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秘方研究所通过,独一无二的历史机遇(二合一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凤山鹤鸣字数:6798更新时间:25/04/04 05:07:43
    随后,方言带着小李离开了现场。

    待会儿找到老胡把事儿商量过后,只要他那边没有问题,这公司就可以开起来了。

    其实本来方言以为还是很简单的,结果落实到实处后,才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事情。

    好多是时代特有的局限性,必须要绕很大一个弯子才能做成。

    就算是大家都知道这些事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不做就是不行,现在方言他们这个状态其实已经是开绿灯了。

    不过还好,总体上来说都还算是顺利,目前还没有单位或者个人,要故意卡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

    开车回到了协和。

    重新到了康复科找老胡,黄慧婕却说老胡已经去方言家里去了。

    方言一下就想到,他说了要找小老弟的写功夫剧本的事儿。

    然后就带着小李回到了家里。

    果不其然老胡这会儿已经在和小老弟讨论这事儿了。

    看到方言他们回来,老胡对着小老弟说:

    “瞧瞧,主演来了。”

    “刚才我们聊了下剧情,还是一团乱麻,还没有眉目呢,看看他们能不能给点什么意见。”

    小老弟对着方言说道:

    “哥,我听胡哥说要让小李演武打片,宣传中医,这武打和中医融合在一起,我还真是没什么头绪呢。”

    方言听到后,想了想说道:

    “这还不简单,黄飞鸿知道吗?”

    “黄飞鸿?”小老弟露出个迷茫的神色。

    方言对着他说:

    “最早的电影是1949年的《黄飞鸿传》,由胡鹏执导,关德兴主演,你找陈楷歌或者他爸问问,他们手里应该有不少,那是一个系列的电影,差不多有将近百部。”

    说到这里方言顿了顿:

    “说起来……这个关德兴老爷子也是个传奇人物。”

    这位可是很有名的爱国人士。

    1937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轿车卖掉,献出作为抗日救国之用。

    1938年,赴美筹措抗日基金,成立三藩市救国总会。

    然后积极参与义演和抗日宣传活动。

    1952年的时候在英皇道开设关德兴药局免费为穷人提供诊治和药物。

    1991年的时候华东水灾他率弟子筹得1,200万港元善款,制作20万件棉衣支援灾区。

    1994年华南水灾,他通过《文汇报》号召捐款筹到80万港元购买毛衣送往灾区。

    听到方言说的话,小老弟还没反应过来。作为南洋商人的老胡反应了过来,他一拍大腿说道:

    “对啊,黄飞鸿!这是个好题材!与其我们自己想,不如直接摸着人家过河。”

    “黄飞鸿电影的市场早就被验证过,现在换成小李这样年轻帅气的全国武术冠军来演,一定也可以叫好又叫座。”

    说完对着方言竖起大拇指:

    “师兄你真是天才!刚才我们想半天没想明白,你就来这么一下,就点清楚了。”

    方言笑了笑,其实这东西全是自己从前世抄的答案。

    所以才能张口就来。

    听到老胡也同意之后,小老弟立马点点头说道:

    “哦哦,黄飞鸿,好,我记下来了,我马上就去给陈楷歌打电话。”

    方言对着他说:

    “倒是不用那么着急,你先把手里该写的写完。”

    老胡点点头:

    “对,先写你手里这本,到时候还得拿去香江拍电视剧呢。”

    方言拍拍小老弟肩膀:

    “行了,慢慢来吧,也别有那么大压力。”

    小老弟有些感动,还是自己三哥知道自己累啊。

    “一天写一万字就行了。”方言又补了一句。

    “……”小老弟无语了。

    方言转过头对着老胡说道:

    “对了,刚才我已经去华夏中医研究院那边聊了,他们给出条件还算丰厚,可以在《中医杂志》开设“古方今用“专栏宣传,研究院院士联名签署《道地药材质量承诺书》此外我们研究院出《秘方特批文件》,可以帮忙省去3年国内新药审核流程,也允许使用麝香、虎骨等管制药材,按计划价结算,其他的倒是没什么,不过他们提了个要求,要求咱们工厂用的药材百分之六十都由他们的渠道提供。”

    “我当时也没急着表态,说回来问问你的意思,毕竟工厂那边是你拿主意。”

