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复制一套道家金针,正月初三“赤口日”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凤山鹤鸣字数:3468更新时间:25/04/04 05:07:43
    回到家里后,方言就在想要不要弄套金针。

    中医金针既是特殊材质的治疗工具,也是独特疗法的代称。

    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温和持久的刺激实现“补而不峻”的疗效,尤其在调理虚寒体质、慢性疾病中展现优势。

    不过这玩意儿,现在可能还真是比较难找。

    可能还得定做才行。

    中医里面用到金针的地方比较少。

    金针更加适合天星十二针这种留针时间较长的情况,患者的舒适度更高。

    除了天星十二针要用,另外它还可以用来做一些特殊位置的针灸,比如1975年的时候,唐由之就曾经用“金针拔障法”给子任先生做了白内障治疗。

    和银针相比,金针的应用始终紧扣“天人相应”的这点。

    需要一点理解才能用的好。

    老范手里那套金银针都有,方言也想一比一复刻一份,不过需要的黄金就成了问题,现在黄金可不是随便能买到的。

    当然想要弄还是可以弄到的,只是有些费周章,方言就在考虑值不值得自己去费这番功夫弄一套?

    老实讲天星十二针相对方言学过的其他针法,大部分病症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反倒是时间耗费更长,所以貌似专门费时间弄一套性价比不高。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能够有这么一套东西的话,相当于方言又多了一种手段,有时候在其他手段都失效的时候,这可能就会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

    一条命和黄金比起来……当然是人命更重要了。

    “老范,你那套针借我我记录下尺寸和样式。”方言来到正厅里,对着正在喝茶的老范说道。

    老范回过头来,问道:

    “你干啥?”

    “照着弄一套。”方言说道。

    老范说道:

    “你要用的时候找我不就得了,金的可不便宜!费那个钱干啥?”

    方言说道:

    “你又不是随时都和我在一起。”

    “那这倒也是……”老范点点头。

    方言对着他说道:

    “这会儿借我记录一下,回头我找人弄一套出来。”

    “行。”老范拿出身上的金银针递给了方言。

    方言在里面找到现在自己没有的样式,然后将其记录了下来。

    分别有:1寸(25mm)、1.5寸(40mm)、2寸(50mm)、3寸(75mm)。

    银针是盘龙柄,金针是紫檀木柄。

    粗细大概在0.25mm到0.8mm的样子。

    方言通通记录了一遍,然后将盒子还给了老范。

    “三菱针你待会儿不要用嘛,先放你那儿。”老范说的是待会儿到了五点,方言还得去刺血的事儿。

    方言说道:

    “我有师父送了一套古九针给我,放血的三菱针我有。”

    老范听到方言这话,这才将自己的针收了起来。

    那边小姑娘身上还有几根针没拔呢,要明天早上才能拿的到。

    方言把尺寸记录好之后,就准备过几天研究院那边上班了,找找他们。

    他们应该有门路可以做。

    当然了,不找研究院的人,找故宫的老季应该也可以。

    不过他大概率不会收钱,所以方言没有选择优先找他。

    ……

    时间过得很快,等到了五点,方言又去了一趟大杂院。

    这次老范没跟着去,说是自己这几天犯冲,见不得人血。

    所以只有方言和赵正义小朋友去了一趟。

    那边的刘老太太已经在门口煎药了。

    方言到了后,上到阁楼上,给小丫头用三菱针放了三滴血。

    放完过后,小丫头忍着没有哭出声,不过眼泪婆娑的。

    看起来可怜兮兮。

    最后还是赵正义小朋友拿了块儿进口巧克力,才给小丫头哄好。

    方言陡然感觉自己这小徒弟很有前途。

    瞧瞧这手段,以后绝对是个高手。

    突然有种自家养的猪会拱人家地里白菜的心态。

    等到治疗完,老太太他们家出去走亲戚的人也回来了,也就是小姑娘的父母和兄弟姊妹。

    这一大家子,挤在一起,方言下了阁楼就感觉够呛。

    和他们交代了几句明天凌晨取针的事儿,然后在小丫头父母恭送下,方言带着赵正义小朋友离开了四合院。

    ……

    当天晚上,为了招待小彭和老范,方言又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地道的四川菜。

    给他们两直接吃爽了。

    彭博竖起大拇指:

    “你这味道做的也太正宗了!”

    范长亭也是吃的满头大汗,夸奖道:

    “巴适!这味道放在以前开个酒楼都没得问题!”

