到如此轻易,便能得到想要的粮食、衣甲。

    为此伏子厚甚至都已经备好重礼,准备抽个时间,去见潘长文,以及裴寂。

    “派人通知下去,将护城河拓宽一些,越快越好!”

    伏子厚也看向忙碌挖渠的无数民夫一眼,随后吩咐道。

    殷天纵点点头,转身对着一名将士嘱咐下去。

    “走!随我去城外其他地方看看!”

    伏子厚看着这一辆辆马车的粮食,心里无比安定。

    无论如何,自己都已经为西城的普通百姓,做了最大的努力,也算是无愧于心。

    解决粮食、城内隐患后,如今还有第三件大事,那便是坚壁清野,可以给敌人休息扎营的地方,能使坏就使坏,能给敌人观望的高塔,也要标记起来,日后收到消息立即派人放火烧毁,能提供敌人的制作箭矢的竹林也要准备好随时放火,该标记的水源也不能排除,这些地方都能提前埋下动物的尸体、毒药,都让敌人伤亡惨重,甚至引发瘟疫,故而都不能放过。

    这几十年来,佛道兴起,只忙着建司立塔,晋阳都没有好好像样的排查,伏子厚决意,这段时间自己一定要标记个清楚。

    东城城门外。

    得到消息的钭黎川、蔡然、楚博、宋建峰几人,也匆匆来到人群里,当看到一辆辆装满兵甲、粮食的马车,运送进入城内,几人是一脸目瞪口呆。

    这……

    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这一刻别说宋建峰,就是蔡然、钭黎川都惊呆在原地。

    特别是楚博,脸色已经很是难看,看着这一辆辆满载的兵甲,看着一车车粮食,望不到头,还不知道多少。

    “不好!这竖子守城是认真的!必须尽快告知魏公,让魏公立即发兵,不然来不及了!快!!!”

    楚博神情满是慌乱的对着宋建峰、蔡然等人说道。

    看着眼前的场景,天知道再拖下去,这新来的年轻校尉,还会干出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好!”

    说话的不是宋建峰,蔡然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也意识到不对劲,一脸慌神,连忙点头,随后与钭黎川,打算亲自把消息送给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