    胡道虎听到后,对于思考了一下说道:

    “药材其实谁来都没问题,不过60%的话可能有些多,因为很可能协和还有卫生部也会要。”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维持研究院合作关系,又不影响与其他机构合作的中间点,目前考虑到研究院提供的是道地药材和快速审批特权,他们的供应对保证药品质量很重要。”

    “但过多依赖研究院可能会限制供应链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市场需求增加或紧急情况下。”

    “另外,现在国内物资调配是有计划性成分。”

    “研究院作为官方机构,可能在药材供应上有一定的计划指标,但我们作为侨商合资企业,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自主采购权。”

    方言点点头,对着老胡问道:

    “那你觉得给多少合适?”

    老胡思考了下后说道:

    “我的建议是将研究院的供应比例定在40%到50%之间,这样既满足研究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地位,又保留足够比例从其他渠道采购。”

    “当然,话也不要说死了,我们可以给他们说……后面可以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产能和需求变化,每年重新协商比例。”

    “例如首年40%,若合作顺利,次年增至45%,第三年50%,同时保证最低采购量,这样既能激励研究院保证质量和供应稳定,又给我们企业留出调整空间。”

    说罢,老胡对着方言解释道:

    “咱们还需要考虑应急情况下的供应链冗余,比如自然灾害或政策变动时,多源供应可以减少风险。因此,保持多个供应渠道是必要的。”

    “可能他们会有些想法,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一下,比如承诺在药品包装标注“原料由华夏中医研究院监制“,另外每年提供两个南洋学术交流名额给研究院专家。”

    说完他对着方言问道:

    “师兄你觉得怎么样?”

    方言点点头说道:

    “这个本来就该你拿主意的,我没问题,你要是确定的话,明天我就过去给他们说这事儿。”

    一旁的小李好奇的问道:

    “这会儿不是还有时间吗?干嘛不这会儿过去?”

    方言摇摇头说道:

    “太快的话,就显得我们谈的太容易了,我们是在和单位谈,不是和某个人谈,这块儿要搞清楚,明天再过去是很有必要的。”

    老胡和方言这边是私人关系,他们两人可以快速的聊完,不牵扯其他人。

    但是和单位聊的话,那就不是和一两个人聊了。

    此外这事儿目前只是个初步设想,说不定晚点老胡或者方言就有其他更好的想法了,所以这事儿得等到明天才说是最好。

    听到方言的话,小李恍然大悟,突然发现自己练武直来直去的思考方式,不太适合现在这种情况了。

    所以他决定多看,少说。

    不懂再问。

    老胡这时候笑着说道:

    “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拿到华夏中医研究院的这些保障,我也可以拿去和其他单位谈,既然一家给了,其他两家总不可能啥也不出吧?”

    “行,我觉得可以。”方言点点头说道。

    毕竟老胡是侨商,一些国内其他人不方便说的,他说起来就没有一点违和了。

    这就是身份不一样带来的好处。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天。

    一大清早的方言刚上班没多久时间,小老弟就带着电报来医院找他了。

    是香江那边乐苗的消息。

    她在电报上说了可以答应,但是具体事宜需要胡道虎派人去专门谈。

    方言于是将消息告诉了胡道虎,胡道虎那边也立马开启了香江那边的事宜。

    这下算是给他无聊的生活完全打乱了。

    一个人要处理京城和香江两边的事儿,现在总算是不会无聊了。

    这就是要么没事儿,要么事情来了就是一堆。

    方言这边倒是还好,只不过现在身边跟了小李,这家伙现在武术队给他放假,一天练功后也没事儿做,就跑到方言这里来。

    虽然看不懂方言看病的过程,但是看的很起劲。

    后来中午的时候,小老弟说下午要去看北影厂看黄飞鸿的电影,这才把小李给带走了。

    接下来下午的时候,方言就按照和老胡商量好的说辞,去了一趟华夏中医研究院。

    还是昨天的办公室,还是昨天那些人方言对着他们说:

    “昨天我努力聊了一下,侨商那边最后争取到了,先从40%起步,只要药材质量过硬,他答应明年扩到45%没问题!并且包装上专门印咱研究院的名头,南洋客商见了都得认这块金字招牌,另外他说每年提供一个南洋学术交流名额给研究院专家,我据理力争下,争取到了两个名额。”