    方言对着他们笑着说道:

    “主要还是你们带的调料好,味道才正宗。”

    中坝酱油确实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主要还是方言的手艺好。

    当然了,也不止他们俩吃爽了,其他人也一样。

    包括了口味清淡的老胡两口子。

    他们没有吃辣的菜,但是依旧还是被其他川菜的味道征服了,要不是黄慧婕不能吃太多味道重的,他们都想去找川菜厨师定上一段时间的饭菜了。

    吃过晚饭,崔长寿和李传武就打算回去了。

    主要是他们今天突然入职,还没有亲自通知家里的人,现在得暂时离岗回去一趟,把事情交代清楚。

    然后从明天开始,他们会长时间的保护老胡两口子,一直到黄慧婕把孩子生下来。

    这期间一定要保证一个人在他们身边。

    等到他们走了之后,家里男人看电视聊天,女的继续打起了麻将来,今天下午的时间,黄慧婕变身散财童子,直接输出来不少钱。

    家里其他妇女们也纷纷产生了兴趣。

    就连朱霖都跑去看打麻将了。

    老范和小彭对着彩色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感觉方言家的年味儿,比他们老家还要浓。

    方言这边写了一份给江油知青办的电报,让明天上午小老弟有空给发出去。

    给那边报个平安,顺便也说明自己这边已经接到人了,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照顾好了老范和小彭。

    ……

    当天夜里,老范和小彭还体会到了方言家里的淋浴。

    本来他们听说过北方的澡堂子,结果没想到这淋浴也舒服着呢。

    一开水龙头就有热乎水,外边寒风呼啸,房间里暖和的想穿背心。

    躺在舒服的床上,老范和小彭感慨,还好有方言,要不然他们今晚上还在和招待所那扇关不严的窗户做斗争呢。

    当天晚上两人舒舒服服的睡了过去。

    甚至连梦都没做一个。

    古话说得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旧时春节有“初三睡到饱”的习俗,一方面是因为大年初一初二老百姓频繁密集地走亲访友,需要好好休息一天来储备精力,以便参加后续更多的节庆活动。另一方面,大年初三的许多习俗,也恰好需要人们待在家里。

    这是源于宋代的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等到再次睁开眼,是听到了外边传来的“哼哼哈哈”的打拳声。

    一听就是侨商胡道虎的声音。

    他们两个也没手表,只看到外边儿院子里路灯的亮光透过窗帘射到房间里。

    在老家的时候冬天就亮的晚,他们以为时间不早了,赶忙爬了起来。

    穿戴一番后走出房门,然后就看到,方言,胡道虎,赵援朝,甚至还有小不点赵正义都在晨练,这会儿天还没亮。

    一个个正都练的起劲。

    “哎哟,不好意思,把你们吵醒了?”胡道虎对着两人说道。

    他打拳就喜欢鬼叫,刚才又情不自禁的吼出来了。

    刚好离老范他们的房间最近,所以就给人弄起来了。

    小彭赶忙摆摆手:

    “没有没有,我们也刚好睡醒了。”

    老范则是问道:

    “这会儿啥时候了?”

    方言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六点过五分。”

    老范他们这才明白过来,这会儿还早着呢。

    一点都没睡饱。

    不过既然起来了,那也不好去睡回笼觉了,看到方言家里人在起床准备做早饭了,小彭便要去帮忙。

    不过被大姐和老娘给赶了出来。

    今天家里做合子,小彭也帮不上忙。

    北方家庭有年初三吃“合子”的习惯,俗称“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和饺子类似,是在两个面皮中夹上馅料,上下捏合成圆形,或再捏一圈花边,“合”取和和美美之意,象征家庭和美圆满。

    另外这初三也叫“赤口”日,为避免招惹口舌是非,一些讲究的家庭会选择专心待在家里,既不出门拜年,也不邀请宾客来访。

    老范于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选一张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写上“出入平安”之类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

    这个叫“贴赤口”求吉祥。

    弄完这些后,方言他们家也开早饭了。

    吃了一顿有北方特色的早饭后。

    方言就带着老范和小彭两人,一起出发朝着协和而去。

    今天方言要带着他们看看协和的工作。

    也顺便展示一下,自己到底遇到的都是什么样的病人。

    那可都是被国外医院筛选一遍,治不好的人。

    应该可以让他们开开眼界。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哟。