    赵锡武副院长对着在场众人说道:

    “大家讨论下,有意见的可以说话。”

    接下来立马就有人表态:

    “我同意,方言同志已经为我们争取到不少利益了,而且百分之四十其实也不少了,要知道对面恐怕还有好几家单位在盯着,我们几乎就拿走了一大部分,剩下60%等他们其他人分,就算是对半分也没我们多。”

    然后大家就都纷纷举起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嗯,我也觉得确实不错了。”

    “之前我们要的60%确实有些多,而且毕竟这事儿是胡道虎定的,方言同志这块儿也没办法做太多干预,现在这个结果就挺好了。”

    “那我也赞同,毕竟药品包装上还标注咱们华夏中医研究院的监制标志,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替我们单位扬名了。”

    “嗯,还有两个南洋学术交流名额,其实也挺好。”

    赵锡武院长说道: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么这事儿我看就这么定下来了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

    赵锡武说道:

    “投票表决一下吧,同意定下来的举手!”

    接着所有人都将手举了起来。

    “全票通过。”赵锡武院长宣布道。

    接下来方言就和研究院里负责相关事宜的领导开始走程序,签了好多文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由研究院开始推进。

    他们会尽快在学校里将秘方研究所修建起来。

    而与此同时老胡那边也同样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

    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

    元宵节过后,学校就开课了。

    协和这边的中医团队,因为大学开学,要带走一部分人员,所以最近几天都在做人员调整。

    主要调整的就是经过方言带了这么久时间,带出来的中医院医生。

    他们现在要逐步的负起主要责任。

    其中包括了看诊这块的。

    当然他们技术肯定没办法和方言相比,不过这里面看诊也不都是疑难杂症,普通的症状他们看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协和的中医科毕竟已经是名声在外了,所以社会上还是比较有需求的。

    今天除了是元宵节,也是他们开始接诊的日子。

    一共四个诊室,分别开始接诊。

    方言这个科室主任就在外边盯着,现在已经是两个小时了,基本上还没遇到太大的问题。

    诊室里面也有张延昌和杨景翔他们在守着。

    跟了方言这长时间了,见多了脑子也就开窍了。

    好些事儿不用方言出手,他们就能想办法解决掉。

    只不过方言在外边,他们难免还是有些紧张的,这要是没做好方哥可都知道的。

    不过好在没有出什么幺蛾子,紧张虽然是紧张了点,但是他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医术在应对的时候,能够做到更加的从容不迫了,大部分的情况都不用他们出手,这边的中医师自己就可以处理好。

    “怎么样?到现在还没事儿吧?”这时候一个声音在方言背后响起。

    方言转头一看,喊道:

    “院长。”

    院长冲着他笑了笑,方言这才回应到:

    “目前来说还行,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患者,是一些常见的病患,并没有什么疑难杂症比较难处理的,而且还在里面派的人辅助,张延昌和杨景翔都是从小就学医的,他们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处理好目前的情况。”

    “明天你们就开校了,到时候就忙咯。”

    方言摇了摇头说道:

    “我已经打听过课程了,其实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太忙。”

    “哦?”院长好奇的看一下方言。

    方言对着院长解释:

    “最开始的课程,基本上对我们这些已经开始时间行医的人,没啥用,都是一些很基础的东西。”

    “比如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的实物辨识100种药材,还有针灸基础学,要求背诵默写的中医经典。”

    “这些对于今年大多数的选择考入中医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已经掌握的技能。”

    “只有一部分没有接触过中医,纯新人才会需要这种课程。”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道:

    “所以,我们这段时间相对来说自由的多。”

    “只需要参加一下实践课程,还有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课程只要基础扎实的人,基本上可以不用参加,或者选择性的参加。”

    “所以就算是开学后,最开始的这段时间里,都还是相对来说轻松的。”

    院长点点头。

    方言说道:

    “后面难的,应该是要学习西医的《人体解剖学》还有《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些没有接触过西医的人,完全就是空白的新手,所以读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

    是的,首都中医药的大学里,就算是已经努力减少西医的东西了,但是依旧还是要学习两门西医课程。

    这对于不少从小学中医的人,还是有不少挑战的。

    特别是西医的一些基础和中医就完全不是一回事,方言倒是已经习惯了,但是还有很多人是不习惯的。

    就比如老范,他肯定看到那些课程,脑瓜子都是嗡嗡响的。

    西医体系对于他们道医来说,冲击实在有点大。

    院长听到后,笑呵呵的对着方言说道:

    “但是对你来说并不存在问题,我看得出来,你西医基础其实也很好,甚至可能一些一般的西医在你面前都不够看,从你看西医国际期刊我就能看的出来。”

    方言摆摆手:

    “院长您夸奖我了,西医这块儿我只是做过了解,并没有深度钻研,让我说我能说出个四五六,但是你让我正儿八经的做,我还是不如中医来的好。”

    说完他略微犹豫了下,还是说道:

    “而且……我本人并不认同中西医结合这种理论。”

    “嗯?”院长还是第一次听到方言谈这种事儿。

    方言对着院长说道:

    “我在咱们华夏科学前沿俱乐部里,就已经提过好多次了,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我认为只能够互相辅助,但是不能融合。”

    “我举个前不久的例子,就像是之前西医儿科那边的急性黄疸,他们西医查ALT、AST指标,用葡醛内酯保肝,我们中医是辨湿热蕴结,开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点都不一样,数据虽然都是真实的,但是绝对不能混用在一起。”

    院长当然也知道这个医案,他点点头说道:

    “老实讲,我对中医不了解,但是我也知道中西医的体系根本差的比较远。”

    “中西医融合更多是之前那些年,受到西医冲击后,中医在寻求改变的结果,其中有比较出名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生,但是我在看到你后,我感觉中医不如放弃西医那套,用自己的方式来治病,恐怕还能更好的达成效果。”

    方言点点头:

    “是的,我也是这样觉得。”

    “在我看来,中西医结合,就像是一个人在说中文的时候,夹杂两句英语,不伦不类的。”

    说完他顿了顿,表示到:

    “当然了,这是大环境,想要改变不是我一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

    “有人早我很久就在做中西医结合的事儿了,想要扭转还我还需要更多的力量。”

    要不是这段时间和院长混熟了,他还真不会说这些话。

    听到方言说完,院长笑着说道:

    “哈哈,你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我相信你可以的。”

    “况且,你这个说法,我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以前就有人说过,而且这个人还是西医转修的中医。”

    “哦?”方言惊讶。

    院长说道:

    “哈哈,这个人你肯定也听说过。”

    “是咱们中医办公室以前的顾问医师,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

    方言恍然大悟:

    “哦,是他老人家……”

    院长说道:

    “他是京师大学堂医学馆毕业,系统学习过西医的生理解剖学。”

    “此外还有你们学校的方药中教授,他以前是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的。”

    方言点点头:

    “嗯,这种人其实不少。”

    “张锡纯首倡: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恽铁樵提出“中医脏腑非解剖之西医脏腑“的中医本体论,著《群经见智录》重构《内经》理论体系,陆渊雷在日本长崎医科大学毕业用控制论诠释“中医五运六气“,提出“气象医学“概念,著《伤寒论今释》引入日汉方医学研究成果……”

    方言说到这里的,他想到历代都有这些人,只是他们没有掀翻中西结合的事儿。

    此时他感觉到自己的压力不小,前辈们都没做成功的事儿,自己就的用更大的力量才能做到了。

    他突然发现,明天开学后,一些课他还真得上。

    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为了给那些还是一篇白纸的同学做引导。

    自己编写了教材,那么自己就得在现场,就的用上。

    就的由自己来解释这些东西,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中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需要和西医搅和在一起的体系。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刚才院长提醒他,其实还是有不少中医都认同中医和西医不是一个体系,那么今年这一级招收的这些从小学中医的,应该是最支持这个理论的人吧?

    也就是说,他们天然就应该是自己的盟友,而且绝对是人数最多的一次。

    以后任何一级都不可能有他们这一级的人多了,而且不光是本校,还有其他学校,他们从小学中医的学生,都是支持中西医不能结合的天然盟友,一瞬间方言像是看到了一种可能,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怎么了?”院长见到方言说这事儿,突然陷入沉默。

    他不知道方言是怎么了。

    方言回过神来,转过头对着院长笑着说道:

    “我在想,院长您真是提醒我了,刚才差点忘了个重要是事儿。”

    “啊?什么事?”院长有些懵逼。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